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解放思想的几点认识

2009-11-24 07:54刘友田耿传刚
学理论·中 2009年6期
关键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刘友田 耿传刚

摘要:解放思想是由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并赋予确定内涵的科学概念,主要是指尊重客观实际而又不断创新的思想范式和精神状态。世界不断变化发展的状况与人们观念常有的习惯性、滞后性之间的矛盾是解放思想的现实依据, 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本质要求, 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根本目的和重要条件, 当前解放思想的目的应当是为了实现科学发展、推动社会和谐。解放思想必须树立以实践为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理念,树立高尚远大的理想,了解历史、了解世界、研究现实,做到“破”和“立”的结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关键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践标准;四项基本原则

中图分类号:B8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3—0040—04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因此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1]那么什么是解放思想,为什么要解放思想,如何解放思想呢?本文拟对这些问题作些探讨,以期能对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有所裨益。

解放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由邓小平创造性提出的科学的概念,有着深刻的内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遭到了严重的歪曲和破坏,党的工作和社会主义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正确的轨道。1975 年,邓小平于危难之际受命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后,以非凡的政治胆略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要善于学习、掌握和应用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并深刻地指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继而支持和领导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冲破了个人崇拜和“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批判了否定毛泽东思想的错误倾向。面对不解放思想就无法做到实事求是的复杂情况,反复阐明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并创造性地提出了解放思想这一概念,把解放思想看做实事求是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这一概念纳入实事求是的内涵之中,进一步丰富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并且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四句话准确而科学地表述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经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首次科学地阐述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党的政治路线的关系,把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看做是确定和贯彻党的政治路线的基础、前提和关键,看做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政治问题。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导致了政治路线的根本转变,是其他一切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前提和思想先导[2]。

邓小平鲜明地提出“解放思想”是在1978年12月13日所作的被公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的主题报告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著名讲话中,在这之前尽管有“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3]等提法,但并没有“解放思想”这个词。不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尽管提出了“解放思想”这个概念,尽管列举了思想不解放的表现,深刻阐述了“解放思想”的必要性、重要性,提出了“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4]等重要论断,但并没有对“解放思想”的内涵作出解释。1979 年3 月30日,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强调:“解放思想,就是要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5]1980年2月29日,邓小平在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又明确指出,“什么叫解放思想?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6]。1980年12月25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今后,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认为解放思想已经到头了,甚至,过头了,显然是不对的。”[7]

邓小平倡导解放思想有着极其深刻的内涵,从理论上说,解放思想主要是一种尊重客观实际而又不断创新的思想范式和精神状态。从实践上讲,解放思想就是要摆脱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和“左”倾错误思想的禁锢,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改变因循守旧、不接受新事物的精神状态,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一切从本国的国情出发,想问题、办事情尊重客观实际,使思想认识符合客观实际,注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解放思想的原因及目的有以下几点:

1.世界不断变化发展的状况和人们观念常有的习惯性、滞后性是解放思想的现实依据。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世界是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发展的,作为对客观事物进行反映的主观认识,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同时,阶段性是事物发展的重要特征,人的认识也是一个递进的过程,任何一个时期的认识成就也不可能穷尽事物,认识要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上升,人的认识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个不断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反复无限过程。但在认识过程中,人们的观念往往带有一定的习惯性和滞后性。传统观念往往有着先入为主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质而为人们普遍接受,并积淀成为一种固有的思维方式和心理习惯,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再加之有一定的理论为佐证,更决定了对其否定的艰难[8]。因此,主体就需要对客体不断地加以再认识,对原来实践中形成的观念、方法进行再认识,进行反思以便对认识的正确部分进行继承,对认识的错误部分进行纠正;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形成新的观念、理论、方法,在认识发展的曲折过程中,更深刻地把握事物运动规律、校正人们前进的道路和目标,这个再认识的过程,便是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一种吐故纳新的开放状态,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一个除旧布新的过程,一个不断反复的、复杂的、依托实践的螺旋式上升的思维活动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它可以有阶段,但没有止境。

2.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这个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都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动摇。然而,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活生生的发展着的科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保持其科学性和生命力的真正奥秘,因而也是其最宝贵的理论品质。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开拓理论发展新境界的历史。

江泽民强调,“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三性”的实质就是创新。而创新必须不断地解放思想。创新没有止境,解放思想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9]恩格斯指出,“世界体系的每一个思想映像,总是在客观上受到历史状况的限制,在主观上受到得出该思想映像的人的肉体状况和精神状况的限制。”因此每一时代人们的认识“所包含的需要改善的东西,无例外地总是要比不需要改善的或正确的东西多得多。”[10] 列宁也指出,“认识是思维对客体的永远的、无止境的接近。自然界在人的思想中的反应,要理解为不是‘僵死的,不是‘抽象的,不是没有运动的,不是没有矛盾的,而是处在运动的永恒过程中,处在矛盾的发生和解决的永恒过程中。”[11]因此,认识要不断发展,理论要不断创新,思想要不断解放。

3.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根本目的和重要条件。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二者是统一的整体。邓小平明确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12]江泽民进一步指出,“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应一以贯之。不解放思想,教条主义盛行,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离开实事求是,脱离实际,脱离亿万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13]可见,解放思想决不是脱离实际的空想。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落脚点和归宿。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即“实事”是解放思想、认识真理的立足点、出发点和根本点。解放思想离开了客观实际,只能是纸上谈兵,没有任何现实意义,也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只有密切结合实际,在深入实际“求是”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认识上的错误,摈弃它们,在求是的过程中探索真理,认识真理,最终用真理性的新认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完成弃旧从新的任务。可见解放思想最终目的的实现离不开实事求是。

另一方面,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基础,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人们学到了新知识,这就为实事求是地认识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寻找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可能,没有解放思想这个前提和基础,实事求是也难以贯彻到底。

4.当前解放思想的目的,应当是为了实现科学发展、推动社会和谐。邓小平同志说:“解放思想必须真正解决问题”[14]。解放思想本身不是目的,解放思想的目的是通过破除各种障碍,更好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现阶段强调继续解放思想,最主要的就是要把思想的解放落实到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尤其要紧紧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为此必须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解放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坚持以人为本的解放思想,才能克服“见物不见人”的发展观念,纠正发展中的种种偏差,使经济社会发展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坚持以人为本的解放思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才能把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把社会各方面的智慧集中起来,让解放思想成为推动我国进一步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并转化为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解放思想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离不开对客观实际的把握,离不开对客观规律的探索、认识和遵循。解放思想要有批判意识,但不能简单否定过去发展成绩、发展道路;解放思想要大胆创新,但不能头脑发热、胡思乱想,不可盲目主张。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总要求,具体来说如何解放思想呢?

1.解放思想,必须树立以实践为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理念。1978年“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 [15]这次争论的重要成果,就是明确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即人的认识是否正确,不是以人们的主观上觉得好坏而定,而是要靠客观实践来检验,只有社会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科学研究的成果,我们应当尊重。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科学研究是没有止境的,还有许多奥秘需要继续探索。因此,现有的一切科学成果都不是终极真理,都是需要继续研究的假说。科学都是以假说的形式发展的。科学研究出来的真理与谬误,“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自然界是检验辩证法的试金石”[16],社会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把现有科学成果,或科学结论看作是绝对的,那就是错误的,这种错误是一种偏见,把一种局部当作事物的全部。法国哲学家狄德罗所谓“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就是指的这种情况。我们既反对伪科学,也反对唯科学。应该坚持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理念。这个检验,不是一次两次,而是要一直检验下去,这样,我们的思想才不会僵化,才会永远是活泼的、新鲜的、富有生命力的。

坚持以实践作为真理的标准,是解放思想的依据和动力。由于解放思想的实质在于冲破、摒弃一切旧的、过时的思维方式,或者错误的理论、观点、方针、政策等等对人们的思想意识的统治和束缚,使人们能够自由地思考,所以,区分正确与错误,便是问题的关键。又由于认识和实践不能分离,但实践高于认识;实践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可重复性、客观公正性,因此用实践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是最具有现实性和客观公正性的[17]。

2.解放思想必须树立高尚远大的理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全人类又有共同的追求。追求,有远近大小之分。长远的、伟大的、崇高的追求,就是理想。诸葛亮所谓“志当存高远”,就是强调人们应该树立高尚远大的理想。不论什么时代,什么阶级,什么民族,最高最远的理想都是相似或相近的,甚至是相通的。任何一种追求,如果只能使一部分人生活得幸福,而使另一部分人生活得悲惨,那么,这种追求就不是最高尚的。最高尚的理想应该使人类社会上每一个人都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18]。中国哲人“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和马克思主义“自由人联合体”的共产主义社会,就是我们应当树立的最高尚的理想。如果我们有了高尚远大的理想,那么,我们考虑任何问题时,就会解放思想,较少片面性、局限性,就能比较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看待一切事物。志存高远,精神境界就高,就能从容对待突发事件,恰当处理复杂矛盾,适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并加以实施,取得实际效果。

没有高远理想的所谓解放思想,只能是歪曲解放思想,或者把解放思想“教条化”,认为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一个照本宣科的理论过程;或者把解放思想“简单化”,将解放思想理解为形而上学的否定观,以为解放思想就是否定从前,否定一切,就是新奇为好,好即新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19];或者把解放思想“庸俗化”,借解放思想之名行谋取个人利益之实,打着解放思想的旗号,干违法违纪之事,或偷运西方社会的精神垃圾[20],从而使我们的思想不能真正地得到解放。

3.解放思想必须了解历史、了解世界、研究现实。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能不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主体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科学文化知识等素质状况有直接关系。没有较深厚的理论功底、广博的科学知识和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作风,要认识、把握和坚持解放思想是非常困难的。一个学识浅薄、孤陋寡闻的人,必然分不清是与非,对与错,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精华与糟粕,香花与毒草,好似“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如果不了解历史,只知道今天现实,容易产生时间上的局限性,所谓“夏虫不知冰”;如果不了解世界,只知道中国,或只知道某一地区的情况,容易产生地理空间的局限性,所谓井蛙见天小、“越犬不识雪”。充分了解世界与中国、历史与现实,才能在考虑任何问题时,眼界宽广、思路开阔,客观地实事求是地把握事物。同时也必须明确,解放思想,首先是一种自我运动,是人的世界观即人的主观世界不断改造的过程,是自我的扬弃,内在的解放。因此,没有世界观的自我改造,便不可能有其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

4.解放思想必须做到“破”和“立”的结合。邓小平指出,“我们共产党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只能实事求是地肯定应当肯定的东西,否定应当否定的东西”[21],“我们讲实事求是,讲新的发展时期,讲新的历史条件,就要讲破和立。”[22]解放思想从其内涵来看,它是既破又立、破立统一的过程。在解放思想中,“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为“破”;“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使思想与实际相结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统一”即“立”。因此,解放思想既不是单纯的破,也不是单纯的立,而是既破又立、破立统一的过程,是在实践中主观和客观、思想和实际日趋符合的过程[23]。因此,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既要有所怀疑,有所否定,更要有所肯定,有所建树,要把解放的思想和进步的意识,用法律、制度和政策落到实处,具体化到可操作的层面,与各项工作融为一体,让解放思想成为进一步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并转化为实践科学发展和推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

5.解放思想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决不能偏离四项基本原则的轨道,不能损害安定团结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全党对这个问题要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如果像‘西单墙的一些人那样,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去‘解放思想,实际上是把自己放到党和人民的对立面去了。”[24]后来又强调:“解放思想也是既要反‘左又要反右。三中全会提出解放思想,是针对‘两个凡是的,重点是纠正‘左的错误。后来又出现右的倾向,那当然也要纠正……黄克诚同志讲,有‘左就反‘左,有右就反右。我赞成他的意见。对‘左对右,都要做具体分析。”[25]

没有解放思想,就没有改革开放;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但我们所讲的解放思想,不是浪漫主义的空想,不是虚无主义的解构,不是抽象的精神自由,而是以实现人民根本利益为价值取向的改革创新[26]。解放思想与改革开放不是无原则的。包括取消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在内的全盘西化的改革路线,是苏联演变与解体的主要的、决定性的因素[27],也是我们应当从戈尔巴乔夫的失败改革和苏联解体中吸取的最为深刻的教训。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当各种社会思潮激荡,人们思想十分混乱,出现怀疑和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时候,邓小平发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28]“决不允许在这个根本立场上有丝毫动摇,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29]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又指出,“在苗头出现时不注意,就会出事。”“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30]在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31]在经十七大修改之后的党章中指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32]能够保持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改革开放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经验。在我们继续解放思想的历史进程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使我们的思想解放能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既冲破教条主义的重重障碍,又及时排除各种错误思潮的干扰,沿着正确的轨道披荆斩棘不断前进的根本保障。

参考文献:

[1][31]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16.

[2][3][4][5][6][7][12][14][15][21][22][24][25][28][29]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19-379.

[8]李丽,蔡传家.解放思想的哲学实质——辩证的否定[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1,(1).

[9][13]江泽民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31-538.

[10][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76-736.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65.

[17]陈中立.坚持实践标准,继续解放思想[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8,(1).

[18]周桂钿.十五堂哲学课[M].北京:中华书局,2006:114.

[19]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0.

[20]张傅.解放思想的障碍分析[J].科学社会主义,2001,(2).

[23]王玉周,朱康有.解放思想论纲[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8:76-374.

[26]侯惠勤.论继续解放思想[J].中国社会科学,2008,(1):14-15.

[27]汪亭友.论苏联演变的决定性因素[G]//2006年: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302-303.

[30]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9.

[32]十七大党章修正案学习问答[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吴明宇)

猜你喜欢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坚持实事求是与党性原则的统一
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对策
鼓励全民创业促进经济发展
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拓宽思路 加强企业党员思想教育
解放思想,促进教育的全面发展
改革“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
班主任威信来自实事求是
如何搞好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
习近平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