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秀海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它调动各因素之间的合作性互动,并借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因而这种教学理论较之传统的教学理论更具情感色彩。那么如何才能组织好数学课堂有效合作学习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教师观念
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摒弃权威性、指令性,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教师必须真正转变观念,从为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出发,确立学生主体观。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如果老师既“导”且“演”,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师生的互动,生生之间的互动,把“导”与“演”进行分工,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甚至激烈的争论。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的伙伴,学习的促进者。学生由于主体性得到了体现,就会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把学习当作乐事,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地。
二、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因此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意识的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的合作交流氛围,为学生提供机会。
比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把学生分为小组活动,每名学生用手中的材料做一个三角形,再通过小组交流,说说自己所做的三角形或所画的三角形的特点,这样通过不同的三角形的比较,从而得出三角形有三个角、三个边、三个顶点,三角形的三个角大小不相同,边长的长短不相等,利用这种方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成为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正是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教师的角色。
三、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对合作学习进行及时科学的评价,可以使学生更加注重合作过程的行为表现。评价还可以使教师获得准确的反馈信息,反思自己对合作活动的组织以及对合作目标和活动的设计,以便做出及时调整,使合作学习更加有效。在确定评价类型、设计评价工具时,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评价应对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具有鼓励作用;评价应该是客观公正的;评价应是多种多样的。例如,组内成员自评、组内成员互评、小组自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以及师生合作评价等。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是教师的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更是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方法,它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角色转换,正确定位
新课程的启动,学习方式的变化,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是参与课堂活动的“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时刻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
在学生开展合作与交流的时候,教师的角色是一个促进者和合作者,有时也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当指导者。这时,教师需要观察小组的活动情况,包括学生个人的参与情况,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情况;需要深入到小组中,了解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他们的解法,及时发现他们的失误,以便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矫正,并能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个别学生或个别小组有独到见解或出现创新性思维火花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采取的都应是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又不能对学生的困难和疑问袖手旁观。
在指导全班学生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提炼与运用时,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穿针引线”者。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汇报,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和提炼学生已发现的结论,提供学生运用新知识的情景,及时给出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意见等等。
五、要注重合作交流学习的评价
《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和发展。
首先,应用鼓励性的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注重每个学生的发展,提倡不同思想、不同见解的充分表达和交流,使每个学生感受到合作交流的力量,也使学生得到尊重和理解,不受轻视。
其次,在合作交流中如果发现学生有错误,教师要宽容,要给学生反思和发现问题的时间,耐心等待他们的认识,不挫伤他们主动学习的激情。
总之,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课桌椅摆在一起,如果不管什么科目、什么内容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只讲究场面的热闹,而不管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是没有任何效果的。小组合作学习挑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有许多优越性,它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改变了原有的竞争形式,更有利于学生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