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时代》周刊为何两次选中邓小平

2009-11-23 06:19艾略特
报刊荟萃(上) 2009年2期
关键词:霍尔尼克邓小平

1979年、1986年,邓小平被美国《时代》周刊两度选为世界风云人物。

1979年1月1日出版的《时代》周刊说。邓小平获选为1978年度风云人物是因为邓小平把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打开了。让中国走向世界,同时让世界走进中国。

2008年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邓小平在那次伟大的会议上正式掀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这场波澜壮阔的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一个曾经贫穷、落后的国家。

这是我们时代的伟大故事。不仅仅只是中国人的事,是我们的故事。是全人类的故事——这就是邓小平留给我们的遗产。

2008年12月10日,美国《时代周刊》刊登了总编辑艾略特撰写的怀念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文章,现编译如下:

当学生们问及谁是我见过最值得难忘的人,我从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一问题。是拥有钢铁意志的南非总统曼德拉,还是自信的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是曾因桃色新闻而面临弹劾窘境的克林顿,或是难以计数的其他人士?

这真是一个棘手的选择,几乎不可能有明确结论。

但是,如果有人问,谁是我不曾谋面却最难忘的当代领导人时,我会毫不犹豫地作出选择——那就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邓小平——一位桥牌玩家,经常一根接一根地吸烟,还喜爱法国面包的人。

2007年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邓小平在那次伟大的会议上正式掀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过去30年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这场波澜壮阔的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一个曾经贫穷、落后的国家。

中国政府总理温家宝不久前在天津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发表讲话说:“1978年中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国家……整个国民经济处在几乎崩溃的边缘上。”

邓小平没有学过枯燥的经济学理论,不过他生性乐观。邓小平曾说:“我在经济领域是一位门外汉,虽然提出了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但是如何落实依然要讲究科学。”即便如此,他仍然是当时对经济学识了解最多最深的一个。

邓小平主持的改革始于农村,农民们被允许出售富余粮食,可以长期租用自己的土地,而不是作为公社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开始迅速发展。政府不再控制物价,这种变化极大促进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农村取得成功后,改革范围逐渐扩展至城市。邓小平批准建立了经济特区,深圳特区取得成就让中国人看到了市场经济的魅力。从此,中国开始了经济超速发展的长跑,如今已经成为“世界工厂”。

可以更为恰当地说,在人类历史上,邓小平的改革使更多的人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了改善生活的机会。

当然,经济持续30年高速发展后,如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全球经济危机导致需求减少,中国经济正面临挑战。但是尽管如此,邓小平的成就仍然非常辉煌(本刊当然早就持这样的看法,邓小平两次被评为《时代》年度人物,获得这一荣誉的人士中只有4人是非美国籍人士。)

这是我们时代的伟大故事,不仅仅只是中国人的事,是我们的故事,是全人类的故事——这就是邓小平留给我们的遗产。

相关链结:《时代》周刊为何两次选中邓小平?

霍尔尼克说,《时代》周刊就1985年度风云人物人选所作出的决定不仅仅是一种新闻上的判断,更是对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将对中国以及全世界产生的巨大影响作出的历史性判断。这个判断的准确性早已被1985年以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所证明。

当时在北京的霍尔尼克要在他发回的报道中说明为何再度遴选邓小平为风云人物。他知道邓小平的人格魅力也是他得以再次获选的原因之一。他说:邓小平的改革力图建立一个新的体制,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持政治上的稳定。现在看来,这是一条可行之路。

查阅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的名单,两次以上名列其中的总共不超过10人。是什么原因使得邓小平被《时代》周刊两度选为世界风云人物?

1979年1月1日出版的《时代》周刊说,邓小平获选为1978年度风云人物是因为邓小平把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打开了,让中国走向世界,同时让世界走进中国。7年后,邓小平再次获选为风云人物。1986年1月6日出版的《时代》周刊说,这一次是因为邓小平对中国持续不断的改革比1985年发生的其他所有事件都更有可能改变历史的进程。

在邓小平制定的改革开放目标正一步步成为现实的今天,新华社记者寻访当年遴选风云人物的决策者和撰写报道的作者。经过多渠道联系,终于找到1985年度风云人物作者、当年《时代》周刊驻北京分社社长里查德·霍尔尼克。

现已离开《时代》周刊的霍尔尼克回忆说,1985年度风云人物的遴选经历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过程。1985年10月前,在负责提名的周刊高级主管的心目中,位于前列的人选是原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但随后这个次序发生了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周刊当年10月组织的参观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地的“新闻之旅”。

由《时代》周刊高级主管等一行40来人的参观团抵达北京后,便立即提出了采访邓小平的要求,并很快获准。

霍尔尼克说,那次采访给他印象最深的是邓小平直言不讳。“他不怕说错话,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和戈尔巴乔夫等当时很多其他国家的领导人惟恐说错话的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参观团所到之处看到的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令格伦沃尔德和周刊其他高级主管惊讶不已。

《时代》总编辑一锤定音:

“好,就是邓小平”

在最初提出来的人选中,具体负责遴选工作的资深记者里查德·邓肯大力举荐邓小平,并列举四点理由:一是邓小平在中国推行的改革开放深受人民爱戴,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生活因此得到改善;二是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生活的改善将有助于世界局势的稳定;三是中国经济政策的彻底转变;四是这种转变无论怎样都将会影响世界其他共产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邓肯列举的理由说服了参与提名的周刊其他高级主管。

提名结果提交《时代》总编辑格伦沃尔德后,这位总编辑就为什么提名邓小平问了负责提名的高级主管们几个问题,最后一锤定音,“好,就是邓小平。”

邓小平正在做的事情世界其他领导人难望其项背。

霍尔尼克说,到1985年,改革已从第一个阶段的农村改革过渡到第二阶段的城市改革。虽然此时面临的问题更多、更复杂,遇到的阻力也更大,但7年来各个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已能使人们对这场革命将给中国和世界带来的影响比7年前看得更为清楚。尽管邓小平预期的在20世纪末使中国摆脱极度贫穷落后、实现小康的目标能否实现,当时很多人都还拿不准,但如果第二阶段的改革成功,毫无疑问,将对整个世界产生深刻和巨大的影响。

1985年度风云人物的长篇报道援引中美建交时担任负责东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理查德·霍尔布鲁克的话说,邓小平正在做的事情没有任何世界其他领导人能够望其项背。

1986年1月6日出版的《时代》周刊说,这一次是因为邓小平对中国持续不断的改革比1985年发生的其他所有事件都更有可能改变历史的进程。

猜你喜欢
霍尔尼克邓小平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双重性格的分析
《麦田里的守望者》简介
鲨鱼尼克
邓小平与中苏论战
红色读物
小尼克的第一笔生意
致命失误
邓小平“怕”回老家
美士兵写反战歌曲入狱
甜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