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09-11-11 09:17陈连法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09年10期
关键词:同桌西瓜交流

陈连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供一些让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不断地自由参与、自主学习,使数学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提供合作条件,培养合作意识

由于大多数小学生缺乏合作的经验和集体观念,因而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合作的环境和氛围。

1.让学生分若干组团团围坐,便于小组合作活动的进行。

2.要不断让学生接触合作学习,逐步树立合作的意识。

例如,“数一数”一课,教学时教师引导同桌学生互相数一数,看谁数得好,并对学生说:“老师要奖励数得最完整、最棒的同桌同学一颗合作星。”于是,学生们数得非常认真,在互帮互助中,学生第一次体会到合作的乐趣。以后的每节课,教师都设计几次学生合作学习的环节。日子久了,在合作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合作的意识。

二、教给合作方法,激发交流愿望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在合作学习活动之前,必须讲清合作学习的具体要求,每一个步骤该怎样做,目的是什么,一定要讲得细一些。此外,还应通过适当的示范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合作学习中,我主要采用同桌合作、四人小组合作两种方式。

1.同桌合作。

(1)同桌合作学习,体验学习过程。

一年级刚入学的小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同桌合作一起学习,有了倾诉对象,学生往往都愿意说一说。强烈的表现欲使学生的思维相对活跃,而且可以相互启发,学习效果比较好。

如“比一比”一课,教师让同桌两人相互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学生有了表达的愿望,思维就活跃起来。在相互说一说的过程中,学生体验了观察、描述的过程,同桌两人还能相互启发,观察起来比较细致、完整,能把图中客厅里有哪些物品以及有哪些人物,他们在干什么说清楚。在此基础上,再来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学生便能相对流畅地进行思考和表达。

(2)同桌合作学习,互相检查提高。

如教学实践活动课“丰收的果园”时,让学生数一数果园中苹果、梨一共各有几筐。在交流中,学生不仅可以互相检验自己和同桌是否数对,更重要的是可以互相得到启发,除了一筐一筐地数,还可以用加法计算。实践表明,同桌的合作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充分体验数学学习过程,而且有利于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2.四人小组合作。

如学习“统计”时,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统计本组同学喜欢吃哪些水果,以便决定元旦茶话会该买哪些水果。小组长请同学准备好水果图片,然后问谁喜欢吃西瓜,喜欢吃西瓜的同学马上把西瓜图片摆到桌子中央,小组同学立即统计出喜欢吃西瓜的同学人数。这样,全组同学齐心合力,可以迅速、有序地统计出本组同学到底喜欢吃哪些水果,从而做出决定。值得注意的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长不能只由一人担当,应采用轮流制。在小组讨论后,每天尽量请不同的学生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让每个

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发挥。

三、选择最佳时机,组织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是学生很好的一种学习形式,但并非多多益善。选择何时让学生互动,展开交流合作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呢?我尝试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

1.不能独立解决或完成时,开展合作交流。

例如,教学认识图形时,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还要研究不同的拼法。对于一般学生来讲,这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一起动手,合作交流,就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2.问题解决需要考虑多种因素时,组织合作交流。

如教学“估算”时,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学习后,可以较完整地归纳叙述,逐步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策略。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互相补充、互相启发,不仅拓宽了思路,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培养了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实践,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也得到进步和发展。

猜你喜欢
同桌西瓜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我的新同桌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换同桌
巧切西瓜
羡慕我同桌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