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道荣
五一,我们一家人去逛街,
广场上,摆放着一排宣传牌。信步走过去,瞅瞅。
宣传牌倾斜地竖立在地上,高不足一米,想看清楚,有时得弯下腰。是一个公益广告,讲的是这几年本市爱心助学的故事。其中有幅宣传画,画面上是一个山区孩子,坐在破败、幽暗的房间里看书写字。
这是教育儿子的好素材。我一把拉过儿子,用脚尖点点那幅宣传画,对他说:“你看看这个山区里的孩子,学习条件多么艰苦……”
没等我说完,儿子打断了我:“老爸,你能再告诉我一下,你讲的是哪个吗?”
我又用脚尖点点面前的那幅宣传牌:“喏,就这幅。”
儿子看看我,又低头看看我的脚,轻轻说:“老爸,你能不能别用脚,用手指,好吗?”
我的脚尖。僵硬地停在半空中。
因为宣传牌有点矮,脚尖可以直接点到它,如果用手“指”的话。就必须弯下腰。怕费事。我才下意识地用脚尖点了下。猛然意识到,我的脚尖,与这个画面。多么不协调!我的行为,显然也伤害了儿子。
我当场向儿子道了歉。然后,蹲下身,用手指着那幅画。
儿子也蹲下了身。
我和儿子,蹲在那幅宣传画前,进行了交流。我似乎很久没有和儿子进行这样的交流了,正在迅速蹿高的儿子,身高已经超过了我。
儿子给我上了一课。
而这一课,我曾经教给儿子。
一次,我带着儿子去一个朋友家玩。儿子一只手拎着带给朋友孩子的礼物,一只手握着自己心爱的玩具。来到朋友家门前,走在前面的儿子。用脚踢门。我阻止了儿子,告诉他,应该用手敲门,用脚踢是不礼貌的。儿子一脸无辜的样子:“我的双手都拿着东西,怎么敲门啊?”我说:“你可以把东西交给我,也可以先将东西放下,这样就能腾出手来了。”儿子放下了玩具,用小手“咚咚”地敲门。
用手,还是用脚,一个小动作,感觉往往大不相同。
有一回,我在外地迷路了,迎面看见一位大婶走过来,向她问路。大婶听明白我的意图后,放下手上的东西,用手比画着告诉我,前面左拐,下一个路口右拐……大婶的手上,沾着菜叶,可能是刚从菜市场出来。那双陌生的手,让我感到很温暖,
也碰到过这样的情况,问路,对方双手正在忙着。于是,用脚朝某个方向踢踢。同样是指路,感受完全不同。
我有个朋友是一家民间排球队的业余教练。每次带队训练或者参加比赛时,他都会站在球场边,观战指导。排球常常会从球场上滚到场外,朋友的脚边。这时候。朋友总是弯腰用手将排球接住,再扔给场上的球员,他从来不用脚去踢排球。他说,用手接,而不是用脚踢,这是对场上球员的尊重,也是对排球的尊重。
路子与你聊
你能为本文换一个简洁点的标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