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回忆:一生最正确的决定就是与中国建交

2009-11-23 06:19葛相文
报刊荟萃(上) 2009年2期
关键词:列日涅夫卡特邓小平

葛相文

美国国务院2008年初公布的一份解密档案文件显示,在1975年,考虑到共和党内右翼成员的反对和他们对台湾的偏爱,时任国务卿基辛格促使时任美国总统福特打消了与中国建立邦交的念头。1976年卡特在大选中战胜了福特,他在入主白宫后很快就作出与中国建交的决定。

“我当选总统后,认识到30年来美中之间还没建立外交关系。我认为非常需要改变这种不好的局面。我与中国领导人保持着接触——特别是与邓小平。”尽管承受着巨大压力,卡特政府就建交问题开始与中方领导人进行一系列秘密谈判。1978年初,出于保密考虑,卡特避开国会,甚至都没有让国务院插手,所有的信息都直接从白宫发往中国,“国务卿万斯起誓要保守秘密。我决定不让国务院知道谈判细节,免得国会和公众知道以后会提出强烈反对。……大部分发给邓小平的建议和答复都是我和布热津斯基亲自起草,从白宫直接发给他。”

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正式签订《中美建交联合公报》。“就在我和邓小平的笔下,两国关系走人了一个崭新时代。”尽管因为与中国建交,卡特在1980年的总统大选中被美国国内指责“抛弃了台湾”,从而输给了里根。但时至今日,卡特坚信:“我一生最正确的决定就是与中国建交。”

中美两国敲定了建交的所有细节之后,卡特政府决定立即将此决定通报欧洲盟友及苏联。

“有一些战略问题让我担心,那就是我与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这一步带来的危险和它对莫斯科的影响。当时我们正身处冷战之中,核灾难的危险是现实的。我希望确保我做的一切不至于让苏联感到威胁,不会迫使他们需要采取军事手段来还击。所以,(中美签署建交公报之后)我第一个电话就是打给勃列日涅夫。我向他表明,与中国建交并不是两个大国联合起来对抗苏联。”

12月27日,卡特收到了勃列日涅夫的来信,“苏联对中国非常不满。他几乎以命令的口吻要求我们不要向中国出售防御性武器。我决定先放一放,过几天再给他回复。”后来,卡特“派高层外交官到莫斯科,让苏联领导人不要过分焦虑。他们确实感到焦虑,而且还威胁要取消原定的我和勃列日涅夫之间的限制战略武器的谈判。谈判后来还是完成了。”

1978年12月14日,卡特向邓小平发出了访美邀请。令他意外的是,邓小平在24小时之内即刻作出访美决定。接下来,卡特政府为迎接这位贵宾做了精心准备。

1979年1月28日,中国农历大年初一,邓小平开始了他第三次复出后的首次出访。在此前的28天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正式建交。

“这对美国人来说非常出乎意料,因为我们对这件事一直保密。这个举动当时并不受欢迎,因为那时候美国人和多数国会议员都是倾向台湾的。三天后,我想是12月18日,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历史性地宣布将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制度进行改革。”时隔30年,卡特仍然对那段日子记忆犹新。

邓小平访问美国返回中国后,卡特连续派当时的美国内阁部长们访问北京,而邓小平也派中国的部长们去美国访问。

对于建交后的事情,卡特现在念念不忘的是决定中国大学生留学美国的一件趣事。“我的科学顾问弗兰克·普雷斯博士到北京访问。一天,他和邓小平见面,当时中国是白天,而这边是半夜。”

美国时间凌晨3点钟,正在白宫睡觉的卡特接到了普雷斯的越洋电话。

“总统先生,我实在不愿意打扰你休息。”“肯定是发生了危机?”卡特的睡意立刻没了。

“不是,我正和邓小平副总理会见,他问了我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他想知道能不能送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

卡特不假思索地说:“当然可以。”“邓问能不能派5000人。”

“你告诉他可以派10万人。”

正是这个深夜电话决定了中国留美学生的规模。对此,卡特告诉记者:“我想现在(美国)大概有8万多中国留学生,而以往曾达到过10万人。这个小插曲展示了我和邓之间良好的关系。从那时候开始,我们两国之间的关系不断改善和扩展。”

猜你喜欢
列日涅夫卡特邓小平
美前总统卡特在家又摔了
遵守时间
邓小平与中苏论战
两种不同的管理
老鼠卡特奇遇记
红色读物
邓小平“怕”回老家
痴恋勃列日涅夫,一个女人孤独的爱情守望
最佳生日礼物
邓小平总书记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