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宏
[摘 要]内部审计风险作为一种实际或潜在的危害总是客观存在,就其内部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建立具有一定的可控性和可测性风险防范,使审计人员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大力控制内部审计风险以确保审计工作在经济管理中的保驾护航作用。
[关键词]内部审计;风险成因;风险防范
一、内部审计风险及其特点
内部审计风险作为一种实际或潜在的危害或风险总是客观存在的。无论内部审计人员如何严格执行内部审计实务标准,都不可能发现所有的错弊与过失,也不可能察觉所有无效或不经济的经营手段与管理方法。这是因为内部审计工作既受到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制约,也受到内部控制的固有限制及成本小于效益的条件约束。不仅如此,由于被审计事项动态多变,影响因素错综复杂,因而内部审计风险还是相当的复杂多变性。然而,内部审计人员仍然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以便将内部审计风险控制或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在内部审计实务中,尽管对于内部审计风险难以像对于外部审计风险那样应用较模型加以估测,但内部审计人员仍可以采用诸如较为典型的计划因素表和样本矩阵表等手段进行随机估算,以便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因此,内部审计风险又具有一定的可控性和可测性。
二、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
1.企业改革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一些传统观念和陋习还严重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2.会计诚信与会计人员素质的影响。
3.内部审计的局限性与审计手段滞后。目前在企业中,内部审计人员既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监督主体,又是实施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决策的客体,一方面要维护国家利益,另一方面要按照经营者的旨意来维护企业利益,二者本身就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当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发生冲突时,审计人员往往选择后者,这自然增大了审计风险;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手段落后,不仅与国际内部审计存在明显差距,而且滞后于国内会计核算的发展。
4.内部审计人员自身业务素质的影响。
5.内部审计自身的审计风险。(1)内部审计业务的拓展增加了审计风险。(2)内部审计方法隐含着审计风险。
三、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当有多个矛盾存在的时候,一定要抓住主要矛盾。内部审计所具有的各种风险既相互联系又各有其特性,通过提高内审人员的工作质量等各种手段,审计风险是可以大大降低的。因此,只有紧紧抓住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这个主要矛盾,才能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
1.进行经常性的内控制度审计,从根源上降低审计风险。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保护财产安全,实现经营目标的有效手段。内控制度审计就是对标准化的控制程序即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健全性、遵循性、科学性进行定期测试与评价,以验证其是否完善和有效,督促其有效进行控制。它要求审计人员在进行基础审计时,对每一个审计发现都要从内控制度上找根源,对审计取得的各种基础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实质性测试,它可以起到风向标或导向的作用,引导审计向薄弱环节延伸,查出真相,恢复事物的本来面目,减少审计风险。
2.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严格执行各项内部审计制度,不断规范内部审计工作。
3.积极借助外部力量,帮助提高审计质量。为弥补内部审计的不足,应适当借助独立性较强的社会中介审计机构力量,对一些特殊项目实施审计。同时,实行外部审计评价制度,建立专家库,聘请外部审计专家定期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成果、效率加以评价,不断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另外,应适当开展交叉审计,使审计真正具有独立性、客观性,避免因行政干预而无法审计或审计结果不实的现象发生,减少审计风险。
4.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首先,审计人员应遵守审慎性原则,对每一个审计项目所包含的风险都要有一个合理的估量,切不可捕风捉影,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妄下结论。其次,注重审前调查,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掌握其经济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确定好审计的范围和重点,做到有的放矢,降低审计风险。再次,应尽力将审计工作向事前、事中转移,使审计工作提前介入到审计项目的每一个环节,定期抽查,把违规违纪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5.加强培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素质,防范审计风险。首先,应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关注意识和职业判断能力。其次,加强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审计人员不仅要具有遵纪守法、无私奉献、廉洁奉公、积极进取的职业道德,而且必须拥有熟练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严谨稳健的职业态度。对审计人员的腐败行为要加重处罚,避免因审计人员自身不洁导致审计结论失真而带来的风险。再次,加强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尤其要注重培训的时效性,做到学用结合,避免形式主义,培训一次就要在业务水平上提高一步,尽快提高内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和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能力。
6.借助现代化办公手段。运用计算机技术将财务网络系统留存审计接口,借助网络技术对财务实施动态监督,随时发现问题,随时改正,这样既改变了系统审计滞后的局面,又降低了审计风险。同时可借助商业软件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进行系统分析,对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资产经营、偿债能力、获利能力等各种指示予以评价,进而科学地确定审计对象和审计重点。□
(编辑/穆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