王国华
案例背景
“树立崇高的……理想,为……而奋斗”这样的表述在思想政治课《哲学生活》教材中还占有较大的篇幅,因此也成为教学中的难点。这个难点之所以“难”,并不是难在知识点的深奥、抽象、难理解,而是高中学生在思想观念上认为崇高离自己太遥远,普遍感觉这样的理想“假、大、空”,再加上有些教师采用的是传统的说教式的授课方式,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和虚幻的感觉,使得课堂教学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但学生在具体生活中又存在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想法和表现,往往在现实的反差中、特别是遭遇各种挫折后更容易自暴自弃,直至偏离生活的正确航道。人生需要树立理想,但理想的确立必须是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否则理想就是空想,对理想的追求要脚踏实地,立足现实,超越现实,立足平凡,超越平凡。所以在实际上课时,我将课题改为《树立科学的人生理想》,不用崇高一词。同时,相当部分的学生家庭背景一般,在教学中更要引导学生讨论有针对性的事例,在特定的情境中激发学生要有穿破低微的门第、丑陋的相貌、痛苦的遭遇等生命中的“茧”的勇气,直至化蛹成蝶。
案例描述
漂亮的女老师吻了一个男孩的额头,以示祝福,其他人被冷落一旁。如果我们受此“冷遇”,会有何反映?抗议、不满?当然。但漂亮的女老师说:因为他优秀,是出色的学生!我们又做何感想呢?假如我们也优秀、我们也出色,那漂亮的女老师岂不是也会吻我们?那就开始努力吧!当这段师生对话结束后,我告诉学生:美国第33任总统杜鲁门就是从同样得到漂亮的布朗老师一吻这一目标开始努力拼搏,直至入主白宫。在学生的思考、惊诧中,我们开始研习新课——《树立科学的人生理想》。按照一贯的要求,学生很快总结出本节课要研习的教学内容:理想是什么?为什么要树立理想?怎样树立理想?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
理想是什么?学生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是指南针、是北斗星、是努力的方向,同时也说出了自己的理想:中国首富、老板、明星、专家等等!
那么为什么要树立理想呢?我问学生:假如你相貌丑陋、说话口吃、嘴角畸形、讲话时嘴巴总是歪向一边,还有一只耳朵失聪,你如何设计自己的人生啊?学生沉默了。可能他们在想:人生如此,还不如死了算了!但我郑重告诉学生:这是加拿大第一位连任两届总理的让·克雷蒂安真实的经历,他们被震撼了。克雷蒂安说:“每一只漂亮的蝴蝶,都是自己冲破束缚它的茧之后才变成的,我要做一只美丽的蝴蝶。”讲得多好啊!我问同学们:你们愿意做美丽的蝴蝶吗?我得到了肯定的答案。
上课在继续,对话也在继续。当我问:大家愿意做一个平凡、普通的人吗?有同学立即反驳:“为什么?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树立远大、崇高的理想,不是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吗?”不少同学支持这位同学的意见。我则反问:中国也罢,欧美国家也罢,无论一个国家发达到什么程度,其大多数人是不是普通人?同学们很快赞同了这个说法。“那么,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平凡、普通,就不是令人沮丧、羞耻的事情了,否则,全世界岂不都要自杀?“在学生哄堂大笑中,我们师生达成了共识:生活本来就是这样。科学的人生理想不是最大、最优的目标,而是最符合自己实际的努力方向,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少同学表示将重新反思自己的理想内容。
理想固然美好,但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面对不可避免的失败,又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呢?于丹老师提醒逆境中的人们:人不能轻易跟自己说“这叫结果”。只要生活还有明天,你今天所看到的最伤心的事,就只不过是生命中一个会成为过去的阶段。说的多好啊!很多同学开始用自己的实际经历在讨论着:一个人不可能没有错,但是除了致命的,许多失误并不可怕,并且大都可以转化成有利因素。问题在于你如何面对它:如果你犯了小错,却认为是致命的,那就足以击败你;反之,如果认为这是迈向成功的一种预演,那你就已经按响了成功的门铃,再进一步,就有可能跨进成功的门槛了。更多的同学沉浸在思考中……
“周星驰在83版的《射雕》里演过什么角色啊?”我的这个问题打破了沉静,有同学迅速抢答:一个士兵,刚出场,给大家一个背影,就被打死了!我接着问:“那他为什么能从一个跑龙套的演员成为华人中最成功的喜剧明星呢?你们还知道哪些明星有着卑微的过去啊?”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快下课了,我用下面的话结束了本节课:“凡是最后做了主角的人,都在跑龙套时就抱着成为主角的信念、聚精会神、不懈奋斗。而在跑龙套时随随便便、得过且过,是永远不可能当主角的。我们就是要努力成为生活的主角。
案例分析
1.课堂时刻进行对话
新课改明确指出,教学本质上是一种沟通活动,因此“对话”就成了教学的重要特征,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开展“对话”是一种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能力的好形式。在“对话”时,教师要当好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话者、合作者、促进者,要给学生足够的思想时间和对话机会,激励学生去观察、去体验、去感悟、去发现,进而自觉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实现从“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选择”“学会判断”到“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在此,需要强调,教师要注意认真倾听不同的观点,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要把自己看成是集体中的一员,千万不要把自己当成可以评判一切的操纵者,这样有利于创建一个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为成功“对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精心选择感性事例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学生有了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思想政治课教师每一节课都要思索和实践的课题。“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现实的需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精心选择恰当的感性事例,寻找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才能在生动有趣的事例讨论中、在鲜活灵动的情境再现中让学生自己思索和探讨,自己理解和感悟。同时这样也非常有助于教师在“对话”把握方向,引领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在一次次会心的微笑中,一次次心灵的震撼中掌握知识,增长智慧,升华情感。
3.希望教育渗透其中
在人生处于谷底的时候,只要抬着脚走,就会走向高处,如果躺着不动了,那就是坟墓。通过平时与同学的交流与沟通,笔者发现:他们普遍存在着一切既定,已经无法改变的想法。如何再让学生保持上进的心,成为笔者教育教学的中心。太多的失败确实会使我们丧失进取的动力,但如果我们不再努力,那就永远停留在失败上,并成为“习惯”。虽然很多美好的事情我们不能实现,但从现在做起,兴许就能改变了一点!也许正是这一点点量上的差别,就会使我们的生命有质的不同。只要心存相信,总会有奇迹发生,希望即使渺茫,但它永存人间。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希望是人类最美好的拥有,只要自己不放弃,希望就会永远相伴相随。为此,我经常会让学生去观察树叶:“它在春风中绽出,在阳光中长大。从冰雪消融到寒冷的秋末,它走过了自己的一生。这期间,它经受了虫咬石击,以致千疮百孔,可是它并没有凋零,这完全是因为对阳光、泥土、雨露充满了热爱,对自己的生命充满了热爱。相比之下,我们现在所受的一些打击,所遭遇的一点失败又算得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