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2009-11-13 03:53李秀珍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09年8期
关键词:汽化液化酒精

李秀珍

教材分析

《汽化和液化》是第四章第三节,本节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条件,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理念,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的主要特点。同时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也是一个关键点,通过实验的探究更能让学生自己深刻体会到并得出蒸发和沸腾的特点以及实现液化的方法,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设计理念

学生自己来探究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并学会比较方法,渗透控制变量法的科学思想。及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归纳表达实验结果和得出结论的能力,经历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从中体验问题解决的成功感。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探究活动,又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这对理解其他科学实验以及自己从事科学活动都是很有意义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汽化有两种方式,并能比较两种方式的相同和不同。能用分子运动观点解释蒸发现象:能借助实验分析液体蒸发的三个影响因素,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能够列举并分析增大蒸发和减小蒸发的事例;确认液体蒸发时,温度要降低,并以此来解释相关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使用基本工具和仪器进行测量的实验技能、初步科学探究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刻体验到关注生活、学会积累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液体的汽化;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沸腾的特点:用汽化和液化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液体蒸发时吸热、温度降低的致冷作用。

教具准备:水、酒精、乙醚、棉花、温度计、烧杯、铁架台、铁夹、石棉网、玻璃片、注射器、橡皮帽;相应的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熔化和凝固两种物态变化,回忆有关的知识。

2、通过教师演示湿布在黑板写字或者生活中烧开水现象等等,启发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水分哪里去了呢?(对学生的积极发言给予一定的评价和指导)

一、气体和液体之间的物态变化:

讲述: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反之,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或凝结。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汽化现象?雨后天晴,地变干;湿衣服晒干;煮沸的水冒水汽;酒精擦在手上变干了等等。

思考:那么我想知道烧开水现象和酒精不见了现象有没有不同的地方呢?(从举出的例子中找出七共同点)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提问:那么蒸发有何特点呢?什么样的汽化现象才能叫蒸发呢?学生讨论得出: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比如湿布擦过的桌面都会逐渐变干,不管是气温为30C的冬天,还是气温为300C的夏天。(学生能提出在液体表面进行最好,不要强求)

举例:你们还能举出蒸发的例子吗?从例子中你能总结出蒸发的特点吗?

引导:出示图4—8晾衣服的学问,让学生想办法,怎么样让衣服最快晒干,即让水蒸发最快?

讨论:在太阳下、展开、风大的地方……

2、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

猜想:蒸发快慢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呢?液体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能不能用事例来说明你这样猜想的依据或者说生活经验呢?

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来设计实验。

总结:液体温度越高、液体的表面积越大、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思考:上面所讲的是针对同一种液体来讲的,如果是不同的液体,它们蒸发的快慢一样吗?你能设计实验来证明吗?

思考:这个实验要控制什么条件一致呢?(液体温度、涂的时候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等)

讲述:事实告诉我们不同的物质蒸发快慢也是不一样的,比如酒精和汽油的蒸发就比水要快得多。而食用油的蒸发则比水要慢得多。

思考:蒸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有很多蒸发的例子,有时我们要尽量去加快蒸发,但有时又要尽量减缓蒸发。你能举些例子来说明吗?同时能说出与影响蒸发的哪个因素有关吗?也就是依据什么影响因素去控制和调节的呢?

举例:学生举例,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图4-9和4-10,解释自动干手器的作用和喷灌、滴灌的目的。(注意蒸发快慢因素的利用和控制)

演示:通过实验来发现问题所在酒精蒸发的实验

3、蒸发吸热:具有致冷作用

设问:物质状态变化时总伴随着热量的变化,比如物质熔化要吸热而凝固要放热,那么液体蒸发时是从外界吸热还是向外界放热呢?

现象:温度计在空气中和酒精中温度值是一样的,而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后读数会降低?你们认为可能是什么原因?而后来为什么会回升呢?(学生说出各种可能,教师不要急于评价)

演示:进一步实验——将少量酒精涂在学生手上并用嘴吹以加快蒸发。让学生说出感觉。

归纳:实验表明,液体蒸发时,温度要降低。液体由于蒸发温度降低后,会从周围的物体吸收热量,从而会导致周围物体温度降低。我们把这现象叫蒸发的致冷作用。说明蒸发是从外界吸收热量的。

思考:生活中有什么例子说明了或利用了蒸发的致冷作用呢?(学生尝试举例)

出示:图片4-12人游泳上岸后发抖和狗伸长舌头的情形,以及夏天扇电风扇变的凉爽现象。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学生回答、补充,教师再点拨)

阅读:书本127页最后一个自然段,了解人能利用汗液的蒸发来调控体温。

叙述:人和动物都能利用蒸发来调节体温。比如人就是通过汗液的蒸发带走热量来调节体温的。人的正常体温一般保持在36.2~37.2℃之间。在酷暑和大运动量情况下,人体产热大于散热,出汗量就会增大,通过加快汗水的蒸发散热,人体保持了体温稳定。正常体温是体内产热和散热维持相对平衡的结果。有时候我们也借助其他手段来帮助调节体温,如医生在高烧病人身上擦酒精使病人的体温下降。

小结:汽化和液化、汽化的形式、蒸发的概念、影响因素和吸热致冷的效果,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指导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

由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引入蒸发和液化,体现了从现象到实质,从生活到科学。通过“拓展与延伸”,让学生从科学走向社会。学生自己得出规律,培养了自主思维的能力。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观察、讨论、发表见解,既体验成功,也增强了合作、互助的能力,还可弥补班额较大时对弱势学生关注的不足。

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科学知识,还可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的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事求是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都有很大的帮助。

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当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时,就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施展,创造性的解放。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仙岩镇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汽化液化酒精
75%医用酒精
面部液化随意改变表情
跟踪导练(一)(2)
酒精除臭
煤的液化原理及应用现状
天然气液化厂不达产的改进方案
25 t/d黑液汽化联合纸幅干燥的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