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祖荫
如何提升舆论引导力,是媒体必须正视的重要课题。当前,新闻宣传存在着许多问题,譬如会议报道多、领导活动报道多、程序性报道多,百姓报道少、鲜活新闻少、有效实用信息少,不少记者虽然身在一线,但是采访作风不实。如今即使进入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记者还是要提倡“脚板底下出新闻”,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不断提高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努力在党性修养、业务修养和道德修养等方面下工夫,绝不能满足于表面的“蜻蜓点水”和“浮光掠影”。
坚持党性修养,是提升舆论引导力的思想保障。媒体记者首先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坚持党性原则,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学习国家法律法规,牢固树立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把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第一位,坚持正面宣传,坚持以人为本,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和贴近群众”。
整治污染、改善生态、提升环境质量,不仅为政府部门所关注,而且老百姓也非常关心。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给“生命之水”亮出黄牌。饮用水的安全,直接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就在“蓝藻事件”发生的同时,太仓人民也在关注身边的“蓄淡避成”工程。太仓一度面临“身临沧海难为水”的尴尬。“蓄淡避咸”工程投入运营后,老百姓再也不用吃咸水了。在长江面临特大成潮入侵时,太仓电台采写了知识性专题报道《蓄淡避成造福百姓》,给广大听众送上“定心丸”。近年来还对“限期治理”的环保典型太仓酒精厂先进治污方法进行了重点报道,引起中央有关部门的肯定,后来该项目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列入治污案例,并向全球中小企业介绍推广。
提高业务修养,是提升奥论引导力的素质基础。“新闻舆论引导”不是空洞的口号,也不是干巴巴的说教。宣传舆论特别强调针对性、思想性和艺术性,通过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创造性劳动,为广大听众提供全面、准确、生动和新鲜的资讯和节目。广播要在坚持站稳引导立场、把握引导感情的前提下,按照广播性质、广播规律和广播特点办节目,起到较好的教化和感化效果。
太仓历来被誉为“粮仓”,是锦绣江南鱼米之乡。2006年,太仓出现全国首家“粮食银行”,该举措了打破农村传统的储粮方式,赢得农户的交口称赞。2007年,太仓粮食部门利用港口优势,采用集装箱“海运”粮食,打造“北粮南运”的新模式。2008年,太仓粮食银行软件升级,实现通存通兑,极大方便了农民群众。这一系列的粮食运作,成为太仓农村改革的一大亮点,为此太仓电台不失时机地推出(“粮食银行”实惠农民)《破解“北粮南运”的难题》《太仓成为“海上粮路”的重要节点》等动态消息、录音评论、带响专题等,充分报道了太仓的经验和做法,致力打造“天下良港、天下粮仓”的品牌。
加强道德修养,是提升舆论引导力的执业根底。进人新世纪,面对新形势,各种社会问题错综复杂,舆论引导“任重而道远”。因此媒体要做到守土有责,引导有方,确保在重大问题、敏感问题和热点问题上把好关,严守社会公德,恪守职业道德,自觉摈弃各种不正之风,包括抵制低俗、媚俗、庸俗和恶俗之风,用良好的社会公信力影响舆论,引导舆论。
近年来,广播生存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它不仅来自社会和业内,也来自媒体自身的发展要求。因此广播人要学会“独善其身”,学会联合协作,在面对一些肆意炒作、绯闻不断、节目低俗、利益膨胀等不良现象之时,始终坚守职业道德底线,塑造良好形象,牢记肩负的新闻宣传使命。太仓电台相继推出《家在太仓》《理财天下》《967广场》《与你同行》等栏目,针对不同人群,不同需求,力求放大主流效应,引领主流舆论。由“五大板块”组成的(家在太仓)是面向外来人员的夜间节目,通过策划、合作和互动,旨在构建“新太仓人”的心灵驿站和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