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中
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所作的评价主要包括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方面,它主要起着反馈、激励、调控和导向的作用。评价的目的是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兴趣,建立自信,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的个性、潜能、创造性得以发挥。创新对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评价,是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问题扫描:对学生课堂学习评价的误区
1.重表层,形式单一
教师面对学生学习表现出色时,常用“太好了”“真不错”评价学生,或者对同学们说:“表扬表扬他”,于是同学们拍着手,齐声说:“你好棒!”再就是用分组记分的评价形式,教师在黑板的一角分组列表,按每组学生的课堂表现记分,这些评价形式流于学生感觉的表层,形式呆板单一,学生听惯了这些常见的表扬,自我感觉“真棒”起来了,忽视了创造性学习。
2.重口头评价,忽视体态语言的肯定
有的教师只注意口头评价,而且往往把“好学生”挂嘴边,“好学生”什么都好,不太听话的学生一般不给发言机会,甚至对他们的学习情况时常带着“醉翁之意”的评价,有的教师虽注意面部表情和体态语言的评价,但由于用得夸张,用得低俗,非但达不到评价效果,反而让学生反感。
3.重激励,忽视客观性
有的教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管对错,一律用个“好”字来评价,有的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极简单又无价值的问题,当学生回答后,教师“小题大做”,大肆表扬,明显降低了教师评价的威信和教师的教学层次。
4.只有教师评价,忽视师生互评
有的教师垄断课堂评价,习惯于用“错了”、“请坐”、“谁再来”的评价形式,有时对学生备加指责,甚至挖苦讽刺,让学生感到羞愧尴尬。这样的课堂,久而久之,学生认为评价是老师的事,是老师的特权,只有老师的评价才是正确的,自然不会参与评价,这就大大降低了评价的功能,悖离了课堂中师生平等的教学原则。
二、策略探究:实施积极有效的课堂学习评价
1.心灵碰撞——体现真诚性
课堂学习评价是教师与学生心灵的对话,也是师生心灵的碰撞,只有深入到这种程度,评价才能促成学生学习情绪饱满和主动积极的统一,才能达到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的目标。师生的心灵碰撞,必须建立在教师评价态度真诚的基础上,评价的内容和形式必须是真诚、善意的关爱和科学的诱导,否则就不能取得“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效果。
2.用语艺术——体现激励性
教师的激励性语言往往能给学生的学习注入强劲的动力,“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的就是教师的真诚而有激励性的评价才是“良言”,才能使学生感到关爱和温暖,反之则会泯灭学生的学习激情,扼杀学生学习的天资。教师课堂上给学生的评语,常常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一世,铭刻在学生的心扉,所以讲究语言艺术,体现关爱激励是最重要的,它是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评价艺术的直接体现。
3.评价导向——体现针对性
课堂学习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知识的误点、学习方法和态度的指导和点拨,它必须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有的放矢”的评价才能使学生豁然开朗,迷途知返。对知识学习的评价一定要抓住关键,一针见血地点破“迷障”,直截了当地指明原因,对学习方法的评价要眼明手快,捅破思维隔断的那张“纸”,促成学生的“顿悟”;对学习态度的评价要察颜观色,见机行事,因人而异,语言上当轻则轻,当直则直,要做到庄谐并重、妙趣横生。
4.无错无过——体现包容性
课堂学习评价的对象是学生,评价的主体是教师,无错无过的包容性原则主要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和态度情感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方法无所谓对错,只有优劣之分;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无所谓对错,只有正和偏之分,所以教师在评价时,必须把握学生无过错原则,学生的可塑性大,发展潜力大,教师对他们的评价要有弹性,包容学生是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体现,要用人格感化学生,掌握评价的包容艺术。
5.巧妙灵活——体现多样性
课堂教学评价语言和方法应该丰富多彩、巧妙灵活,只有这样才能升华到教学艺术的境界,学生学习的过程是身心因素全面调动的复杂过程,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的评价绝不可简单平板,要注意临场应变、适时转化,教师要善于运用体态语言评价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好、学习效率高的学生,切忌表扬常挂嘴边,而要用无声语言给予肯定。评价语言和方法的多样性是评价艺术的闪光点。
其实,课堂评价是丰富多彩的,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科学的评价,需要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力与精彩的课堂语言,作为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实施积极有效的学生课堂学习评价,提升评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达到水到渠成的评价效果。
(责任编辑:吴 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