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琳琳 牟继红
作为社区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档案建设理所当然与之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在社区管理中,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使档案事业成为维护历史真实面貌的永恒事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从社区管理的现状看,加强社区档案建设十分迫切。众所周知,社区管理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现已成为一项全新的社会服务事业。而作为其基础工作之一的档案建设,反显得滞后。在一些社区,档案疏于管理,有的材料收集不全,有的管理混乱。甚至还有的社区无档案记载,一片空白。不难看出,这些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正严重影响着社区档案建设的进程,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因此,加强社区档案建设迫在眉睫。
从社区管理的走势看,加强社区档案建设非常必要。目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活动中,市、县级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日益深入,政府的部分管理职能将逐步转向社会,从各个市、县直单位过渡到社区。比如,怎么样有效解决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干部增多、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外来流动人口管理问题,怎么样妥善进行经济纠纷处理、邻里矛盾化解、优抚对象照顾、青少年教育等工作。这些职能的转型,客观上需要社区有完善、系统、规范的档案,否则,整个社区管理将很难得心应手。
从社区管理的要求看,加强社区档案建设切实可行。一方面,社区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对档案工作来说也是个新的领域。这个新领域的工作如何开展,市、县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每一个社区档案工作者自然要研究和探索,以实现档案工作与社会事业同步发展;另一方面,社区在做好社区工作的各项工作中形成的各种数据、图表和文字材料,都为社区处理问题、制定计划、开展服务、实施改革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依据。在实际工作中,社区也自然会充分利用这些原始资料来进行综合治理,以实现社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如何搞好社区档案建设是各级领导和档案工作者急需关注的重要问题。目前情况下,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工作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将档案建设寓于整个社区工作之中,有重点地开展档案建设,使社区档案工作能全方位、高起点、快速度地启动和运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在运行体系上,要全面推进社区档案网络建设。按照精简效能原则,适应社区新型管理机制,从五个层面上谋划社区档案建设的运行体系。第一个层面,社区工作委员会行使领导职能,从总体上负责社区档案建设的部署和督查工作。第二个层面,由市、县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行使指导职能,具体负责档案建设的业务指导工作。如人员培训、资料收集、规范整理、开发利用等等。第三个层面,做为驻地人民政府,要行使协调职能,具体负责处理社区档案建设中基层难以解决的如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问题;作为社区工作委员会的各个成员单位要行使配合职能,既要搞好本单位在社区档案建设中的相关工作,又要支持驻地人民政府及其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开展社区档案建设工作。第四个层面,可根据区域与居民情况,成立相应的街道办事处,并引入竞争机制,促其在社区档案建设中行使推进职能,具体负责辖区内各个社区委员会的档案建设工作。第五个层面。由各个社区居委会行使实施职能,直接从事档案的收集、分类、整理、归档、开发利用、鉴定、统计等工作。
在目标模式上,要着力激发社区档案工作的活力。一是更新思想观念,走出“封闭档案”的氛围,突出将社区档案建设融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之中,使整个档案工作以开放的姿态,更多地贴近实际。二是考虑社情民意,拓宽工作领域,重点做到经济建设发展到什么地方,档案工作就延伸到什么地方;哪里有档案资源,哪里就有档案管理。三是应从社区大局出发,加快资源开发。主要是有计划地建立一些地方特色档案、名人档案、专业档案等,为经济文化建设和人民群众生活提供多功能服务。四是积极探索创新,扩大档案影响。向社会公开一些非保密的市、县及区、县级以下党委、政府和各部门的现行文件,让人民群众能够集中了解有关大政方针政策,增强党政工作的透明度,密切档案工作同社会与群众的联系。
搞好社区档案基础工作,首先,应培养一支复合型的社区档案工作队伍。明确各个社区居委会和所辖单位均要有一至两名专、兼职档案员,每个档案员都要经过培训,在政策法规、基础知识、计算机应用等方面取得合格证书,只有持证才能上岗。其次,建立一个兼容性的社区档案工作阵地。积极利用各个社区档案工作普遍加强规范建设的机遇,在创造最基本的社区档案工作条件的基础上争取社区档案管理现代化,有条件的可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管理档案,为档案资源共享创造条件。再次,健全一套规范化的社区档案工作制度。要以《档案法》和省市出台的一系列法规性文件来规范社区档案建设工作,不仅要有较科学系统的档案室收集、归档、鉴定、利用、保管、统计制度,而且要有较具体严格的督促、检查、考核、奖惩制度,从而使社区档案建设健康有序地开展,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编辑/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