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悦 田秀丽 栗 喧
[摘要]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TVS)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186例患者的TVS检查结果与诊断后和(或)手术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大多数病因是子宫内膜的良性病变(94.09%),其中内膜厚度<5mm占21.00%;而恶性病变均≥5mm。结果 TVS的敏感度、阳性预测值72.79%、阴性预测值为97.44%。结论 TVS对诊断绝经后子宫出血敏感性很高,但特异性较低,可作为绝经后子宫出血的常规检查方法和子宫内膜癌的高发人群的筛查方法。
[关键词]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 绝经后子宫出血
[中图分类号] R4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7-150-02
绝经后子宫出血(PMB)是指更年期妇女月经停止1年以上,再次发生阴道流血,绝大多数PMB是来自宫腔出血,其病因多数在子宫,最主要是子宫内膜,少数在卵巢、宫颈、阴道等[1]。我院对186例PMB患者进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TVS)检查,个别患者行宫腔镜检查,并与诊刮后病理结果相对照,TVS对绝经后子宫出血具有超声诊断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8月~2007年8月我院妇科门诊及住院患者186例,年龄45~78岁,平均61.52岁,绝经时间1~23年,平均13.62年,由老年性阴道炎、宫颈炎、子宫颈癌等阴道宫颈因素引起的阴道出血除外。
1.2 仪器
采用美国GE vivid7 Pro E8C超声诊断仪、阴道探头频率7.5~10MHZ。
1.3 检查方法
患者排尿后取膀胱截石位,常规经阴道探测。观察子宫、卵巢等盆腔脏器,重点观察子宫内膜及卵巢情况。从纵切面观察宫颈内口至宫底的内膜厚度变化及回声特点、形态学特征及子宫内膜层与子宫肌层间的分界线,并测量内膜最厚部分(双层)为子宫内膜厚度,当宫腔有积液时,分别测量两层宫内膜厚度后相加,同时观察卵巢内有无卵泡及肿瘤。该组病例均行诊刮,标本送病检。以子宫内膜厚度<5mm、且内膜连续、无不规则增厚和宫内团块样病变为阴超检查正常的诊断标准。以内膜厚度≥5mm或内膜不连续、宫腔内有占位性病变为阴道超声异常的诊断标准[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TVS联合病理检查结果
(1)TVS检查子宫内膜< 5mm 39例,3例经治疗后仍出血,行宫腔镜检查,1例诊断为子宫内膜小息肉,1例宫腔镜诊刮病理证实为萎缩性子宫内膜,1例为活检内膜组织过少,不足以做出病理诊断。(2)TVS检查子宫内膜≥5mm 147例,其中12例未能刮出内膜组织,或者活检内膜组织过少,不足以做出病理诊断,子宫内膜息肉21例,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2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例,子宫黏膜下肌瘤11例,均行宫腔镜检查确诊行手术治疗。余107例诊刮证实为:子宫内膜癌11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7例,子宫内膜增生60例,子宫内膜炎3例,子宫内膜小息肉6例。
2.2 TVS与病理诊断的比较
见表1。
经方差分析,χ2值= 62.43,P < 0.01,说明TVS对诊断绝经后子宫出血敏感性很高,阳性预测值高,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3 讨论
TVS简单易行,无创伤、无痛苦,可重复进行,可显示盆腔和子宫病变,并连续动态观察子宫内膜变化,在诊断子宫内膜病变上有很高的诊断价值。谷春霞等建议对绝经后阴道出血、子宫内膜厚度在正常范围<5mm的妇女,可不诊刮,给予保守处理。子宫内膜<5mm为萎缩性子宫内膜,以TVS子宫内膜<5mm为临界值判断,TVS在探测子宫内膜病变方面有较高的敏感度。目前多数学者认为TVS可作为绝经后子宫出血的常规检查方法和子宫内膜癌高发人群的筛查方法[3],但对于以下患者:①内膜厚度<5mm,不能密切随访的;②内膜厚度<5mm,保守处理后仍出血的;③内膜厚度> 5mm,诊刮结果正常仍持续性出血的;④子宫内膜癌高发人群,建议行宫腔镜检查,对可疑内膜或病灶定位取材送病理组织学检查以确诊。
对绝经时间较长、反复出血、子宫增大、未孕或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以及肿瘤家庭史等高危因素者,应放宽诊刮术指征,以免漏诊。TVS可显示盆腔和子宫病变,不能显示宫腔微小病变,宫腔镜联合病理检查可以使诊断的准确性接近100%,应该成为宫内病变诊断的“金标准”[4],但因费用高、痛苦,无法普及。宫腔镜作为一种直视检查,能显示宫腔微小病变,但不能检查子宫壁和子宫外盆腔异常,TVS和宫腔镜联合检查准确率高,互相弥补不足,可快速而准确地诊断子宫内外盆腔病变。
[参考文献]
[1] 赵凤霞,赵羽玲. 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临床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12-213.
[2] 孙晓燕,王永来. 经阴道超声联合宫腔镜对绝经后子宫出血诊断价值的研究[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3):216-217.
[3] 王楠. 绝经后阴道流血285例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08,3(17):129.
[4] 夏恩兰. 妇科内镜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1.
(收稿日期:2009-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