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永 朱乾宇
压力测试作为一种度量极端风险的风险管理手段,在新资本协议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而在本论全球性金融危机期间,美联储将其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对19家大银行进行统一的压力测试,并据此判断各大型银行的资本充足性和金融系统的稳定性。美国此举给其他国家和地区带来一个值得借鉴的经验,欧盟也决定择期进行同样测试。此次金融危机给国内银行业提供了难得的极值风险案例,国内银行业应当以此为契机,全面开展好这项工作。作者就国际上实施压力测试的状况进行比较分析。
金融部门评估规划和压力测试简介
金融部门评估规划简介
由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于1999年联合推出并通过金融部门评估规划(FinaglCialSector Assessment Programme,缩写为FSAP),该规划是通过对金融部门的稳健性、金融监管结构的效力和能力以及金融部门基础设施的健康性进行全面的评估,旨在找出金融体系的优势和薄弱环节,进而使金融体系在短期和长期的运营过程中能够更有弹性地应对冲击,并确定发展的优先顺序和设计合适的应对策略。
一个稳健的金融体系包括充分的宏观审慎监测、有效的监管和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三大要素,FSAP就是从这三大要素来评估一个经济体的金融体系是否稳健。具体如下:
宏观审慎监测评估。FSAP对宏观审慎监测的评估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宏观经济因素的评估,即识别影响金融体系稳定的潜在宏观经济风险,如经济增长下滑、国际收支不平衡和外部经济脆弱、通货膨胀、利率和汇率的急剧波动、信贷和资产价格上涨、金融市场的传染效应及其他因素(如指令贷款和投资,政府对银行体系的隐性补贴)等等。二是通过对金融稳健性和市场指标的分析,来衡量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以及消化损失的能力。其中金融稳健性指标(FSIs)包括资本充足性指标、资产质量指标、稳健管理性指标、盈利性指标、流动性指标、市场风险指标等;市场指标(MBIs)包括股票价格(或收益率)、利率、汇率、住房价格(或收益率)等指标,同时也包括居民和企业部门的健康指标(如负债股本比率)等。虽然FSIs是宏观审慎监管分析的基础,但由于其是以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为基础的,因此具有时间追溯性、低频率和仅能反映表内信息等局限性,而MBIs涵盖了市场参与者对于特定资产或衍生品价格的判断和理解,其前瞻性、高频率和对金融动态的市场判断和预测是对FSIs很好的补充。三是压力测试,即分析极端但可能发生的市场冲击给金融体系资产负债表造成的影响(详见表1)。
有效监管评估。FSAP对有效监管的评估是对银行、保险、证券市场的关键性监管标准进行评估,具体的评估标准主要有:巴塞尔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国际保险监管协会(IAIS)保险核心原则和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证券监管目标核心原则等。
金融市场基础设施评估。FSAP对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评估包括对货币和金融政策透明度、支付体系、反洗钱、会计准则、公司治理和安全网等方面的评估。具体的评估标准主要有:货币和金融政策透明度的良好实践准则(MFP)、支付体系核心原则和证券结算体系建议(CPSS)、反洗钱与反恐融资(AML-CFT)法律准则、会计和审计标准等。
压力测试简介
根据IMF(2004)的定义,压力测试(Stress Testing)是指一系列用来评估一些异常但有可能发生的宏观经济冲击对金融体系脆弱性影响的技术总称。压力测试是在FSAP框架下对FSAP的评估进行的补充,可以进一步证实FSAP的一些结论。在微观领域,一方面压力测试具有能评估某些小概率事件对银行经营或其所拥有的投资组合可能造成的影响的优势,可作为金融稳健性指标(如CAMELS)中风险度量工具VAR的重要补充;另一方面压力测试能帮助金融监管者更好地监管个别金融机构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因此,发达国家监管当局都要求所属银行遵循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规范建议进行压力测试的工作,并在银行业年报中加入压力测试分析,使投资者对银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及风险,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以达到资讯透明化和公开化的原则。
2009年1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了《稳健的压力测试实践和监管原则》征求意见稿。该文件是巴塞尔委员会首次发布的专门的压力测试监管文件,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对银行和监管机构的压力测试要求。文件要求银行开展覆盖全行范围内各类风险和各个业务领域的压力测试,提供一个全行全面风险的整体情况,以便促进风险识别和控制,弥补其他风险管理工具的不足。
压力测试的风险类型和运用领域。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压力测试在国际银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银行等金融机构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其测试的风险类型、可能的冲击和运用的领域如表1所示。
压力测试的步骤和方法。实施压力测试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步骤:一是根据金融体系面临的外部环境确定风险暴露情况及内外数据的可得性,定义纳入压力测试的机构和资产范围;二是以可能发生的经济冲击为基础,假定相应的冲击类型,并进行压力情景设计与校准;三是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定期进行压力测试;四是对压力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并进行解释,主要分析每一种相关的经济冲击为什么会对金融体系产生不利影响以及如何改进;五是采取监管行动,即根据分析结果决定采取的预防补救措施,以处理测试中发现的潜在风险。
压力测试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敏感性分析方法和情景分析方法,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还可能运用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分析,如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等。敏感度分析即单一因素分析,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利率的变动以及汇率的变动,各国对于上述因素变动幅度的设定是不同的。情景分析即多因素分析,主要考虑资产(股票、房地产)价格下跌以及GDP下降造成的冲击,表现为多种因素同时发生的情况下,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盈利情况、资产质量和资本充足情况等。情景分析又分为历史情景和假定情景两种类型:历史情景运用在特定历史事件中所发生的冲击结构进行压力测试,假定情景使用某种可预知的发生概率极小的压力事件进行测试。实际上,大多数金融机构都同时使用历史情境和假定情景测试。
金融稳定评估与压力测试的国际比较
FSAP的评估标准和结果
截至2007年,FSAP已对115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体系稳定性进行了评估,还有25个国家或地区完成了更新评估。参与FSAP首次评估和更新评估的国家数目及区域分布见表2。IMF中规定的FSAP的评估标准和准则包括BCP、CPSS、IAIS、IOSCO、CPSS-IOSCO、MFPT、AML-CFT等,虽然各国在参与FSAP评估过程中采用的标准和准则有所不同(见表3、表4、表5),但从评估的结果来看,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各项评估标准和准则的
遵守和合规方面的情况均好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压力测试的国际比较
国际典型的压力测试系统和实践。在FSAP项目的协助下,压力测试方法成为其成员国政策当局金融稳定性分析中广泛使用的工具。2007年7月“压力测试和金融危机模拟”(Conferenceon Stress-testing and Financial Crisis SimulationExercises)会议在法兰克福召开,IMF和欧洲各国央行官员就各国(或地区)压力测试的经验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交流。
比较典型的宏观压力测试实践系统有IMF和世界银行的FSAP压力测试系统、英格兰银行的TD压力测试系统、奥地利央行的SRM测试系统。其中后两者都是在FSAP压力测试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FSAP框架下的压力测试主要由信贷、利率、汇率、流动性、操作风险及风险传染模块组成。风险情景、影响指标的设计依赖于各国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数据可得性。根据IMF对各国金融稳定报告的统计,截至2005年底,各国金融稳定报告中包括压力测试的占总体稳定报告的百分比为55%(见表6)。各国开展FSAP压力测试覆盖的机构也有所不同,有的国家是针对所有银行,有的国家只针对大银行或具有系统性重要性的银行进行压力测试,还有的国家压力测试的机构包括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见表7)。
英格兰银行的TD系统比较成熟,该测试系统强调由上到下法,强调对多重金融风险传染渠道的分析,研究市场微观主体(居民、企业、政府、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相互作用,但实践中对数据要求很高。本次金融危机中对北岩银行的倒闭具有一定的预警作用。奥地利央行的SRM测试系统采用银行间双边头寸网络模型来描述传染效应,在实践应用中对数据的要求不是很高,可操作性较强,但是该模型只考虑了银行间简单的相互关系,对传染机制考虑不多,也没有考虑反馈效应。
目前,各国在运用各种系统进行压力测试的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趋势:一是国家当局和单个金融机构在设计和运用压力测试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二是对金融机构的覆盖范围已经增加到包括非银行的金融机构;三是数据的可得性经常会决定使用的方法和测试的复杂程度;四是各国和地区越来越多的使用宏观模型来校准相适应的宏观经济情景。
中国的实践
随着FSAP已逐步成为被广泛接受的金融稳定评估框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加强对其成员国监督的重要手段,中国也在积极推进相关工作。2003年9月,中国银监会响应FSAP项目要求在国内各商业银行开展利率变动、汇率变动、准备金调整、不良贷款变动对商业银行资本金和盈利的影响四个子课题的压力测试。其模型设计分别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负责,银监会汇总修订后,发各银行自主开展压力测试,并撰写压力测试报告上报银监会。内容包括测试的目的、方法、数据口径和来源、结果、原因、对策和对抗风险能力的评估等。并在2004年实施的《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中明确了有关压力测试的设计、实施等方面的技术指标。其后实施的相关部门法规中压力测试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2007年次贷危机发生后,银监会再次要求各个银行对房地产贷款进行了地产贷款综合风险和个人贷款专项风险两方面的压力测试。2008年又选择部分中小银行对流动性进行压力测试的跟踪监测。同时,对于2009年底实施新资本协议的9家试点银行来说,压力测试更是有严格的要求。
但受限于国内银行风险管理技术和人才的不足,对压力测试的推广工作收效不大。2007年银监会再次组织各大商业银行到普华永道接受压力测试技术培训。同年由中国人民银行和IMF在大连又联合举办了“FSAP和金融稳定分析国际研讨班”,组织各省市分行系统学习FSAP和压力测试的原则和操作方法。2008年初,温家宝总理接见IMF总裁卡恩时,表达了中国加入FSAP的意愿。虽然我们在压力测试方面已经有了一个新的开端,但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系统稳定性报告(2008)》的内容仍缺少压力测试内容,这不利于我们对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做出正确评价,并据此制定出符合实际经济金融情况的政策。
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压力测试的过程中,主要面临着以下问题:一是数据的可得性和数据质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压力测试的开展;二是我国目前尚缺乏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严谨的、能够通过各种统计检验的宏观经济模型,因此在进行压力测试的情景设定时通常套用他国模型,很少加入我国特殊的因素变量,情景设定的偏差会影响后续压力测试的质量;三是人才储备方面有待加强,鉴于FSAP和压力测试的复杂性和系统性,无论是中央银行还是金融机构,都需要有雄厚的人力资本才能完成,而我国当前金融行业中从事风险管理的队伍仍然比较薄弱。在金融全球化的浪潮下,中国要顺利加入FSAP和有效开展压力测试,必须尽快解决好以上问题。
经验借鉴和政策建议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金融体系都处于不断变化和成熟的阶段。尽管到目前为止亚洲金融危机和本次经济危机对我国的金融系统都没有造成太大的冲击,但是必须正确的认识这种幸免的根本原因不是银行等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超出国际先进银行,而是相对独立和保守使然。但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创新是未来发展的主流,中国银行业必须面对这一挑战,没有先进的风险管理系统和方法是绝对不行的。FSAP项目和FSAP框架下的压力测试为金融部门的稳定和发展问题提供了一个综合而客观的分析方法,有助于识别金融体系的发展优势、弱点和潜在的风险,明确发展需求和需要改善的金融基础设施,帮助制订并实施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以增强金融体系应对冲击的能力,提升金融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所以,已经在规模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银行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在风险管理方面应该积极地参与国际金融稳定和风险管理的交流与合作。一方面结合目前推行的新资本协议(Basei II)的试点工作,按照国际标准建设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系统,包括压力测试系统,从技术层面上加强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另~方面在时机成熟时积极加入FSAP,这将会给金融部门一个客观的评价和综合的审视,有利于识别金融部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对于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和银行业的监管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在国际相关规则的制订中反映中国的声音。但是也要注意到FSAP的评估建议不能完全考虑到国家的特殊性,因此,在具体实施中,应该尤为注意以下几点:
关于新型风险管理技术应用的规范化。尽管压力测试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要立足于我国的微观金融机构,但监管当局应协助金融机构树立风险管理理念,积极学习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逐步使压力测试等新型风险管理技术的应用规范化。这需要政策当局结合金融实务界现行的需求与做法,制订符合本国金融业发展要求的规范标准,要求各金融机构根据自身的风险特点制订各自的压力测试方案,并建立定期检查和汇报制度。由监管当局出面组织压力测试的相关培训,帮助各金融机构建立压力情景所需的风险因子模型。
关于数据可得性。商业银行要尽快着手建立压力测试数据库,积极推广压力测试技术。数据库的建设属于基础性工作,它是展开量化分析的前提条件,对于开展压力测试而言更是不可或缺。要尽可能长的收集经济金融时间序列数据,对口径发生变化的,须采用科学的方法加以调整。
关于宏观经济模型。加大宏观经济模型的开发力度,构建和完善中国金融稳健性指标体系(FSI)和早期风险预警指标系统。在积极借鉴国外压力测试技术的同时,要努力消化吸收,进行技术创新,开发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宏观压力测试系统。建议由中央银行和银监会牵头,组织金融机构、高校、研究机构等部门的专家学者,成立课题攻关小组,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尽早开发出我国的宏观压力测试情景和结构模型。构建和完善中国金融稳健性指标体系(FSI)和早期风险预警指标系统,加快中国金融稳定与金融监管数据库建设,为我国宏观压力测试提供技术保障和数据支持。
关于压力测试分析报告及其保密性。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借鉴发达国家先进风险管理经验,将压力测试部分分析结果作为金融机构财务报告的项目之一。对于保密性要求,可参照英国及加拿大的现行做法,动态清偿能力及动态资本充足性测试的结果被列为机密文件,测试结果报告仅交送监管机构及董事会,并不对外公布。动态财务分析及其他方面的专项压力测试报告,可列入公开财务报告,使股东及其他社会各界对金融机构的未来发展前景及风险,有更深的认识。
关于人才。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强与国际金融组织和发达国家的压力测试技术的交流与合作。中央银行、金融机构应当针对性地引进一批可以胜任压力测试工作的人才,从而不断提高我国宏观压力测试工作的水平。
(作者单位:中国民生银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