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物流配送体系研究

2009-11-18 06:34朱晓宁
物流科技 2009年11期
关键词:应急物流

李 波 朱晓宁

摘要:分析了应急物流配送的内涵和特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应急物流配送体系,从应急物流配送中心的建立、救灾物资配送方案的选择和物流通道的建设三个层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对配送工作的加强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应急物流;应急物流配送;应急物流配送体系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cept and features of emergency logistics distribution, establishes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for emergency logistics, discusses the establishment of emergency logistics centers, distribution plans and logistics pipelines in the system, and makes further suggestions.

Key words: emergency logistics; emergency logistics distribution; emergency logistics distribution system

1应急物流配送的内涵

应急物流是指以提供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事故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应急物资的运输、包装、装卸、搬运、仓储、流通加工、配送及相关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而形成的特殊的物流活动。

在应急物流的实现过程中,应急物资的配送是核心环节。能否及时、准确地将相应物资输送到目的地,处理好整个供应链“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是应急物资能否真正发挥作用的关键。因此,结合应急物流配送的特点,建立一个高效规范的应急物流配送系统对应急物流系统功能的最终实现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2应急物流配送的特性分析

一般商业物流在许多己知(如数量确定、地点已知)的条件下,通过规模化的车队管理以及规划好的配送路线,配合各种物流配送策略,如快速响应、有效客户响应成功地将物品配送至顾客端。但由于突发性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是无法预测的,而且受灾程度也是事先无法预知的,这就导致应急物流的配送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因素,往往表现出如下特点:

2.1突发性和不可预知性

突发自然灾害通常是在无法准确预知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受灾地点和时间的不可预知性,也无法在较短的时间里准确地估计灾害的持续时间、影响范围、强度大小等各种不可预期的因素。当危机突然爆发时,释放的巨大破坏能量往往会通过传导机制迅速蔓延,引起一连串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更大的危机,造成进一步的损失,因此要求马上做出正确的、有效的应急反应,相应的应急物流配送决策也一定要尽快做出。

2.2时间与效益兼顾性

为了保证应急救助工作的顺利完成,救灾指挥部门的运作必须首先依靠强有力的政府职权。因为,从机构性质上看,应急物流配送的组织者是政府机构,其最关注的是应急物流配送活动的社会公益性和效率,同时也要经济地使用资源。配送活动具有单边的硬时间窗要求,即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或在规定时间内必须把救灾物资送到,而由于灾害突发时配送车辆紧张,本身也成为一种紧缺的资源,因此,如何优化调度车辆,经济地使用资源,也是应急物流配送决策的重要内容。

2.3救灾物资储备网点和物资的相对确定性

在突发自然灾害应急物流配送网络系统中,救灾物资和各类储备网点的初始位置及其种类、数量可以认为是确定的。尽管随着灾害程度、持续时间等因素的演变,可能会导致救灾物资储备网点的位置和物资储备种类、数量发生变化,但在灾害突发的第一时间,这些参数是确定的。

基于上述特点,可以将应急物流配送的最基本问题总结为: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在不过度浪费成本的情况下,高效地运用不同的运输方式将各种应急物资,从不同的供应端(应急物资供给端)配送到一个或多个需求端(受影响区域),即如何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提供恰当的物资给受影响区域的居民。这也决定了应急物流系统与一般物流系统在配送环节上的诸多方面都有所不同,如表1所示。

3应急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

根据救灾物资配送的特点及所涉及的环节,其配送体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建设:

3.1建立救灾物资收集中心和配送中心

突发性的自然灾害一般扩展比较迅速,通常是区域性的。为了使各类物资能够以最短的时间送达灾区和救灾机构中去,应该充分做好物资的有效调配工作,因此,合理设置救灾物资收集中心和配送中心就显得尤为必要。

救灾物资收集中心将社会团体和民众捐助的各类物资集中分类、包装,实行整车运输、专列运输,来提高效益、控制救灾物资的运输成本。通过收集中心的作业可以有效提高救灾物资的收集效果,避免物资误送等重复作业和无效作业。

救灾物资配送中心类似一般企业物流的配送中心或转运中心,主要功能是将救灾物资收集中心送来的物资分别送到灾区内的救助中心或救助点。在配送中心可以将物资进行分拣、理货(药品、食品等的组合搭配)、再包装(加贴救助点编号),甚至简单的加工,使得救灾物资得到有效分类,在最短的时间内配送到目的地。其配送流程如图1所示。

为了提高救灾物资的救灾效益,提高灾民救助点和社会捐赠之间的系统效益,根据现代物流管理共同配送、混合配送思想,应该在离灾区较远的未受灾地区、或有大量捐赠物资的集中捐赠地设立救灾物资收集中心;同时在灾区附近设立救灾物流配送中心,集中管理到达的各类救灾物资,并负责救灾物资的发放。各个配送中心可通过运输网络互相支持与联系,以避免灾区范围扩大后,部分配送中心瘫痪造成应急物流功能停止运作。因此,配送中心宜设置在灾区外围、交通运输比较便利的地点,且空间具有可扩展性。配送中心具体形式可采用通过式仓库的形式,有专门装卸台,仓库进出通道互不千扰。物资配送中心同时负责一些可重复使用应急物资的回收、清理工作,在救援结束后移交各级应急物资储备仓库。

配送中心除承担救灾物资管理功能外,还可以成为救灾需求和救灾供应的信息交换枢纽,及时准确地收集灾民对救灾物资的种类、数量需求,并根据轻重缓急,迅速、准确地反馈给救灾指挥部和捐赠地政府的有关部门,以协调救灾物资的供需平衡。通过在救灾系统中增设救灾物资收集中心和配送中心,可以很好地将物流、信息流集成到一起,组成应急物流配送系统。

3.2选择救灾物资配送方案

物资调运方案的选择包括供应点选择、运输线路选择、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选择等。首先应根据救灾中心的位置选择合适的物资配送中心,确保配送中心与救灾中心相连的路径连通概率和运行可靠度高,保证救灾物资从应急物资供应点及时送到救灾中心,分发到灾民手中,尽可能将灾区损失降到最低。

在选择了合适的配送中心后,可确定配送系统中配送中心与救灾中心之间的最短路径。应急决策的最显著特点表现为时间的紧迫性,因而时间是选择配送方案的第一目标,该方案应使物资能以尽可能小的代价到达应急地点。一般情况下在应急系统物资调度模型中有调运时间最短和费用最省两个目标函数。这两个目标函数中,物资调运时间的长短往往直接关系到救援的成败,所以将调用时间最短作为主要目标函数,在物资出库时间和装车时间一定的情况下,调运时间最短可以简化为运输时间最短,进一步简化为路径最短来求解。至于其他边界条件,如道路情况、天气条件的影响,可根据其对物资运输影响程度大小定出等级,运用固定系数(在决策过程中决策者根据个人的经验给出)加到路径长短中进行综合考虑。其次,在满足时间要求的前提下,还应尽量节约费用,避免浪费。由于灾害已经给国家和人民的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在救灾的过程中,不能因为其更多的是一种政府行为而完全不考虑经济性,尤其是物资的采购环节。在此过程中,适当地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不仅能为国家减轻负担,而且能更好地保障救灾物资的质量。

在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的选择上,应该做出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发挥铁路运输的主干作用、航空运输的补充作用和公路运输的延伸集散作用,对救灾情况下的公路、铁路、航空线路等的征用、维护、抢修做出明确指示,保障救灾物资运送的畅通、高效运作。

3.3应急物流通道建设

应急物流通道是指应急物流网络中联络贯通诸节点的交通线路、配套设施设备及相关管理手段和保障机制。它是应急物流配送体系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离开畅通的物流通道,应急物流配送体系就是僵死的系统,无法进行有效运作。

对应急物流而言,首先应该加大常规通道的建设力度,加快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的建设发展,尤其加快铁路改革的力度,全面提高铁路运输能力,从根本上消除主要干线或重点区段的铁路运输瓶颈,通过完善公路、航空等领域的配套设施,增强铁路、公路、航空等运输方式的替代性与机动性。其次,要下大力度开展非常规通道交通设施建设,包括符合应急物流保障规格的停机坪等应急备用场所设施,全面提高物流通道的冗余度,完成应急物流缓冲能力的储备。

加强非常规物流通道建设,必须打破常规思维。并施以非常规手段和措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应配备必要的非常规应急物流装备。这里所谓非常规主要是指“一低一高”。“一低”主要是指技术含量不高,但在恶劣环境下可靠、有效的所谓低端物流装备,例如:几乎被淘汰的内燃机车在去年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便于徒步搬运物资的简单设备和传统的无线单边带电台也是应对复杂情况的必要装备;“一高”则是指技术含量高的先进物流装备及其配套设备,例如: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直升机、运输机等空中运输装备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空投托盘、网袋、降落伞等投送装备。

此外,在应急物流物质基础具备的情况下,建立完善配套的应急物流通道保障机制,对于应急物流通道各项职能正常运行和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灾难发生时,建立地区间的、国家间的“绿色通道”机制,即在现有的交通条件下,建立并开通一条或多条应急保障专用通道或程序,在必要时可以给予应急物资优先通过权,这样可有效简化作业周期和提高速度。以方便快捷的方式通过海关、机场、边防检查站、地区间检查站等,让应急物资、抢险救灾人员及时、准确到达受灾地区,从而提高应急物流效率,缩短应急物流作业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4做好应急物流配送的几项对策

4.1吸收物流企业加盟

由于应急配送中心具有相当的特殊性,大量专门建设应急配送中心将占用太多的成本,所以应急物流配送系统的构建并不需要完全另起炉灶,除了部分地区根据需要建立一些专业应急配送中心外,大部分地区可以整合利用社会资源,以市场化的手段与国内网络覆盖面广、硬软件设施齐备、行业信誉度高的大型专业物流企业签订协议,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它们将在应急物流指挥系统的指导下,完善应急设施,制订应急方案,利用自身的业务优势投入到应急物资配送当中,以最快的速度,保质保量地将救灾物资送到灾区、灾民手中;同时还要大胆尝试“军地物流一体化”的应急物流模式,对军地物流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优化,以实现军地物流兼容部分高度统一、相互融合、协调发展。

4.2确定配送等级,采取灵活配送方式

在应急物流配送时,应根据受灾程度的不同,将救助中心分为不同的配送等级:一般级、严重级和紧急级。对每个配送级别采取相应的配送方式,实施有效配送服务。具体实施应急物流配送时,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各种灵活的配送方式。应加强协同式配送,打破条块分割,整合社会资源,变单个企业“孤军作战”为全行业联合配送。对突发性事件实施配送时,根据灾区的动态需求,即时调整配送战略,实施伴随式、跟进式配送。当紧急级配送体系启动时,企业的经济利益应服务于国家的政治利益,采取超常规配送方式,综合利用先进的运输手段,如空中定点投送等,为国家的战略性决策提供实时、不间断的物流配送。整个社会物流配送系统通过个性化的针对性应急物流配送,可以确保物资的供应,对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公共安全,保证国家经济建设的稳步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4.3重视应急物流配送中的逆向物流

在应急物流配送过程中,一般只重视正向物流,而对逆向物流关注不够,但良好的物流流程必然包含正向与逆向的统一,如在应急事件发生时,需要大量的必须物资快速进入受灾地区,同时,也需要把灾区的很多破坏了的物资运送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灾区系统的正常。另外,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和抗灾物资供不应求的特点导致配送过程中容易产生救灾物资在各个受灾点分布不均衡的现象,即当某些受灾点的救灾物资仍然供不应求时,有些受灾点的灾情已经逐渐得到控制,其抗灾物资的拥有量超过了需求量。这时,可以通过回收、转运处于库存状态的救灾物资,提高可重复利用资源的利用率和不可重复利用资源的服务水平来协调这种不均衡的状态。

4.4建立配送绩效评价体系

良好的绩效评价体系是配送系统良好运作的保证,应急物流虽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也需要进行评价与考评,一方面可以保证应急物流配送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也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并可以为以后的应急物流运作积累经验。首先,在应急物流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个别人为了谋取利益,对应急物流人为设置障碍的情况。由于应急物流是国家或地区面临紧急状态下的救援行为,为了保证行为的有力、有效,国家应从法律法规方面对相应行为进行规范,防止应急物流过程中的不正当行为。其次,对于应急物流配送,应当实施运作过程的监督,成立相应的监督与审计机构,制定相应的监督办法。针对现实状况,制定一系列的相应指标,对整体应急物流配送从时间、质量、经济等角度进行考察。只有实施全过程的监督,才能使应急物流在发挥作用的同时,其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这才是应急物流配送体系能否真正发挥作用的关键。最后,在应急物流配送结束时,应当对整个配送过程实施评价,并根据结果对参与方进行一定的奖罚,这样才能更好地总结经验,调动广大参与者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余朵苟,何世伟. 应急物流体系构建研究[J]. 物流科技,2008(11):1-5.

[2] 孟参,王长琼. 应急物流系统运作流程分析及其管理[J]. 物流技术,2006(9):15-17.

[3] 冯旭东,率帅. 抓好应急物流配送的几项对策[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23):31.

[4] 陈杰. 基于遗传算法的应急物资运输调度[D].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猜你喜欢
应急物流
浅论应急物流快速响应体系
基于物联网的应急物流配送体系的构建
应急物流管理体系与信息系统的构建分析
自然灾害应急物流问题及对策研究
面对自然灾害我国应急物流管理运作体系的完善研究
突发事件下粮食应急物流的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