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喜红
兴趣是人认识、欣赏与探讨某种事物的倾向,它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后天获得的。因此,兴趣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做到相应的变化。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积极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一位著名的特级教师说:“对于孩子们的学习来说,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当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时,学习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享受、一种精神的需要。所以我认为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中,特别是语文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如果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学生虽然从咿呀学语就开始使用它,但是要想真正把语文学好,却并非易事。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总会感到一些困难,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必须潜心设计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一、趣味性的小故事,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重点。为了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目标,我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恰当运用趣味性的语言,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还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让每位学生都喜欢学习汉字。笔顺规则是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教学中,我抓住低年级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特征,恰当发挥趣味语言这一润滑剂的作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候”、“猴”两字时,学生总会利用时候的“候”来记猴子的“猴”,所以总是把猴子的“猴”的右半部写成时候的“候”。仅一笔之差,无论怎么强调,学生还是记不牢,于是我编了个趣味性的小故事,说一只猴子太顽皮了,把我那个时“候”,放在“候”里的一个香蕉给吃了,我快速地利用简笔画把“候”第三笔“∣”改成一个香蕉,然后在快速地擦去。这样学生每次写猴子的“猴”就想起这个有趣的故事,就不会一错再错了。
二、设计情境,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1)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扮演好如下角色:生活中的“知心人”,教学中的“合作者”,方向上的“导航员”。教师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成为学生的知心人,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有效地开展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把自己放在一个合作者的位置上,才能诚心地听取学生独到、新颖的见解,激发小学生的自信心,小学生毕竟幼小,自制力弱、莽撞、偏激、马虎是他们的特点;他们充满激情、灵气、朝气,但缺乏理智,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其拨正航标,这样才能为兴趣的生成做好强有力的保证。
(2)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保持兴趣的发展
教师以开放式的教学时空,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回归自然,放飞心灵。如我在教学生作文《第一场雪》时,让学生走出教室,来到大操场体验下雪时令人快乐的意境,调动学生的视觉、感觉、触觉,让学生通过亲吻雪花、堆雪人、掷雪球、打雪仗来亲身体验,学生兴趣勃发,挥笔自如,他们笔下的雪景童趣横生,充满着诗情画意,令人神往。
(3)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兴趣浓厚,学有所得
如在教学《中彩那天》一文,多种形式朗读后,我提出质疑:难道我们中彩得到的汽车是不道德的吗?父亲梦寐以求的愿望实现了,他开着中彩得到的汽车,但他神情严肃,丝毫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当我兴奋得几次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父亲为什么赶我下来?最后甚至咆哮着要我滚开?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分析得出:父亲在中奖彩票号码的内情无人知晓的情况下,经过激烈的内心斗争,毅然将奖品——奔驰牌轿车还给了真正的主人——库伯先生。父亲用他的行动教育了“我”,使“我”懂得:一个人只要活得有骨气,就是最富有的人。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理解的能力。
三、增加语文的朗读、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兴趣
朗读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既有训练功能,又有教育功能,一篇好文章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读得荡气回肠、慷慨
激昂,或者温情脉脉、意蕴深远,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悟出文章的奥秘,受到感染教育。如:《桂林山水》是一篇佳作美文,朗读时学生自然会感受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旖旎风光,领略到“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小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老师领进门》这一篇文章,通过朗读,田老师高尚的情操、崇高的思想、浓厚的文学底蕴,文中的语言文字像涓涓溪流般流进孩子的心田,提高了他们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课文
结尾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使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人生,领悟了做人的道理。
四、趣味性的课堂作业,唤起学生学习欲望
作业的设计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让每项活动增加目的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对作业充满兴趣。因此,我设计作业时尽量使作业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如很多学生喜欢绘画,学习古诗《草》,我让学生根据诗文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小草;学了《找春天》,我让学生走出教室去校园中找找春天,好多孩子说闻到了迎春花的香味……这样的作业唤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其更乐意学习语文。
五、体验成功,建立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如果他们经常处于困难重重、一筹莫展之时而得不到兴趣的激发,长期下去他们就会对学习语文失去信心,兴趣也就无从谈起了。困难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畏难,大多数都是不能正确运用词语,在课文理解上有困难,因此,我在教学中鼓励他们多阅读一些浅显易懂的课外读物,并且经常组织学生写读书笔记,交流阅读心得。同时课堂内外时时注意发现他们的进步和闪光点,及时鼓励和表扬,逐步帮助他们减少学习中的困难,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一步步建立起学习语文的兴趣。
六、开展活动,拓展兴趣
兴趣是在实践中产生并发展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整体素质的重要方式。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有重要作用。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一个人要不主动学会些什么,他就一无所获,不堪造就。”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助于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丰富个性,丰富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把语文学习的土地推向更广阔的空间。
总之,兴趣对于小学生学习语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总是寻求各种能激起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教学方式来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