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 新 李柏洲
摘要:文章在系统分析黑龙江省装备工业配套体系构成要素的基础之上,以产业集群相关理论为基础,紧密结合当前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特征,建立了以配套协作企业、政府部门、大学和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中介机构为构成要素,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装备制造配套协作体系的总体框架模型,并对框架模型进行了系统阐述,以期对黑龙江省装备配套工业协作体系的构建提供借鉴。
关键词:装备工业;配套协作体系;产业集群
一、引言
《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要求振兴和发展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的装备制造业,充分利用区域内外部资源,提高重大技术装备和高技术装备的设计、制造和系统成套水平。依托大型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推进装备制造业的成套化、高技术化和国产化,加快重点产业专业配套协作体系建设,发挥产业集聚效应,从而建立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重大装备制造基地。
由此可见,装备工业配套协作体系的建设对于提高装备工业制造水平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重大意义。当前,针对黑龙江省装备工业配套协作体系的专门研究还几近空白,因此,本文将对装备工业配套协作体系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并在对黑龙江省装备工业配套协作体系构成要素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遵循发挥产业集群效应的基本思路,构建黑龙江省装备工业配套协作体系的框架模型,为政府积极推进黑龙江省装备工业配套协作体系建设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二、黑龙江省装备工业配套协作体系及其构成要素分析
装备工业配套协作体系是指在一定地理范围内,围绕装备工业,由大量具有纵向协作关系或横向互补关系的专业化企业和相关服务机构高度聚集形成的、呈现出极强成本优势和创新优势的区域经济系统。
装备工业配套协作体系由五大要素构成,分别是配套协作企业、政府部门、大学和科研机构、中介机构、金融机构。在这个系统中。各个要素相互之间的互动作用将直接影响着整个地区和行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和行业的吸引力。结合黑龙江省的实际,探讨黑龙江省装备工业配套协作体系的构成要素。
1、配套协作企业。企业作为装备工业配套协作体系结构中最主要的部分,是投入的最大主体,也是取得收益的最大主体。装备制造业配套协作企业包括从原材料的供应商到各种零配件的生产商,成品的生产制造商、销售商直到售后服务的每一个环节的参与企业。本文所指的配套协作企业也包含装备生产的龙头企业,这是因为在协作配套体系中,部分龙头企业的一些下属分厂或者车间。完全可以同样承接协作配套生产任务。
目前,黑龙江省已经形成一批装备制造的龙头企业。主要集中在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佳木斯等省内中心城市。如哈电站集团、哈航集团、哈飞汽车集团、东轻公司、哈尔滨第一机器制造厂、齐齐哈尔第一、二机床公司、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收割机有限公司、煤矿机械有限公司等,这一批大型企业的规模和生产能力都在国内前列。
2、政府部门。在装备工业配套协作体系中,政府为配套协作企业服务。为企业的需要提供支持,并且引导配套协作企业满足社会的需求。政府一般不是配套协作生产和研发活动的直接参与主体,政府的定位主要是营造良好的协作环境。以推动配套协作体系的建立和健康运行,如促进金融中介机构与企业的配套合作,促进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方向与企业的生产方向以及市场要求一致,协调促进整个研发创新网络目标的实现,并协调整个区域内不同层次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的配套协作生产,在整个研发联盟的创新网络和生产协作网络中充当桥梁的角色,优化协作的合理性与配套性。确保区域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等等。
从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配套协作体系建设的现状来看。黑龙江省各级政府在鼓励装备制造业发展、招商引资、吸引人才、改善基础设施和创业环境、促进科技创新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但从总体上看,目前省内配套协作情况并不理想,装备制造配套协作体系尚为真正建立。功能作用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3、大学和科研机构。大学和科研机构在装备工业配套协作体系中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一方面,作为教育机构,它们为企业提供教育方法,培养明天进入产业界的人才:另一方面,部分技术创新是在大学和科研机构中诞生的。特别是大部分的理论创新、知识提炼和积累都是通过大学和科研机构来完成的,而这些是生产领域技术创新的源泉。大学和科研机构要发挥出它应有的价值,一是要利用自身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不断提高我国的整体科技水平;二是要有市场意识,加强与市场中其他要素的合作交流。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三是要注重基础性研究成果的二次开发。
黑龙江省内高校和科研院所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主要的研究型大学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主要的科研机构有哈尔滨电站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哈尔滨焊接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03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49研究所、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哈尔滨农机研究所等,其科技实力均居全国领先地位。它们是我省科研成果的主要来源,同时又是我省创新型、研究型、技术型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通过培训和咨询,不仅能促进区域内企业技术人员水平的提高,还能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和技术难题,是产生新知识、新思想、新技术的主要基地。目前的主要问题是这些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高校、科研机构与省内的装备制造企业联系不够紧密,难以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
4、中介机构。装备工业配套协作体系中的中介机构是一个系统的概念,一般包括行业协会、商会、技术咨询中心、企业服务中心、信息咨询机构、人才市场、教育培训代理机构、产品质量检测认证中心、公正部门、法律服务部门、会计服务部门、行业俱乐部等为配套协作企业提供各类服务的机构。这些部门作为市场上的中介,是一种非官方的协调组织,它们协调配套协作体系各要素之间的利益关系,可以有效地实现资源在各要素之间的优化配置、提升整个配套协作体系的竞争力。
近年来。黑龙江省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发挥了其中枢神经的作用。沟通信息顺畅。能灵敏地感受产学研市场的新变化,更好地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发现和了解各种需求,推进装备工业经济发展,促进整个行业的分工协作。形成合理的配套格局。尤其是科技中介企业成为了中介机构中的一枝独秀。目前,全省有技术贸易服务机构二千多个,从事技术贸易的人员近5万人。全省具有多种类型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其中包括哈尔滨高科技创业中心、哈尔滨海外学人创业园、大庆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哈工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科技孵化中心等5个孵化器。在孵企业715个,年销售收入达到了113603万元。科技厅组织实施的科技成果推广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都取得了明显成效。科技成果
推广示范基地、技术项目研究推广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和农业科技成果展示园区。以及组织举办(承办)的各种技术交流会、对接会、培训班和现场会等,都充分发挥了引导、试验、示范作用。为科技成果转化、解决科技成果的有效转移、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发挥了应有作用。
5、金融机构。装备制造业配套协作体系中的金融机构,一般主要包括当地的银行、地方商业银行、各种形式的基金组织以及借贷资本的机构、风险投资机构等。金融机构的主要作用是为配套协作体系中的其他要素,尤其是配套协作企业提供金融支持。金融机构要自我创新。开发新的金融产品,满足装备工业配套协作体系的资金需求,金融部门对于配套协作企业要适当降低贷款门槛,积极给予支持。应当设立专门的信用保证机构或者基金,对配套协作企业的技术开发提供贷款担保。对于大中小企业之间的配套协作所需资金,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信贷的支持作用。
截至2008年末,黑龙江省现有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黑龙江省分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哈尔滨代表处)。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光大银行黑龙江省分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发银行哈尔滨分行,广东发展银行(大庆支行),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大庆等四家城市商业银行,七台河市城市信用社。省农村信用联社。省邮政储蓄银行。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哈尔滨办事处、中融国际信托公司、东方集团财务公司、中油财务公司大庆分公司、俄罗斯艾克斯堡银行哈尔滨代表处等27家(类)银行业机构,各级机构总数5 917个,从业人员99 886人。兴业银行哈尔滨分行于2008年2月正式挂牌成立。中信银行哈尔滨分行、韩国韩亚银行哈尔滨分行、奥地利中央合作银行哈尔滨代表处获准筹建。日益完善的金融机构体系为黑龙江省内企业的融资和整体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结合实际积极开发金融产品。促进了银证、银保的健康合作,各类企业和社会公众对金融服务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三、黑龙江省装备工业配套协作体系总体框架的建立思路
1、以产业集群为指导和方向。产业集群就是指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众多相关联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组成的群体集聚,他们之间根据特定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基于一条条的产业链,进行专业化的分工。交错形成一个区域内的创新与产业化的网络结构。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产业集群理论在各国的实际应用已向世界证明了它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因此。应用产业集群的理论来指导黑龙江省在装备工业配套协作体系的构建,有其现实性意义。但是需要明确的是,本文所建立的装备制造业配套协作体系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产业集群,虽然本文的研究致力于黑龙江省的装备制造业配套协作体系构建,但是并不要求体系内的各种要素一定要集中于某个特定的地缘区域,也可以吸引区域之外的资源参与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的配套协作,同时配套协作体系的发展完全有可能会走向产业集群。
2、紧密结合现代装备制造业的特点。装备制造业的产品一般都由成千上万的零件组成,机械、电器、液压、控制等多个系统配合在一起发挥作用,对于零件的耐用性、精密性和复杂性的要求很高,因此一个企业要想在所有的环节上都做到最优是十分困难的,即使在技术和资源上存在可能,其成本和经济性也存在着很多问题。现代装备制造业制造的集成化、虚拟化、敏捷化和网络化的特点越来越突出,其产品的组装性也越来越好。也就是说,作为最终产品的机器装备的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等可以分解为不同的模块和环节,在实现装备系统整体功能的要求前提下。具有相对独立性。如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生产的燃气轮机,在产品设计部门工作的基础上,还要包括仪器仪表、锅炉、阀门、电机、汽轮机等零部件经总装才能形成最终产品。经过上述分析可看出,分工和协作是现代装备制造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内在要求,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不但在于其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还取决于其整合产业链的能力及其所拥有的配套协作体系的竞争力。黑龙江装备制造业要向设备成套设计和项目总承包的方向发展,只有整合上下游各个系统并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才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四、黑龙江省装备工业配套协作体系的模型
装备工业配套协作体系总体框架模型是指体系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联系方式和组织模式。按照上述思路。本文建立了以装备工业龙头企业群为体系核心,以装备工业产业链条为体系主线。以产学研合作为体系创新模式,以政金介为体系服务提供对象,充分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和合作创新优势的黑龙江省装备工业配套协作体系框架模型(如图1)。
1、配套协作体系的内部构成。在这一体系框架模型中,配套协作体系内部是由横纵两个子网络联结形成的。一个是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建立的产学研合作研发链,一个是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建立的基于产业链的配套协作生产链。产学研合作研发链核心是由龙头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含企业的研发中心)组成。他们在政府、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共同的协助下的优势组合,从事产品及零部件的研发,进行技术难题公关等研发活动。配套协作生产链主要由与龙头企业群产品和需求相关联的上游配套企业,如原材料供应商、配套零件生产企业、配套部件生产企业、销售代理企业、售后服务维修企业等组成,它们以网络组织的形式进行运作。政府、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围绕核心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等形成的研发链,以及核心企业与配套协作企业形成的配套协作的生产链。提供引导、支持和帮助,促进配套协作行为的顺利进行。
2、配套协作体系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配套协作体系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其中政府部门为配套协作体系提供配套协作所需的基础设施,制定和完善促进配套协作体系建立和发展的政策、法规和制度。同时采取必要的行为来提高配套协作体系的竞争力:整个区域的配套协作软环境对体系的形成和完善具有重要影响。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发挥资金、信息等政府和企业无法实现的功能;高校和研究机构不但与龙头企业进行合作研发,还可为上下游配套企业提供技术上的指导和咨询,整个体系的建立和良好运行可有效提高黑龙江省的装备制造业配套协作水平,提高整个装备工业的竞争能力。
五、结论
通过对黑龙江省装备工业配套协作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装备工业配套协作体系的本质是以装备工业为核心的区域创新系统。黑龙江省装备工业配套协作体系构成要素主要包括配套协作企业、政府部门、大学和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中介机构五个方面:黑龙江省装备工业配套体系的构建应以装备工业龙头企业群为体系核心。以装备工业产业链条为体系主线,以产学研合作为体系创新模式,以政金介为体系服务提供对象。充分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和合作创新优势。
需要强调的是,产业集群和合作创新是装备工业配套协作体系的两大支柱。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省有着良好的装备工业基础,集聚了大量优秀的装备制造业企业。为构建装备工业配套协作体系产业集群效应的发挥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进一步培养和吸引优秀企业的加盟是配套协作体系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此外。积极探讨体系内合作创新模式。推进体系合作创新优势向装备工业竞争优势的转化也是装备工业配套协作体系的重要建设内容。
参考文献:
1.梁琦.产业集聚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李先涛,魏志荣.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的调整与改造.北方经贸,2005,(12):11-12.
3.谢晓丰,周丽,藤秋菊.齐齐哈尔市装备工业配套协作体系建设与政策研究.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1):33-35.
4.隋映辉.产业集群.青岛:青岛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