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in Navias 何 平
中国100多家企业组成的大型赴欧采购团签署价值数百亿美元的产品和技术合约,各取所需,多方共赢。
随着经济危机下东西方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的持续萎缩,各国政府日益倾向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的大环境下,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近期亲自率领由中国100多家企业组成的大型高级代表团,分别考察了英国、德国、西班牙和瑞士,准备从这些国家进口价值数百亿美元的产品和技术。
其中英国企业在伦敦举办的采购洽谈会上成功取得了20亿美元的出口订单,商品涉及汽车和飞机配件、纺织原料、金属材料以及生态城市建设技术,其中最大的一单合作协议是由罗尔斯·罗伊斯公司(Rolls-Royce PLC)和海南航空集团有限公司签订的,价值高达11亿美元。在西班牙,也有超过100家企业参加了中国代表团的商务洽谈会,双方对农业和高科技领域的出口事宜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在马德里签定了总额达3.2亿美元的采购合同。
英国商务部长曼德尔森对中国此次的赴欧采购之行非常赞赏,他表示,希望中英两国的双边贸易总额能在2010年前达到600亿美元。
中国赴欧代表团此行的目的并非限于单纯的进口采购,而是另有更长远的宏观经济目标。这一点从代表团采购商品的广泛性上可以看出。正如商务部一位官员所说,中国此次采购计划的重点是从西班牙进口电信设备;从德国进口重型机械和高速磁悬浮列车技术;从英国进口航空、工业制造、医药和低碳技术。另外,中国对欧洲的环保设备也表现出了非常浓厚的兴趣,而节能环保正是被称为中国经济转型切人口的关键产业。
由于中国政府非常清楚短期的贸易保护会给本国的出口型经济和国际贸易造成危害,因此决定抢先一步,向全世界许诺中国586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也考虑了全球经济发展的需要。例如,中国政府已对外宣布,将在未来几个月里增加与一些主要欧洲贸易伙伴的贸易往来。对欧盟来说,中国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出口市场,仅2008年,欧盟与中国的双边贸易总额就超过了4000亿美元。另一方面,欧盟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中国政府赴欧采购这一举措的重要意义在于,欧洲许多出口企业都将从中获益。毫无疑问,中国政府自然打算进口一些核心技术,但与此同时,也努力支持和推动欧洲众多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高层领导人也在讲话中强调了这一宏观经济发展目标。中国总理温家宝在2009年2月会见英国首相布朗时曾明确表示,中国向欧洲购买技术和产品将“帮助我们恢复和提升对市场的信心”。温家宝这句话要阐明的就是:在全世界普遍缺乏和丧失信心的时候,这一广泛、深入的贸易策略将有助于促进信心的恢复。
此外,虽未公开说明,但中国推出这项欧盟采购计划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即借机在全世界树立一个继续履行自由贸易政策的榜样,同时向世界表明:尽管中国的经济刺激计划主要是为了推动本国的经济发展,增加本国的经济收益,但中国这样做也回应了世界各国的要求,即至少从其巨额的外汇储备中拿出一部分推动全球经济的复苏。同样,中国政府也希望通过这样一个积极有效的贸易策略,转移国际对其汇率政策的不公正的批评。
由此可见,此次中国代表团欧洲采购之旅的目的是为了巩固中国的经济和外交政策,提高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同时稳定全球的经济和政治环境。
欧洲国家的领导人对中国这一新举措表示出了非常赞赏的态度,特别是考虑到中国在过去几年里一直是欧盟发展最迅猛的进出口贸易伙伴。他们认为中国正在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从日益恶化的经济衰退中重新崛起。
例如,英国首相布朗就曾表示:“以往的经济衰退给我们的教训是,退而采取短期、狭隘的保护主义政策只能使全球经济更加萧条,我们绝不能允许这种行为再次发生。”国际出口贸易借由中国刺激计划所获得的大幅增长“对全球经济的复苏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德国经济部长古腾贝格也认为与中国政府达成的采购协议“对德国经济来说是一个恰逢其时的好消息”。
为了进一步支持这些积极的贸易措施,中国政府还表示有意再派遣一个投资代表团前往欧洲,为中国资本寻求投资机会,而且,商务部长陈德铭也表达了中国对欧洲企业进行投资的意向。假如换作是一年以前,欧盟可能还会对中国抛出的“红绣球”抱有一丝怀疑的态度,然而在眼下瞬息万变的经济大环境里,相信很多人都会选择张开双臂欢迎新商机。
可以肯定的是,中国代表团此次采购之旅,将为欧洲各国提供一个大幅提升与中国贸易往来的机会,同时也给受全球经济衰退影响严重的欧盟地区经济打了一剂强心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