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的探究

2009-11-11 09:17申冬玲林海宁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创造教育

申冬玲 林海宁

【摘 要】 创造性阅读能力培养是培养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素质的基本要素。新一轮的课改要求,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以创造教育为理论基础,学生通过教师创设开放式的课堂情境、提高学习兴趣及课内外有效途径,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为社会培养具有时代要求的创造性素质人才打下基础。

【关键词】 创造教育 创造性阅读 创造性思维素质

在中学创造性教育中,笔者认为,创造性阅读能力培养是创造性人才素质形成的重要过程。新一轮高中地理课程改革,加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不仅是培养创造性素质形成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且对中学生掌握终身学习方法及各种思维能力形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的要素

1.创造性阅读能力培养与创造教育

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探究创造教育已是21世纪教育形势所趋。创造教育的宗旨是把教育的对象培养成以具有创造性素质为本质特征的新型教育。这种创造性素质主要包括创造性人格、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技能。其中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教育要着力培养的最可贵的思维品质。在这样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必须融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阅读为一体。根据美国学者阿普斯的说法,“创造性阅读是带着某些新事物的目的而从事的一种阅读,是去发现以前从来没有过的答案”的一种阅读,是最高级的阅读过程。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已知领域内去寻找更大的空间,向更新、更高、更复杂的方向开拓,思考、联想、探索、求新的一种崇高的心智活动。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实践活动,而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既体现了教师“教”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又体现了学生“学”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在这种特殊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实现创造教育的目的。

2.创造性阅读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素质的形成

所谓的创造性思维,就是人们在前人或个人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又有创新的思维活动。而中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常常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经常发现与众不同的好方法,获取知识和经验,巧妙地解决具体问题,他们具有较深层的创造性思维潜力,而创造性阅读过程,需要凝聚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开启多种思维。因此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可培养、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创造性阅读训练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怀疑是发现问题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造的前提。”而学生在阅读资料过程中容易产生不同的疑问,甚至对某些看法持怀疑的态度,这种怀疑有时会带有批判性。如在学习高中地理下册教材关于“新能源中的核能”说到:“核能是具有发展前途的重要能源”,有的学生提出:尽管核燃料处理技术较先进,但是全球大多数国家都着力发展核能,若干年后会不会对人类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到那时,还能不能大力发展核电站?那么它还是具有发展前途的重要能源吗?他们通过这种批判性思维活动,从而也培养学生不但生疑、而又不断解疑的思维习惯。

(2)创造性阅读与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的发散性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特征,这是一种依据一定的知识和事实求得某一问题的多种可能答案的思维特征,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对教材的阅读,有目的地寻找问题,对一个问题进行多角度、多方位思考,如在阅读“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时,对于“天体”这一问题,提出许多问题:宇宙中有几种物质是天体?这些天体对地球有没有影响?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就必须去认真思考和阅读,迫切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创造性的阅读中习惯了多角度、多方位思考,从而培养了发散思维能力。

(3)创造性阅读与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地图的能力具有创造思维形象性,阅读地图是学生学好地理的重要方法。学生通过运用“图”的特殊表象进行的思维活动就是形象思维,在阅读已知“图”表象中通过形象思维产生新的形象,这种新的形象思维本身就带有创造性。如学习“月相变化”时,阅读课本P9图1.10;月球绕地球公转360度,随日、地、月三个角度的变化,观察者除了所看到的月相不同外,还能想象出月亮、太阳出现的先后顺序及时间。从初一到十五上半月,随着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太阳逐渐向西移,初一时,因月球、太阳在地球同侧,同一方向,它们与地球之间角度看为0。因此,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观察者所看到的太阳、月亮视运动同升同落,初一过后,月球逐渐向西公转,月球与地球、太阳之间的角由原来的0度逐渐增大到180度,并且观察看到太阳、月亮的出现顺序是先看到太阳,后见月亮,它们出现的先后时间就随两者与观察者角度而变化。

除上述能力的培养,创造性阅读还具有阅读方法的综合特点,通过综合运用探测性阅读、理解性阅读、评价性阅读等各种方法,逐步实现创造教育培养目标。

二、中学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的措施

1.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情境

课堂情境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形式及教师的自身素质、学生学习情趣密切相关。能否让学生进入一个能发展创造力的课堂情境,最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教学理念更新及教学方法改革尤为重要。

(1)教师要树立由“知识立意”变为“能力立意”的教学思想。重新审视教与学、师与生的关系,敢于转变课堂灌输地理知识,牵着学生走,手把手地传授地理技能的教学习惯,遵循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的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教学过程要坚持“解放眼睛、解放双手、解放头脑、解放嘴、解放空间、解放时间”的教育思想。

(2)教师要善于运用创造一种以培养学生能力和增长经验、自主学习的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学生要有创造性阅读的空间、时间。若教师一堂课总是进行教材讲解,传授知识用自我封闭的教学形式,是难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所谓开放式教学,从教学模式来看,教学过程应为以“学生——掌握——应用”为主的教学。从教学目标看,以启发教学为核心的教学形式下,课堂教学应让学生自拟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识别不同类型的课文有不同的教学目标,有不同的结构特点,提出不同的问题,而后根据学习内容制定学习目标。从教学内容看,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视野,可将授课内容扩展或删除,重新组合教学内容,增设一些与生活实际有关的可读性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教学方法看,课堂教学应坚持以启发为核心,以学生自知、自思、自创、自理、自评为主线的民主教学方法。

2.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动力,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

兴趣是力求认识、探求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兴趣以需要为基础,是对客观事物需要的一种情绪色彩的表现。人们在从事感兴趣的活动时,总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愉快的情绪体验,相反,在从事很不感兴趣的活动时,总伴随着一种消极的、厌烦的情绪体验,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阅读兴趣方能创造性阅读。在培养阅读兴趣教学的过程中,可采取以下方法:

(1)引趣设疑。通过对阅读材料(教材)设疑问难引发学生阅读兴趣。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开始,是创造的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疑问难,引发学生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如在讲“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时,可提出这样疑问:“新探索”中的“新”突出表现在哪一方面,从时间、探测宇宙技术、手段及人类对宇宙资源开发进行分析。有了这个设疑,学生就会带着一种目标进行阅读、思考、分析。

(2)悬念设疑。激起悬念,犹如古典章回小说中,在情节向前推进或是在高潮出现之间,突然来个中途打结,让它暂时悬挂起来,给读者的心理造成一种期待的情境,地理学科内容主要来自自然界,有许多现象或是一个谜,或是自然规律演变。地理教师在进行新课前或结束后可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悬念设疑。如,高中地理新教版中有关“人类探索地外文明”的问题,教师提出这样的悬念:火星上能否有高智慧的“火星人”,在银河系中类似于太阳的恒星是否也有条件孕育“宇宙人”?地球人如何寻找他们?有了这些悬念,学生很自然产生迫于寻找答案、证据的心理,积极去翻阅其他资料。从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

(3)联想设疑。学会联想,能使人的思维活跃、思路开阔。地理学科阐述的许多地理现象,地理规律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往往由某一个地理现象可联想到另一个地理事物的形成、变化,尤其是一些地理插图。地理课堂教学,教师教会学生借助想象的翅膀,提出某些疑问,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如学习“地球运动地理意义”关于“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偏移”的问题,教材有一组长江三角洲的发育图,许多学生在阅读此插图后,联想到黄河入海口为什么没有像长江入海口发育许多三角洲?学生自己提出这些有趣的问题,他们通过思考或从不同的途径寻求解答,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的途径

鉴于地理学科图文并茂的特点及内容的综合性、广泛性,笔者认为,学生进行地理的创造性阅读,可分为文字材料的创造性阅读和图、表、画的创造性阅读,那么这两类阅读能力的培养途径主要有:

1.通过阅读课文文字材料培养创造性阅读能力

地理课本的文字材料充分体现地理特性,它集概念、规律、特点、综合特性为一体,让学生在阅读中对每一问题都能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学生在一堂课有效的时间支配下,通过认真阅读理解,提出许多问题及对问题的看法,教师鼓励他们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释。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篇文字材料可以有不同的重点、难点问题,体现人的思维个性差异。新编高中地理教材,除了课文外,还安排了许多的阅读材料,其目的是除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外,还具有鼓励、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通过学生对课文文字材料这样持之以恒的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

2.通过读图、读表、读画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

地理的图、表、插画是地理语言的特殊表达方式,在课本的图、表、画中隐含了许多地理现象的特点、规律及事物的变化、成因。地理图表,是研究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读地理图表是学好地理所需具备的能力。通过读图过程,可激发学生的表象观察、空间想象思维及联想思维等。地理统计表如气候降水、气温各月分配、粮食产量历年统计表、人口与耕地变化统计表等等,它们都是通过一定的数据,揭示地理事物或现象变化规律及内在的原因。因此学生应在课堂上注意图表的阅读思考,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综合分析能力。新编地理课本中的“画”,有卫星照片、景观画、漫画等,这些“画”同样在不同的方面反映一定的地理问题,学生从“画”里所给的已知信息中产生一种逻辑结论,通过其中的阅读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创造阅读能力。

3.通过课外有关参考文献查阅培养创造性阅读能力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新一轮课改形势下的地理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生学会一定的读书本领,而且要让学生懂得一个人一生之中要在多个年龄阶段和多个新的领域不断地受到教育。这种教育除了在学校获得,更重要的是自身学会独立自学来扩大,寻求新的知识。因此学会大量的课外阅读材料的查阅、收集,是目前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寻找出对自己有用的知识,通过分析综合,融进自己的学习中。这一过程也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各种思维,逐步养成创造性阅读行为习惯。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不仅是新教学形势下的教学目标,也是将来为社会培养创造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中学地理教学要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创造学

[2]创造教育全书

[3]知识文库.2001(4)

(责编 黄 晓)

猜你喜欢
创造教育
创造教育思想对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启示
启发诱导,追求创新
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
数学课程中的创造教育浅议
“创造教育”引领幼儿生活与学习
基于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幼儿美术教学研究
让思维“轻舞飞扬”
运用创造教育理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
在音乐之海扬起幼儿创造力的风帆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践行“创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