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应对贸易磨擦

2009-11-17 09:59张嗣兴
投资与理财 2009年21期
关键词:保护主义伙伴轮胎

张嗣兴

采取贸易报复措施遏制贸易伙伴的贸易保护主义是对外的一面。对内

来说,中国企业要在事前布好局。

在金融危机波及全球经济的背景下,反倾销的老问题又有了新“土壤”。当保护主义的幽灵开始在一些地方徘徊的时候,中国企业遭遇一波又一波抵制中国低价产品倾销的声浪,几乎是难以回避的事情。只要“中国制造”特有的成本优势没有改变,这种老问题就会如影随形,挥之不去。也就是说,中国只能在这种声浪中成长。只有理性应对贸易磨擦,才能在磨擦中找到正常贸易的出路。

最近,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轮胎采取特保措施,引起了国际舆论的一致批评。由于中国输美轮胎涉及10万名产业工人的就业,中方反弹非常强烈,迅速采取贸易反制,对来自美国的部分汽车产品及肉鸡启动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程序。此次贸易交锋就反映了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其实从民主党总统上台那一天起或许就应当被预见。保护国内劳工利益一直是美国民主党竞选的经典议题,在声音和立场远比事实和真理更为重要的美国“民主政治”里,对国内部分利益群体的偏袒就难免走向极端。轮胎事件的发生,也再一次验证了中美在美国总统任期之初将矛盾加剧的“怪圈”。对于美国总统奥巴马做出对中国轮胎征收惩罚性关税事件,美国的《华尔街日报》披露说,当时正好处在美国政府需要工会组织对其医疗改革计划的支持之时,而美国的钢铁工人联合的意见,就是中国轮胎进口浪潮正在消耗美国的工作机会。尽管也有美国轮胎业界的反对声浪,但无奈难以淹没工会的影响。于是,美国政府和工会各取所需。一项政策意见就产生了。而中国的这项举动,实际上是理性应对美国的贸易磨擦的报复措施。

实施贸易报复等反制措施的目的,不是发动全面的贸易战,而是要遏制贸易伙伴的保护主义倾向,从而为国际贸易创造更平稳、更可预期的环境。正如维护和平需要有打击对方的能力为保障一样,贸易报复也是减少贸易争端,为国际经贸创造平稳环境必不可少的方式和“武器”,中国应当拥有并熟练掌握。从中国的贸易史看,部分是由于一些客观原因,部分是出于“和为贵”、“和气生财”的民族传统,中国这个贸易大国,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却是贸易报复小国。很少实施贸易报复或其它反制措施。以中美经贸为例,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几乎年年都要制造多起对华贸易争端,但中国迄今只是在1983年实施过一次贸易报复。如果不理性应对,以贸易报复,一味忍让,不让贸易伙伴国内的公众看到两败俱伤的现实风险,不让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的伙伴因此付出代价,那么,在贸易伙伴国内肯定是保护主义势力更能吸引公众跟从,会有更多的贸易伙伴采取保护主义,挑起对华贸易争端,损害中国利益。利用了贸易报复这个方式,使用了贸易报复这个“武器”,情况就会大不一样。在以前的韩国限制中国大蒜、大葱案中,也正是因为中国宣布了限制进口韩国手机等商品的贸易报复清单,双方才得以迅速达成妥协。今天的中国需要向国内外投资者显示保护中国境内制造商合法权益的决心和能力,只有这样,正在考虑向中国转移生产能力,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生产能力的投资者才会下定决心,中国才能抓住经济危机推动先进制造业生产向中国转移的机遇。在实践中,贸易报复通常奉行等额原则,比如此次中国“双反”的美国汽车、肉鸡两类产品进口额约20亿美元,与中国产轮胎对美出口额大体相当。其实贸易报复的要害在于令对方身受得不偿失,唯其如此,才能起到报复的作用。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损害主要体现在就业方面,其感受会格外深刻。如果当事双方经济发展水平相当,报复额与受影响出口额相等,则对两国就业的影响大致相当;如果当事双方经济发展水平相差较大,报复额与受影响出口额相等。则较发达国家就业所受影响就要小得多,对其警戒的效果也就要小得多。因此,选择让挑起争端国家受影响就业人数相等的原则来确定报复清单,效果会更好。中国需要在奥巴马执政初期及早遏制其贸易保护主义倾向。贸易报复措施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前者指进出口贸易领域的措施,后者则包括金融、财政等其它领域的措施。事实上,在此次特保案中,中国贸易报复可选择的还很多,中国只选择了贸易领域狭义的贸易报复,中国政府只是展现了依法行事的意愿。希望将争端控制在一定限度内。至于能否把握机会,则取决于我们的贸易伙伴自身。

理性应对贸易磨擦。采取贸易报复措施遏制贸易伙伴的贸易保护主义是对外的一面。对内其实也有许多方面值得深思。即中国企业的积极作为,不仅是要体现在磨擦发生之后对外的应对上,更要在事前布好局。比如,中国企业更多地展开国际化经营,把产品的价格链条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加强对外直接投资,就是一种办法;企业或是在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掌握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等方面下功夫,也能绕过反倾销的陷阱,并可增加附加值。不过,现在面临的一个现实情况是,一些行业中的企业长期以来“内争”不断,靠恶性竞争占领市场,其结果往往是令国内兄弟企业多败俱伤,不仅产品利润微薄,还可能落下倾销恶名。这样的做法于法于理均输给了对手。此种状况必须得到彻底改峦。与此同时,一些相关礅府部门也要审视自己的政策措施。比如一些领域的出口退税,为人熟知的一个情况是,政府财政不经意间补贴了国外消费者,而国内企业受惠有限。在国内企业纷抢订单的情况下,国外的贸易商很容易借此做文章,拿走好处。这颇有“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意思,国内企业得到的好处不多,还会授人以柄,制造出贸易磨擦。一些地方政府在GDP的压力下,盲目上马一些项目,这在全国范围内容易形成重复建设,导致产能过剩的情况出现。如就太阳能产业来说,这个领域已经出现了一些泡沫。若地方政府和相关政府部门置泡沫于不顾,仍给予不必要的补贴,则势必引发国外竞争对手不满,甚至导致商业磨擦出现,就并不令人惊奇。从这个意义上讲,要视具体情况,清理一些政策,调整结构,改变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是十分必要的。

除了对内生产企业要整体布好局,对外贸易也要布好局。比如中国轮胎产业对美国一个国家的出口就达到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也有值得检讨之处。因为这一贸易格局非常脆弱,一旦在美国市场遭遇不测,这么大的产能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在国内消化,全行业都将面临产能过剩,即便不出口或出口很少的企业,也可能会卷入“价格战”。当务之急是,中国的轮胎业应该调整出口战略,降低对美国单一国家的出口依赖,加大向俄罗斯、埃及、墨西哥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如今中国车企热衷海外建厂,上述地点也是热门之选,中国轮胎向这些地方出口,可以与中国汽车工厂形成良性互动,降低贸易磨擦和汽车工厂一道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自2001年底加入WTO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中美两国经济领域的争端,类金融事件多于贸易事件,如汇率上的不同主张,以及中国企业收购美国企业的角力等,但贸易磨擦是一直存在的。因为金融危机,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会增加,中美轮胎特保案只是新一轮贸易磨擦的开始。原因在于,国际金融危机让全球的产业工人谁都有可能面临失业威胁,贸易保护主义不是没有而只是程度大小的问题。危机意味着制造业格局的重新调整,产能的消减和全球重新配置,产能调整和分配的过程就是磨擦的过程,并将持续到非金融创新类的新兴产业出现。贸易磨擦和贸易战是宏观的理论问题,也是政策制定者面临的现实问题。其间各方利益的分配不是即期甚至不是短期可以看到的,但其对产业的就业者来说是即期的。贸易磨擦对中国的影响巨大,原因不只是中国对美国出口远大于来自美国的进口,更重要的是,中国加入WTO之后的经济增长,是以对外贸易特别是对美贸易的快速增长为起点和保证的。目前中国的经济刺激计划,也是期望在财政政策效应走弱之前,对外贸易可以复苏。正因如此,理性应对贸易磨擦,在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中国作为一个成长中的贸易大国,不去经受贸易交锋的考验是不可能的。也只有理性的应对贸易磨擦,才能树立和展现中国做为一个负责任的贸易大国的形象。

猜你喜欢
保护主义伙伴轮胎
伙伴
新伙伴
我的好伙伴“苍苍”
胖瘦自如的轮胎
大轮胎,玩起来
WTO规则的缺陷和贸易保护主义新特点
中国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方案要旨
轮胎业未来数年将现并购潮
固特异Fuel Max系列新增LHS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