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彩霞
近年来,随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不断深入,中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不断升温,尤其是在毗邻俄罗斯的中国边境省份——黑龙江更是如此,各种涉俄交往活动层出不穷。对外交往的第一步是向对方使用恰当的称谓,如果称谓稍有差错,小则贻笑于人,大则伤害对方的感情从而影响双方的交往与合作。正确地掌握和使用称谓,是中俄交流中一项重要的礼仪礼节。在与俄罗斯人交往的过程中姓名称谓是最复杂的,可能会经常使大家感到困惑,因为俄罗斯人的姓名与我国汉族人的姓名除了文字上有明显差异外,还在其组成和排列顺序、使用规则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下面就俄汉姓名称谓语的差异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
姓名是一种符号,具有特指性,是识别社会成员的主要标志。姓名有着鲜明的传统文化的特征,一个民族的姓名结构往往蕴涵着丰富的风俗习惯、思想意识的内容,并且会在民族交往中得以流传。姓名也是人类赖以交往的称呼语。
一、俄汉姓名排列顺序不同
中国人的姓名由两部分组成:姓和名。姓有双姓、单姓。例如:司马、欧阳;李、刘等;名也有双名和单名,例如:云龙、英丽、杰、红等。中国人有单姓单名,如杨帆;有单姓复名,如李晓红;有复姓单名,如司马光;有复姓复名欧阳奋强。中国人的名字有大名和小名,即学名和乳名之分。小名一般较随意,如笨笨、壮壮等,一般只在家人和亲朋好友之间使用。
俄罗斯人名的全称由三个部分构成:名(имя)、父名(отчество)和姓(фамилия),如:Сергей Михаилович Мишунин(谢尔盖·米哈伊拉维奇·米舒宁),即Сергей为本人名字,Михаилович为父名,Мишунин为姓。俄罗斯妇女婚前用父亲的姓,婚后一般多用丈夫的姓,但本人名字和父名不变。现在,俄罗斯公民的护照、证件或个人档案等文件上必须写上名、父称和姓,有时姓在前,顺序为姓、名字、父称,三者不可缺一,如:Мишунин Сергей Михаилович。在正式文件中,俄罗斯人的名字和父名均可缩写,只写第一个字母,如:С. М. Мишунин。这种姓与名不同的排列顺序是俄汉文化差异的突出表现之一。
二、姓名称谓语使用规则不同
每个国家都有以姓名称呼他人的习惯,但使用规则差异很大,这一点从俄汉的姓名称谓中可看出来。中国人和俄罗斯人在使用姓名称呼别人时是有差异的。
在汉语中,在使用姓名称呼时,要注意辈分、长幼、上下级等关系。长辈对晚辈或者平辈人互相称呼时,可单称姓名,如“陈思琪”,也可只称“思琪”;也可在姓之前加“老、小、大”等词来称呼,如“老刘、小刘”,在姓名之前加“大”有区分两个或两个以上同姓同姓对象的作用,如“大李博、小李博”;也可以在姓或名字后面加上职业称呼如“刘老师,力群老师”;还可以在姓名后面加同志二字,如“胡晓明同志、高磊同志”。一般晚辈对长辈、年幼者对年长者、下级对上级,在使用姓名称呼时,往往要加上职业称谓或职务称谓,如“×××教授,×××校长”等。
在俄语中,在不同的交际场合,对交际对象的称呼也不一样。如果交际对方为熟人时,则用姓或名字称呼。对同辈的亲戚朋友或长辈对小辈常用名字的小名或爱称(年轻的对年长的也用,但用得较少),如Надя!Наденька!Володя!Вова!如用“名字+父称”则表示对交际对方的尊重,如Елена Андреевна!Николай Николаевич!一般打招呼时不能用“名字+父称+姓”,也不能只用“父称+姓”。但在正式和隆重场合,一般使用全称,即名+父称+姓;在青年人之间都称呼姓和名;在记者招待会、学术讨论会等场合,可将全称、职业、学衔单位和国家连起来称呼。学校老师对学生或军官称呼士兵都叫姓。
俄罗斯人相互之间的称呼由于年龄、身份不同而不同。对上级或者长辈必须用名字和父称。在同辈中表示尊重时也可用名字和父称。对已婚妇女必须用名字和父称,这是表示尊重的礼节。工作关系中称呼姓或职务。如:Професор Иванов伊万诺夫教授。学校的学生之间或呼名字,如Алексей(阿列克谢);或呼小名,如Алеша(阿辽沙);或称呼姓,如Иванов(伊万诺夫)。但是学生对老师的称呼必须用名字和父称,如Михаил Иванович(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成年人对同事一般用名字和父称,只有关系相当密切的同龄人才直呼名字,这时可用名字称呼,也可用小名称呼。幼儿园的小朋友之间只用小名相称,如Володя(瓦洛佳)。在公事公办的正式场合,以姓相称,但必须要在姓之前加“господин”(先生)之类的字眼,以示尊敬。如:Уважаемый господин Сухарев!(尊敬的苏哈列夫先生)。俄语中Господин(先生)可作呼语,常与姓或表示头衔的名词连用,如:Попросите к телефону господина Иванова(请伊万诺夫先生听电话)。在俄罗斯知识分子中,如果彼此关系非常密切,互相可以称名。
另外,笔者在翻译中文稿件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文章中俄罗斯人的称谓只有名字,无姓无父称,如:安德烈;或者是:丹妮娅·米哈伊洛夫娜,而俄罗斯人的小名从来不和父名连用,只有全称才能和父名连用,正确的是:达吉亚娜·米哈伊洛夫娜。在与俄罗斯人交往,应该记住他们的名字和父称,称呼不当,有时会弄得很尴尬,甚至造成误解。
综上所述,俄汉两种语言赖以生存的文化差异造成两民族姓名称谓的不同,了解这些不同之处后,我们在同俄罗斯人交往的过程中就会避免不必要的误会,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交往。
参考文献:
[1]杜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祝肇安,何荣昌. 现代俄语口语句法 [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
[3]刘焕辉.交际语言学导论[M]. 南昌: 江 西教育出版社,1992.
[4]刘光准,黄苏华. 俄汉语言文化习俗探 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5]董李亮, 李新梅. 走进俄罗斯脱口秀 [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6]刘春景. 俄汉称谓语之差异及使用规 则[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1).□
(编辑/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