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医改自提出以来一直广受关注。11月23日,发改委明确医改方向称,要提高诊费,降低药价。
作为关注医改的普通民众,时而听说“医改的关键是医药分离”,时而听说“医生自由职业化是医改的关键环节”,时而又听说医改“就是既要保证医生有钱赚,又要保证患者看得起病”,可谓五花八门,莫衷一是。更值得深思的是,不论哪一种声音,一旦喊出,就不免被品头论足、百般争议。
当前的二次医改迟迟停留在“务虚”阶段,而无法取得实质性、阶段性的重大成果,在许多人看来,这已成为一团难以理清头绪的乱麻。其实乱麻并不难理清,关键在于需要先弄清一个要点——二次医改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事实上,医改的话题并非仅中国在讨论,也并非只有中国人才为医改头痛不已,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都在考虑如何医改。
虽然各国国情迥异,医改方案五花八门,但归结起来却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英国、荷兰、澳大利亚和法国等福利国家的医改,其目的一是改变公营福利性质的医保体系效率低下,医疗质量差的现状,二是改变福利医疗体制耗资巨大、浪费严重的弊端,医改的思路,是在公营医疗中加入商业医疗成分,让部分有财力的患者可以用钱买效率,用钱买服务,同时确保大多数患者仍能享受常规医疗保障;第二类则是美国等一直实行商业医疗体制的非福利国家,医改目的是在商业医疗体制内引入公营的、福利的医疗保障元素,从而改变“有钱有医疗,没钱没医疗”的现状,建立起覆盖全员、全社会的医疗保障体系。
几年前中国推行的第一次医改,当时的目的性是很明确的,即通过医疗产业化,减轻政府财政负担,让医疗机构自负盈亏,同时通过医疗产业化改善医院条件,为患者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服务。应该说,医改的目的是基本达到的,但其结果却是解决了老问题,又产生了新问题,二次医改的目的,理应是解决这些新问题,为民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很显然,对现行医保体制,群众和社会意见最大的,首先是看病难、看病贵,其次是异地就诊不方便、医保覆盖面狭窄,且不能覆盖大量流动人口,再次是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匀,不合理,贫富差异、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明显。
二次医改的目的,只能是解决这些群众和社会意见最大的弊端,让老百姓看得上病、看得起病,让更多人能享受医保,让流动人口在医保方面享受“市民待遇”,让老少边穷地区得到足够的医疗资源,而医改的一切办法、手段,都应围绕着这些目的制订、展开,凡有利于达到目的者就采纳,。
至于目前争论得火热的一些问题,如医药是否分家,医生待遇是否提高,药费是否应降低等,其实都是技术层面的问题,甚至与医改并无直接关系。如医药分家,原本是全球大多数国家所采取的体制,而不论福利国家、非福利国家,医生待遇通常都很高,其区别仅仅在于,前者是由政府税款埋单,而后者是由患者直接埋单而已。
眼下当务之急的讨论重点其实只有一个:二次医改之后,商业医疗和福利医疗之间要达到怎样的比例?要理清这团乱麻,首先要弄清二次医改的目的,以及为实现这一目的,政府、社会和普通民众,须各自承担怎样的责、权、利,弄清这一点,医改才能顺利推进,否则就只能徒然被旁枝末节的技术性问题束手束脚,停滞不前。▲(作者是北京学者。)
沈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