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苏霍姆林斯基学管理

2009-11-17 03:58廖贤斌
教师·上 2009年7期
关键词:林斯基苏霍姆校长

廖贤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素质教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如何将素质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中,成为学校管理者主要思考的问题。近日,重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细细体会苏氏关于学校管理的论述,犹如醍醐灌顶。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述十分丰富,但因篇幅所限,现将其中我认为最主要的作些粗浅的探讨,权作引玉之砖。

一、只有成为教师的教师,才能成为真正的领导者,受到人们的信任和爱戴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好的校长,必须首先是一个好的教师。他指出,教学教育过程包括科学、技巧和艺术三个要素。而且这个过程的现象具有深刻的独特性:“某一种教育原理,用在第一种情况下是正确的,用在第二种情况下就不起作用,用在第三种情况下甚至是荒谬……要领导它,首先必须本身不断地丰富和更新,使自己的头脑今天一定要比昨天更充实。一个学校的领导者,只有每天精益求精地提高自己的教学和教育技巧,只有把学校工作的最本质的东西——教学和教育、教师和儿童——摆在第一位,他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领导,成为一个有威信的、博学多识的‘教师的教师。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好的校长,那首先你就得努力成为一个好的教师、好的教学论专家和好的教育者。”他认为,学校中的大量问题,不是靠开会、发指示、作决议所能解决的,校长的主要工作,应当是深入课堂,到教师中去,到学生中去,研究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性,依靠科学来领导和管理学校工作。基于这种思想,他在长达23年的校长工作岗位上,从不把自己的工作局限在行政领导和处理日常事务性工作上,而是以一个教育者的姿态在学校的每一个领域发挥强有力的领导作用,将他的思想变为全体教师的思想,进而推动各项工作的运行。他说:“如果你占着一个校长的职务,认为只要自己有一些特殊的行政工作能力,就可以取得成功,那你还是放弃想当一个好校长的念头吧。”在他看来,所谓校长,决不是习惯认为的“行政干部”,而应该是教育思想家和教育理论研究专家。

二、学校应当成为一个道德丰富的、炽烈地燃烧着的策源地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整的、实在的、全面的、完善的、有教养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的过程就在于:教育者在关心人的每一个方面、特征的完善的同时,任何时候也不要忽略人的所有方面和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导的、首要的东西所决定的。” “在这个和谐里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是道德。”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有着千差万别的、活生生的思想的生命个体,因此我们就会看到,并不是所有的从孩提时期跨入校门的受教育者,在走出校门的时候,都是同样的精神丰富。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将继续在知识的殿堂里追寻自己的梦想;而对另一部分人来说,他们连最基本的知识也是十分艰难而勉强地掌握的。

智力才能的不平等,是客观存在的。“教育者的任务就在于,不要让某些受教育者感到这种不平等是一种不幸。”作为教师,要“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最有困难的学生面前,为他们打开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能在这个领域里达到顶点,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从人的自尊感的泉源中吸取力量,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这个领域就是道德发展”。

三、关心儿童的健康,是教育者的最重要的工作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关心儿童的健康,是教育者的最重要的工作。因为“儿童的精神生活、世界观、智力发展、知识的巩固性、对自己力量的信心,都取决于他的生命的活力和经历的充沛程度”。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工作中,“起码有一半的操心是花在他们的健康上面的”。他跟家长(特别是一、二年级学生的家长)的谈话,绝大多数都是谈孩子的健康。

毋庸讳言,在当前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最关心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了分数,教师可谓是费尽了心思。大量的作业、不分白天黑夜地上课……十八般武艺全用上了,也不管学生能不能接受,愿不愿接受,只顾一通硬灌。可是结果怎样呢?学生不堪重负,被折腾得疲惫不堪,坐在考场里浑浑噩噩,考试成绩一塌糊涂。针对这种情况,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要想克服负担过重的现象,就得使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够顺利地学习。学生的学习日被各种学校功课塞得越满,给他留下的供他思考与学习直接有关的东西的时间越少,那么它负担过重、学业落后的可能性就越大。

对于学校管理者来说,需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怎样来合理安排作息制度。首先应该明白的是,绝不允许在刚刚上完几节课后,就让学生接连几个小时坐在那里读教科书和做练习。其主要原因是:连续几小时坐在气闷的教室里,从事单调的脑力劳动,缺乏多种室外的活动,会令学生处在一种“氧饥饿”的状态中,孩子们整天呼吸着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空气,这会对孩子们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需要考虑的第二个问题是,要教会学生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对于儿童来说,时间是怎样度过的,这和成年人的情况完全不同。教会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就意味着:尽量做到让有趣的、使儿童感到惊奇的东西,同时成为儿童的智慧、情感和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东西。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最喜欢做的事。

四、学校管理的中心环节是教学管理,而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基本技能的训练。作为管理者,就应该紧紧抓住基本技能训练这个牛鼻子,努力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苏霍姆林斯基担任校长工作不久,就发现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成绩比小学阶段的学习成绩下降。为探明其原因,他同时教四年级(原属小学)和六年级(属初中)各一个班的课(前苏联的小学和中学一般建在一起),目的是对比两个班学生脑力活动情况,此外,在半年的时间里,他一天不漏地听两节课,一节在小学听,一节在中学听。通过讲课和听课,他总结出所谓要给予学生深刻而牢固的知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关于周围世界的规律性的知识,一方面是使学生能够借助它们学习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但小学和中学的任务又各不相同。他认为,小学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儿童使用工具,而进入初中以后,学生就要能够运用自如地拿这个工具去进行操作。他把这个工具称作“五把刀”,即读、写、算、观察周围世界的现象以及表达自己思想等五种技能。他在讲课和听课中探索出,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后成绩下降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不能熟练地运用这五把刀,缺乏这五种最重要的技能。这五种技能结合起来,就是学习技能。苏霍姆林斯基把自己长期观察的结果和得出的结论告诉教师们。教师们仿效他的做法到低年级去听课,并逐步取得了一致的看法:掌握知识的技能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而读的技能在这个学习技能中占着首要地位。这一点形成了全体教师的共同教育信念。从而使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师都重视了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而不是各管各的工作了。

苏霍姆林斯基就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以其高超的领导艺术,将个人的看法逐渐变成了全体教师的集体信念,使每个教师都能从培养学生的全局出发来看待自己的工作,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管理,由此达到科学地组织管理教学工作。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如果所有的学校都能把教学过程的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那么今天看起来似乎无法克服的困难——学生的作业负担过重、知识肤浅、留级等,就会逐渐摆脱。”

五、听课和分析课是校长最重要的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校长听课和分析课水平的高低,关系到许多方面。整个教育过程的文明,取决于课堂教学每天都要有所改进,要改进课堂教学,就需要校长对课进行深思熟虑的分析。只有经常听课的校长才真正了解学校的情况。因此校长要把听课和分析课列为自己最重要的工作来抓。他指出,校长如只是忙于开会和操心其他事务而不走进教室,不接触教师和学生,那他的其他工作就都失掉了意义。正是这一信条,促使他给自己规定了严格的听课制度,对因开会或出差耽误的听课任务,都一节不少地补上。他把那些不注重这项工作的校长的管理工作看作是在黑夜里走路,把他们比作被蒙着眼睛的工程师来到工地上:他们听到一些,但是什么也看不见,既不了解,也不理解。

他进一步指出,校长听课的目的不只是找缺点和错误,还要发现好的经验进行推广,因此,既要听青年教师的课,也要听老教师的课。听课不能只听一两节或一个片段,至少要听一个单元,一般要连续听6~8节,否则就难以对一位教师的课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另外,校长听课和评课,不应以领导者、检查者自居,不应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教师,尤其是不能把一节课简单地分成几条优点和几条缺点,这种评法没有意义,正确的做法是校长和教师应当志同道合,共同探讨课堂教学中的规律性,找出难点,一起出主意想办法。

六、校长要带头研究儿童,研究思想教育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校长不仅要钻研教学工作,而且必须钻研思想教育工作。这要求校长必须下苦功夫研究儿童,以身作则,带动每一个教师都成为做学生思想工作的能手。他把了解和研究学生视为掌握教育艺术的基本功。他写道:“……必须了解儿童,了解他的精神,体会他的思想和内心感受,小心翼翼地去触动他的心灵。了解儿童——这是教育学的理论和实践的最主要的交接点,是对学校集体实行教育领导的一切线索的汇集之点。……如果你想做到对学校实行教育思想的领导……那你就得把研究儿童置于你和全体教师注意的中心。”基于这一深刻的理论认识,苏霍姆林斯基带动和组织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研究,其具体方法之一是每隔一周举行一次以研究儿童为主要内容的讨论会,会上请一两位班主任或教师作《某某学生的教育学鉴定》的详细报告。这种《鉴定》要求对某一具体学生进行仔细而全面的观察。它大致包括:①学生的健康状况及身体发育情况等;②学生智力发展的个人特点;③学生的智力和精神面貌形成的环境;④学生的道德面貌;⑤准备采取何种措施。

苏霍姆林斯基要求“像医生研究有关人的健康的多种因素一样,教师也应当全面地研究儿童的精神世界”。他指出,科学地研究儿童——这是科学地领导学校和科学地管理教育过程的主要条件之一。他批评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人,喜欢作表面文章,满足于轰轰烈烈的“教育措施”“示范班会”之类的“使全体学生都受到深刻的教育”的活动。他认为不存在“使全体学生都受到深刻教育”的措施,思想教育要触动每一个具体学生的思想感情,见诸他的具体行动,对每一个学生的教育都应当是具体到人的,否则就是形式主义的教育,为了使思想教育工作具体到每个人,他用了15年的时间观察和研究“差生”和“调皮学生”的心理状态、情绪表现,以及这些情况与教师采用的教育方法之间的关系,从中找出正确地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规律性。他一生写了3700多份观察笔记。

七、作为学校管理者,关心并帮助教师提高教育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重视教师的作用,在他看来,“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作为教师,必须点滴地积累作为教育者的智力财富和教育的明智。为了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作用,他认为:“作为校长,也要细心地研究教师,了解每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要给他创造物质条件。……然而,更重要的工作是帮助教师提高教育素养。”关于教师的教育素养,他认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教师要透彻地懂得自己所教的学科。他提出“教师教育素养的第一要素,就是要熟知学科内容并且绰绰有余”;②教师要懂得各种研究儿童的方法;③教师要有较高的言语素养。他说:“教师的言语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这也是合理利用教学时间的重要条件……”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素养,他指出:“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同时他还强调,要提高教师的教育素养,教师还应该制定一份管好几年的远景计划,因为“远景计划是一个重要的努力目标,教师可以每年翻阅和思考这个纲领,来检查自己的工作:什么已经做到,什么还有待去做。根据远景计划完成的情况,可以判断学生的知识质量”。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写教育日记也是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一个重要手段。因为“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记日记有助于集中思想,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日记能教给我们思考”。

为了保证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苏霍姆林斯基紧紧抓住这几个方面帮助教师,为他们提供和创造各种条件,使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适应经常变化的教育教学要求。

八、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实现教育和谐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谓和谐的教育,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质量就得到平衡:一种智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智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的内在的世界观、信念、意志力、性格在积极的劳动中和创造中,以及在集体成员的相互关系中的表现和显示。”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要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学校管理者,必须通过复杂的、极其艰辛的工作,使学生深信:知识对他来说之所以必不可少,并不单单是为了将来的职业,并不单单是为了毕业后考上大学,而首先是为了能享受丰富的精神生活;不管将来从事什么职业,自己必须是一个文明的人,是子女的明智的和精神上无比丰富的教育者。因为“有一样东西是任何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任何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都没有作出规定的,就是儿童的幸福和充实的精神生活”,“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使他们的心灵由于劳动的幸福而充满快乐”。

(责任编辑:胡惠明)

猜你喜欢
林斯基苏霍姆校长
“冰人”杀手:残忍杀害200多人,家人一无所知
他为什么令人敬仰
纪念苏霍姆林斯基让教育更美好
O.B.苏霍姆林斯卡娅
论校长的修养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
校长给力“九个一”
苏霍姆林斯基学前教育思想探析——基于“快乐学校”教育实践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