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正华
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是保证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深厚的学识,科学的育人理念,并以此来影响学生、感染学生、熏陶学生、教育学生。在新时期,要着眼于教师的表率作用,着眼于提高教师的理念素养,塑造师德形象,熔铸敬业精神。
一、铸造师魂,献身教育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人们把教师比喻为“蜡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所以,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时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这样才能彻底清除“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观念,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做到“只问耕耘、莫问收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二、诲人不倦,奉献爱心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就是我们事业的未来”。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的作用。所以,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应该对学生充满爱心,对学生保持人格上的平等,关心学生的冷暖、体察学生的心理,通过各种渠道,让学生把老师当作一个可亲、可敬、可信的人,让学生能自觉、自愿地向老师诉说心中的喜与悲。这样通过师生间的交流、撞击和感情的交融,可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三、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
作为教师,担负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素质水平,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你要教育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自己首先就要成为这样的人。如要学生正直、宽容,教师就不能鬼鬼崇崇、鼠肚鸡肠,要学生虚心谨慎,教师就不能狂妄自大。因此,教师必须努力塑造自己的人格形象:无私、正直、善良、诚实、廉洁、守纪等,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身权最为贵,行知不可分”。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就是一座碑、一团火,给学生以示范,给学生以热情,给学生以动力,以此向学生施加影响,达到较完美的教育效果。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四、与时俱进,教书为先
与时俱进,博览群书,奉献学生。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渊博知识,在知识海洋里,宇宙空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是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长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长的求知者送到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的学生目光聚集的神圣讲台。
所以,教师要有进行教育所需的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透彻地懂得所教学科,仅仅熟悉教教学课标和本学科内容是不够的,教师的知识应比这宽广得多。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只有一桶水远远不够,必须打出一眼深水井,让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五、勇于开拓,育人为本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工程师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道德觉悟。这就要求教师以自己的人格影响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开拓进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以德育为育,五育并举,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新时期的要求。
总之,良好师德素质,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书育人的一种动力,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