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辉
党政机关思想政治工作是指我党及其所属各级各类组织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对党员和群众进行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思想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新人,动员人们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社会实践活动(孙其昂,思想政治工作基本原理,第5页,1996)。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不仅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同质的单一的社会向异质的多样性社会转型,而且这种转型使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一方面增强了人们的自主、开放、平等意识,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导致了人们的道德意识、集体主义意识淡化,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腐败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党政机关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沿,其行政人员思想素质的高低与国家治理的好坏休戚相关,所以我们应从新时期人们思想活动的新特点入手,掌握其思想活动的新变化,并对症下药从存在的问题中找出原因,这样才有利于把党政机关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也才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持续发展。
一、新时期人们思想活动的新特点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经济生活越来越呈现出经济成分、经济利益的多样化以及社会生活方式、组织形式、就业形式等的多样化,这些“多样化”的社会存在反映在新的思想意识上,使新的思想意识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也使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更复杂、更严峻的挑战。在此,我们有必要将新时期人们思想活动中呈现出的新特点加以概括研究。
1.竞争性。竞争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运行机制,在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中,我们所需要的竞争既是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的积极竞争,又是在合法、合德的轨道上进行的正当竞争,同时,在竞争过程中还必须遵循平等自愿、忠诚守信的原则。
2.多变性。人的思想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人们思想活动的多变性,我们要用科学的预见性、灵活多样的工作方法,将人们积极健康的思想补充、丰富,使其不断发展,而将其思想中消极颓废的方面控制在萌芽状态。
3.趋利性。思想政治工作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义利观,鼓励人们通过正当手段追求个人物质利益,反对损害国家和集体利益,非法为己牟利的行为。
4.非理性。人们思想活动的非理性倾向对社会发展和稳定是极为有害的,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教育和疏导。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思想活动的新特点,使得党政机关思想政治工作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及时改进。
二、现阶段党政机关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1.领导干部对机关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不重视。一些党政机关部门领导干部对加强机关党的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统一、不到位,集中表现在口头重视、行动上却并不重视。
2.思想政治工作内容针对性不强。灌输的方法是我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即通过自上而下的方法对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这种方法虽在今天仍有其使用价值,但市场经济的特点不断强化着人们的自主性意识,它会对外在的灌输产生一定的排斥甚至逆反心理。思想政治工作固然最终是要让人明白大道理,但最好是把大道理贯穿和渗透在小道理之中,由偏重灌输向注重渗透拓展,且要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3.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单一。计划经济时代经济体制的整齐划一性,使人们形成单向、单一、单调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习惯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甚至是“一把钥匙开百把锁”的思想教育方法。而在改革开放的年代,有些思想和观念问题的是非界限还不十分清楚,还有待于今后的实践来证明,如果简单地采用非此即彼的观点进行说教,必然会起不到实际作用。市场经济中经济主体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导致社会阶层和思想观念的多样性,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必须有多向性和灵活性。“锁”的复杂性、多变性,决定了不仅要根据各种不同的“锁”打制出形形色色的“钥匙”,而且即使是面对同一把“锁”,也可能需要花样不断翻新的各种“钥匙”,并使用不同方法才能打开。
4.缺乏激励机制。 “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在计划经济时代机关企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虽从各方面都在改变这种局面,但在机关单位“一杯清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现象仍普遍存在,究其原因就在于目前的组织体制还未完全激发起人们的积极性。因此建立一个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激励机制是必需的。通过激发诱导,尽量发掘人的潜力,充分调动和发挥机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并按照德能勤绩的要求全面考核各级干部,合理安排他们的职位和岗位,辅之以必要的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奖罚来实现新形势下的机关勤政、廉政、高效目标。实践证明,对各级干部做好岗位安排,是机关激励机制的重要一环,也是提高机关工作效能的关键所在。
现阶段我国党政机关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我们在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同时,必须要从各方面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把党政机关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
三、现阶段党政机关思想政治工作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1.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人们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思想活动的独立性也进一步强化,竞争精神、平等观念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得以体现。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人文中心主义文化,即文化的基本内容和发展目标在于训练人、教育人、开导人,在于告诉人做人的准则和方式方法。这种文化体现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使得以血亲关系为重的家长作风盛行,势能观念沉重,在思想教育过程中主要是单向度的训导方式,缺乏沟通,所有这些都压抑了民主意识、竞争精神。即使在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后,作为封建观念基础的封建制度(基本属性)虽然已不复存在,但我国社会结构的势能性并没有彻底改变,所以,“势能观念”一度成了只有“社会主义”色彩的文化,在势能文化的影响下,思想教育也不可避免地表现出训导性、随意性等特点。政府被视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而政府官员的言行也就自然成为金科玉律。这一切虽然随着改革的深入有所改变,但其影响尤其是对人们竞争精神的压制依然存在。
2.社会转型引发价值观震荡。目前,人们的思想活动的多样性是由于我国只处于社会大变革和社会转型期而引起的,而这种社会转型又势必引起利益分配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社会关系分化。全方位的社会变革打破了原有的观念体系,形成一种价值观念多样、价值取向多样的局面。在新的观念体系尚未建立的时期,这种多样的局面也必然是混乱的,人们的价值取向也是多变的。人们的经济意识增强了,道德意识淡化了;主体意识增强了,集体主义观念淡化了;竞争心理强化了,投机欺诈行为也增多了;商品意识增强了,拜金主义也盛行开来……凡此种种,人们会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精神失落、价值迷乱和道德心理的困惑,从而导致一种社会意识的迷惘。然而,这却是社会结构失去稳定、处于特定的转换时期的各种矛盾冲突的必然结果。
3.利益分化导致思想政治工作困惑。物质利益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人们进行其他社会活动最基本的条件,新形势下,趋利性成为人们思想活动的新特点之一。而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人们对改革所能带来的利益期望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改革的难度越来越大,在深层次进行利益调整,利益与暂时得失会有很大差异。使得社会分配不公与共同富裕、市场主体的行为扩张与正常经济秩序的矛盾、市场行为的变异与道德法纪的矛盾,以及稳定就业与提高劳动生产率之间的矛盾变得更为突出。在一些农村,不规则的摊派和部分干部粗暴的工作方式,使政府官员与农民的关系变得异常紧张;在城市,企业家和工人在收入、权力制约以及效率与公平方面的矛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对抗心理。所有这一切都冲击了党政机关的思想政治工作,引起社会成员的“身份认同危机”,也给行政人员带来思想困惑。
4.法律监督体制不健全。思想政治工作一般都靠传统习俗、社会舆论、社会赏罚等精神力量进行调控,但这种调控机制所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尤其是在社会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价值观上的新旧交替正在进行,缺乏统一而又有权威的或占绝对统治地位的道德思想和道德行为标准。人们往往会由于一些眼前利益的分配不公或对某些社会现象的不满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产生一些非理性的行为。这些非理性行为仅靠道德规范的说教是不够的,还必须依靠法律监督来控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因为失去监督和制约的权力会自我膨胀,没有监督和制约的思想行为也有可能变质,并最终可能导致腐败的产生。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国的法律监督体制尚不完善,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通过对党政机关思想政治工作中人们的思想特点、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后,我们有必要以传统文化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将干部人事制度和法律监督制度作为监控手段,并运用正面激励和反面激励等激励措施来加强党政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编辑/丹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