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珍
摘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身作则,表现出良好的习惯,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学校与家庭要进行密切的配合,处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字:培养;学习习惯;教学
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各方面能力、全面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好习惯就像是孩子走向成功之路的一把利剑,很多问题会在利剑之下迎刃而解。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幸福,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下面笔者针对如何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形象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惊人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是至高无上的,教师的一言一行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教师是很多小学生的偶像。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表现出良好的习惯,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要求学生做作业时画直线要用直尺,教师在讲课时不能徒手在黑板上画直线;要求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自己不能在黑板上龙飞凤舞。学生在老师良好习惯的熏陶下,自己的
学习习惯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培养。
二、具体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习习惯包括:上课听讲的习惯,语言表达的习惯,思考问题的习惯,做作业的习惯等。
1.教会学生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
上课首先要专心听讲,集中注意力,是学生听懂一节课的前提。它包括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认真听教师讲课,注意观察教具演示过程、板书内容、讲课的动作及表情等,理解教师讲课的内容。例如,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故意说错,然后问学生谁听出老师刚才说错了什么等。二是学会倾听,倾听也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学生往往注意倾听老师的讲课而忽视同伴的发言,别人一说就接话,如果叫他来回答问题其实他说得还不如别人。所以老师上课要求学生要尊重其他伙伴,回答问题要举手,讨论问题要举手,不能随意打断伙伴回答问题,这是不礼貌的。老师用各种方法培养和疏导,让学生的表达欲望有合适的渠道,且不影响课堂的效果和秩序。
2.教会学生养成好的说的习惯
我们要求学生上课回答问题要积极大胆,并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发言机会。这既可以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老师一定要给学生表达的平台和时间,组织好其他学生用鼓励地眼神望着发言的学生,认真地倾听。如同一个问题老师可以找多个同学回答,然后看其他同学还有没有补充,有没有更好的表达方法,最后老师做出鼓励性的评价,引导学生用最好的表达方式。让每个学生能用完整、流利的语言,适度声音回答问题、讨论问题,是我们的目标,得一步一步地实施。
3.教学生会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生会思考,使学生有自己的见解,激起交流的愿望,新的思考。在交流中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得到训练,思考能力随之提高。教师在课堂上设置足够多且结合本课教学内容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学生有了思考的兴趣,就会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思考的方法是要靠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来领悟,只有学生不断地体味到思考的乐趣,才能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4.教学生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有不少学生在做作业时很不认真,书写马虎,字迹潦草,不按时交作业,拖拖拉拉,乱写乱画,常常抄别人作业。教师要培养学生做作业时要认真书写,教学生解题时要书写整洁,格式规范,使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如对学生的作业要认真批改,公正评分,及时发还,进行讲评,多加鼓励。对作业有进步的学生及时表扬,对做错的学生要及时个别辅导,使之自行改正,提高其下次作业的信心和兴趣。
三、要从小节开始,持之以恒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从小事做起,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握笔的方法,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语气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把这些细节渗透到学生的“骨头”里变成学生身体的一部分,使他终身受用。
四、学校与家庭要进行密切的配合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除在学校教师的培养外,家长的积极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工作中,教师要经常进行家访,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行为,并及时得到反馈的信息,对学生的坏行为做出及时的纠正。家长也要主动与教师及时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教师与家长不断地沟通,互相配合,让学生养成坏习惯的机会减到最少。
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和机遇。作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教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