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泓毅
在海湾咽喉霍尔木兹海峡,一次看似普通的“交通事故”,却何以掀起许多风浪?
大洋深处最近很不太平。
继2月3日英法两艘核潜艇在大西洋“不期而遇”之后,3月20日,美国核潜艇也与自己人“亲密接触”了一把,地点还选在了各国油轮穿梭不息的霍尔木兹海峡。一时间,国际油价也随之起舞。
一次看似普通的“交通事故”,却何以掀起许多风浪?
水面下的碰撞
据美国《防务新闻》报道,与美军“哈特福德”号核潜艇相撞的是另一艘美军舰艇——“新奥尔良”号两栖船坞运输舰。事故发生时两船正试图穿越伊朗与也门之间的霍尔木兹海峡进入波斯湾。当地时间凌晨1时左右,正处于潜航状态的“哈特福德”号与“新奥尔良”号发生了碰撞。
这次冒失的接触使得两船付出了代价。“新奥尔良”号的两个水密舱被撞穿,不得不在其他舱室中注水以保持船体平衡,同时,由于燃料箱破损,有约9.5万公升柴油泄漏。“哈特福德”号指挥台围壳多处撞瘪,甚至出现歪斜,艇内15名船员受轻伤。所幸“哈特福德”号的核推进装置未受影响,没有发生核泄漏的危险。美国国防部官员表示,虽然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两船都依靠自身动力回到了位于巴林的萨勒曼港接受检修。
由于“哈特福德”号的受损部位位于潜艇上部突出的指挥台,专家分析,事故发生时“哈特福德”号可能是在上浮过程中撞到了“新奥尔良”号的底部。霍尔木兹海峡平均水深70米,最浅处仅10.5米,对于潜艇来说,这样的浅海环境决非康庄大道,“哈特福德”号先前就曾吃过类似的苦头。2003年10月,“哈特福德”号在地中海撒丁岛以北附近浅海游弋时曾发生搁浅,潜艇尾部与海底硬石相撞受损。这一次,“哈特福德”号似乎有些矫枉过正——潜得不够深,撞上了自己人的船底。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潜艇航行有着天然的隐秘性,但本次事故与此前的英法潜艇相撞却不可相提并论。英法两国虽同为北约盟国,但相关的两艘核潜艇都载有战略核武器,事关两国的核心军事机密,彼此不通声气也在情理之中。而“哈”“新”两船同属驻扎巴林的美国第5舰队,其行动理应受到舰队总部的统一部署指挥。对于两船相撞的原因,美国国防部官员在接受福克斯新闻网采访时,却给出了这样的说法:“看上去两艘艇舰在相撞前没有信息沟通。”
疏忽?还是另有隐情?
第五舰队在其官方网站中发布的公告中称,两船在事发时正按照美国海军中央司令部的部署,执行“海事安全行动”。那么,这两艘在统一部署下执行任务的舰艇,何以会“没有信息沟通”,继而如此莽撞地“碰头”呢?
正如美国列克星顿研究所的军事分析师洛伦·汤普森所说,此类舰只相撞事故竟然发生在“全世界最先进的海军”中,简直闻所未闻。相比之下,两国海军舰只意外相撞,或者军舰与民用船只相撞才比较“正常”。他说:“这样的事故实在是太罕见了,很显然至少有一位船长犯下了非常严重的错误。”
显然,把事故的起因归结为人为疏忽是最简单,也是最省事的处理方式。事故发生后不久,一名自称曾在海军服役多年的美国网民就发表了这样的评论:“无论调查结果如何,这两位船长算是当到头了。”然而,“哈特福德”号的船长绝不是第一个在霍尔木兹海峡马前失蹄的倒霉蛋。2007年1月,几乎在相同的海域,与“哈特福德”号同属美国海军第5舰队的“纽波特纽斯”号攻击核潜艇与日本油轮“最上川”号相撞,撞击方式也与此次事故如出一辙,即潜艇在上浮过程撞击水面舰艇底部。
那么,为什么美国潜艇在通过霍尔木兹海峡时,都会“恰巧”出现在大型水面舰艇的正下方呢?中国国防大学海军少将张召忠教授分析认为,这可能是由于潜艇故意隐藏在水面船只的下方,利用其噪音“暗渡陈仓”。张召忠表示,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潜艇通过任何海峡时都必须浮出水面,不允许在水下通过。洛杉矶级核潜艇(“哈特福德”号与此前发生事故的“纽波特纽斯”号皆为洛杉矶级)作为快速攻击潜艇,配备“战斧”巡航导弹,可以执行对地攻击任务。这样一支打击力量的动向让霍尔木兹海峡的实际管理者伊朗所掌握,显然不是美方所乐于见到的事。于是,瞒天过海的戏码不断上演,一旦演砸,便成了光天化日下的乌龙事件。
后续影响仍在持续
如果说英法核潜艇相撞事故发生在地球最隐秘的角度,那此次美国海军的“自摆乌龙”却选择了一处最不恰当的舞台。
事发地霍尔木兹海峡可谓世上最繁忙拥挤的水道之一,它介于伊朗与阿拉伯半岛之间,东接阿曼湾,西连海湾,平均宽度约50公里,最窄处仅38.9公里。由于是海湾与印度洋之间的必经之地,霍尔木兹海峡素有“海湾咽喉”之称,平均每8-10分钟就有1艘海轮驶过海峡。经过霍尔木兹海峡运往全世界的石油每年超过7.5亿吨,占海湾地区石油总出口量的90%、全球石油产量的五分之一及出口贸易量的三分之一,合计承担着西方石油消费国60%的供应量。事故发生后,由于担心可能影响油轮进出,纽约商品交易所4月份交货的基准原油一改持续已久的颓势,调头上扬。霍尔木兹海峡的敏感性可见一斑。
与此同时,第5舰队此次意外“亮相”,也使美国总统奥巴马陷入了尴尬。“哈特福德”号核潜艇与“新奥尔良”号两栖船坞运输舰都隶属于第5舰队旗下的“拳手”两栖攻击群,“两栖船坞运输舰”乍看之下似乎是一种后勤舰,其实却是美国海军新一代的攻击利器。
“新奥尔良”号造价13亿美元,于2007年交付使用。它一次可载运800名海军陆战队员,同时可以搭載供陆战队员作战使用的两栖突击车、气垫登陆艇以及倾转旋翼MV-22“鱼鹰”飞机等武器,称得上一种高度整合的两栖登陆作战平台。事件发生之后,曾有美国网友发出这样的评论:如果小布什还是美国总统,那我从这件事就敢说美伊就要开仗了。
奥巴马当然不是小布什,正相反,美伊关系似乎正处于转向全面正常化的关键时刻。就在事故发生的同一天,奥巴马以波斯新年为契机,发表了配有波斯语字幕的录像讲话,敦促两国化解长期存在的分歧。他在讲话中提到,他愿与伊朗领导人“直言不讳地交谈”,奥巴马政府“致力于采取外交手段”,在美国、伊朗和国际社会之间建立建设性的关系。包括《纽约时报》、路透社在内的多家美国媒体都认为,奥巴马的这番谈话释放了其1月20日上任以来的最大善意,有望化解30年来美伊关系的冰封局面。
对于奥巴马递出的橄榄枝,伊朗乃至整个伊斯兰世界都在作出积极的回应。恰恰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时刻,在伊朗管理下的咽喉地带,美国却又以一种笨拙的形式展示了自己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两相映衬之下,令人哑然失笑。
截至目前,伊朗政府没有对此事件作出任何评论,美国方面也仅由国防部官员出面,解答一些技术性问题。围绕这条狭窄的霍尔木兹海峡,美伊两国的你来我往,恐怕比潜艇潜得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