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

2009-11-13 03:53顾长明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09年8期
关键词:发言者意见习惯

顾长明

倾听是获取信息、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应具有认真倾听的习惯——通过倾听教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意见来弥补自己思维的不足,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使自己的认识更趋完善。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科学课堂上常会碰到这样的现象:如一位学生发言还没完房边的同学就举起手,大声嚷道:“错了,错了!老师,让我来,让我来!”有的甚至直接打断发言人,随便就说,课堂发言处于“白热化”;又如,课堂上老师的问题一出,“唰”地一下,小手都举得高高的。老师指名一位学生作答,想不到的是,其他学生却叹起气来,根本顾不上听这位同学的发言:再如发言的同学讲得绘声绘色,其他学生却旁若无人的干着自己的事。还有的学生面对桌上的实验器材,按捺不住好奇心。跃跃欲试,对教师所讲的内容毫不理会,教师提醒后,部分学生停了下来。后,一些学生又“忘乎所以”,忍不住动手了,以至教学秩序混乱,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什么原因造成学生不愿或不会倾听呢?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教师,是教师忽略了对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结果,学生不会倾听,更不可能对别人的发言进行思考、整理。新课程实施以来关注了很多东西,从对探究模式的探索到对问题意识的培养都很重视,可恰恰忽略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东西: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不愿倾听、会倾听,又如何会思考、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也就更谈不上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了。那么,应该怎样提高倾听的有效性呢?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定倾听的要求

教师一直要求学生要认真听讲,可怎样才算认真听讲呢?学生对此很模糊。因此,应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倾听要求。接手一个新班级、每学期初的课堂常规训练,往往都要求学生倾听的时候眼睛要注视着教师或发言人:同学发言结束后方可举手,提出不同意见或补充说明,千万不要插嘴打断别人讲话;每位同学发言时,声音要响亮,让全班同学都能听得到。虽然这个习惯不可能在短短的一两节课内就养成,但在以后的每一节课中都要求学生这样做。有时学生控制不住,情不自禁地插话。就提醒学生注意尊重别人;还要求小组成员之间互相监督,发现不认真倾听者,及时小声地提醒他一下:有时在班级中评选“最爱倾听、最会倾听的孩子”提高学生的倾听兴趣,慢慢地,学生养成了倾听的好习惯。在要求学生倾听时教师也要认真听,不随便打断学生讲话,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学生可以反驳老师的意见。

二、给学生倾听的任务

在课堂上要求发言的学生面向同学讲话(特别是前一、两排的学生,可以背对老师,面向同学),实现生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消除某些同学的恐惧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不但要听发言者的意见,还要与自己的见解作比较,快速作出判断,谁的见解更科学合理,同学可以对发言者的意见提出异议。有时还会叫某位同学起来复述发言者的讲话,促使他们认真倾听。例如,在教《搭支架》一课时,组织学生进行“牢固的支架”作品展示,并要求观众提问,作展示的同学要进行答辩。于是,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辩论。一个学生说“我们这组把支撑点固定在最中间,这样比较牢固。”马上就有其他同学提出反对意见:“我觉得你们的支架底面不够大。如果达到一定高度的话,就容易倒……”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听得非常认真,因为他们心中有一个明确的“任务”。

三、创设倾听的环境

刚上科学课的学生兴趣正浓,课堂上“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远比认真倾听占更大的心理优势,在未体验到倾听的重要性之前,任何枯燥、严厉的说教都是“暂停键”。因此,创设适宜倾听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不断体验、领悟,从而把倾听变为自身的需要。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多采用游戏或比赛的形式,将倾听的要求和意义隐藏于游戏规则中,促使学生尽力倾听。如《校园里的植物》一课中,让学生比较桃树和一串红的异同,把全班学生分成3组进行开火车,先说从哪些方面比较不同与相同之处,每组说一个方面,不能回复,若说重了或答不上来,就算那列火车停了,哪列能抢先接起来就继续往下开,看哪列火车开的顺利。全班同学精神抖擞,竖耳倾听,在紧张有序的比赛中,学生真正交流了两者的不同与相同之处,使倾听在游戏中具体化,学生渐渐体验并养成倾听的习惯。

四、增强倾听的自觉性

1.要做到心静

心静是集中注意力的前提条件。例如,做完实验开始汇报了。此时有些学生意犹未尽,注意力还集中在实验材料上,这时进行汇报,学生倾听的效果肯定不好。如何使学生做到心静呢?首先。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停止动手,把材料收拾好,才不会再受干扰,就能专心听别人发言并进行思考了。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实验情况,当全班学生都做得差不多的时候。适时停止学生的实验操作。其次,有人发言时,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注视发言者。发言者应先环视听众,直到大家都注意了,再开始发言。

2.要学生做到“耳聪会神”

就是要学生能听得进、记得住,能领悟、理解教师和学生说的是什么。现在的学生越来越有个性,特别爱表现自己,喜欢别人听自己说对别人的发言根本不屑于去听。教师要注意开导他们:让学生明白倾听是谦虚的表现,是尊重别人、尊重自己的良好习惯,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很多知识是在倾听别人时获得的。在倾听时要猜想发言者会说些什么。注意对发言者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想想他说的有没有道理。以“评”促“听”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办法。

五、培养倾听的习惯

评价不仅可以激励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也可以起到强化这一习惯的作用。除了教师的评价。也可以让学生互评,在互评中学会向他人学习,从而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如在教学《种子里有什么》一课中,出示了一个装八宝粥的罐头盒,让学生猜猜里面会是什么。大多数学生想也没想就说:“里面是八宝粥”。教师轻轻地摇了一下罐子头盒,这个时候。注意倾听的学生举起了手,说:“老师,刚才我听到罐子里发出了‘沙沙的声音,这不是八宝粥流动的声音。所以,里面很可能是沙子之类的东西。”教师马上给予表扬。在这个环节中,这位学生就注意倾听了,他所获取的信息要比其他同学全面、准确。这样,巧妙的把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融入课文的导入环节,显得细致、有效。教师更要关注那些不能做到认真倾听的同学,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捕捉学生的进步,让这些学生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促使他们更快地进步。如有一位同学小陈。思维敏捷、课外知识很丰富,思维方式、观点,往往与其他学生不同,是班级中的“男类”。上课时就是坐不住,不愿听别人讲,但声音很响亮、很好听,于是在课堂上有时故意让他起来发言,表扬他声音美、发言精彩,并让同学也鼓掌表扬,向他学习。他美得不得了,表现欲也特强,变得认真倾听了。利用学生的优点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教师还可以把表扬的话语送给倾听的学生。如:“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的耳朵真够灵的!”“你听出了他的不足之处,这可帮了他的大忙了。”坚持在课堂上关注学生倾听,学生一定能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当然教师给出的评价要适时更要适当,不能一味肯定和表扬,该指出来的缺点就要明确指出,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学生只有认识到倾听的重要性。掌握了倾听的方法,辅以常态化的训练,倾听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课堂学习才能更加有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

猜你喜欢
发言者意见习惯
评“小创”,送好礼
没有反对意见
评“小创”,送好礼
末(外一首)
发言人
禁讲长话有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