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电视民生新闻的品质与品位

2009-11-10 07:33王贵平
新闻前哨 2009年10期
关键词:建设性品位民生

王贵平

电视民生新闻从2002年开始兴起,现已发展成为中国电视传媒的主流。电视民生新闻的出现,体现了电视传媒的平民化趋势,是电视新闻理念和节目形态的一大进步。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新闻实践和理论探索的不断深入,电视民生新闻自身的局限性与不足日益明显。一些民生新闻远离重大时政报道,回避主流话题和主导舆论,止于表层地堆砌日常琐事;有些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样态失范,流于随意。叙事风格低俗化。这些势必有损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电视民生新闻要真正融入主流传播,必须超越和摒弃其初级阶段的这些弊病,努力提高自身的品质和品位。

一、提高电视民生新闻品质与品位的现实机遇和内在动力

国以民为本。民生问题向来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因此,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党和国家就对民生问题给予了持续的高度关注。尤其是2007年、2008年的“两会”和十七大,民生成了突出议题、亮点和会议的最强音。党和国家关注民生的明确态度和工作布局,昭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与基调。显然,这对此前充满困惑与争议的民生新闻从此得以“正名”、“正本”,堂堂正正地融入主流传播,迎来整个民生新闻政策性的重大转机。但民生新闻只有通过自己的变革性转身与提升,才能真正“正名”、“正本”,才能真正做到把政策性转机变成现实的机遇。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质是对社会价值观念的引导与整合。作为意识形态建设重要阵地的大众传媒,无疑应该充当建设的主力军。电视民生新闻在宣传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更有利于打开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多种价值观良性互动的通道,有利于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活力和吸引力。可以说,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电视民生新闻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并成为其品质提升的内在动力。

二、提高电视民生新闻品质与品位要做到“三坚持”

坚持民生新闻的党性原则。民生新闻不是独立于新闻党性原则之外的另类新闻或特殊新闻,任何时候都不能淡化新闻的党性原则。民生新闻的党性原则要求在增强民生意识的同时,更要增强导向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服务意识。随时随地都要坚持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在服务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上真正做到舆论先行,正确引导。

坚持民生新闻的建设性立场。民生新闻要注重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但更要注重建设性。要在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前提下,更多地为党和政府提供建设性意见或思路。电视民生新闻既要反映百姓生活的物质形态、事件形态,更要反映他们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投身精神文明建设、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种种可贵行为。

坚持民生新闻的人文精神。民生新闻应该反映和满足民众精神文化需求,弘扬当代人文精神,传播文明新风,体现媒体的人文关怀。民生新闻不是对人性的抹杀,而是对人性的张扬。民生新闻应该始终坚守反映民众心声、维护社会安宁、吁求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职责,通过真实的镜头、人性化的叙述、精辟的点评,达到凸显人文关怀、塑造市民主流价值观的目的,从而赋予民生新闻新的文化内涵和深层的社会意义。

三、提高电视民生新闻品质与品位的途径和方法

1增强主导性。民生新闻应注重引领舆论。具体而言,在题材的选择上,要善于设置公共议题,与主流意识对接;在内容的把握上,要以正面新闻为主。通过新闻的评论进行正确引导;在表现形式上,注重节目品位格调,把镜头话筒更多地瞄准基层,做现场报道、互动式报道。另外,民生新闻引领舆论实际上同时还包含着与错误的舆论倾向作斗争,要大胆进行舆论监督。

2追求深透性。在内容配置上以发展性、建设性报道为主,短平快与理性、深度解读相结合,追求新闻内容的高品质。民生新闻既要有短平快的简明信息传播,同时也要有站在理性层面和政策高度拓展空间的深度报道,诠释和报道生活中的亮点、难点、焦点,引导社会舆论向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要加强对主题新闻和现象背后的深度开掘,加重理性色彩,加大评论分量。在揭示社会黑暗面的时候。应注意深入挖掘和剖析新闻背景,对事件的成因、结果和影响进行理性分析和评判,引导受众冷静、理性地看待和处理问题。

3突出建设性。在彰显媒体的社会责任与立场的同时,多向受众提供好的做法,倡导好的社会风气。要多做建设性服务性的建议和提示,处理好国计与民生的关系,注重服务与引导。多做解难、解困和解答。民生新闻的报道要坚持热情和理性相结合,帮忙不添乱,解难不发难,加温不点火。不能超越历史阶段,不切实际地提升群众期望值,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其建设性,避免负面效应。

4加重人文性。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人道主义立场,理解和维护采访对象的人生价值与尊严。不能只顾吸引受众眼球和耳朵,片面追求轰动效果,一味满足一些人不健康的“窥视欲”,挖掘他人的隐私。既关注物质层面的问题,又关注精神层面的问题,既要善于捕捉和解析民众中那些需要摒弃的旧观念、旧意识。引导民众自我超越,又要善于捕捉和报道民众中种种现代观念、现代意识成长的脉动,要反映社会变革的时代投影和精神印记。特别是民众中那些令人感动、净化社会的精神与情操。

5提高创新性。民生新闻要实现健康发展,必须避免形式和内容的雷同和单一,在“以质取胜”的同时。突出个性和创新性,探索适合自己的风格,形成自己的特色。如努力打造主持特色,采用两个主持人搭档的形式,一唱一和,一庄一谐,有效地串连起新闻内容:在节目形式上大量运用同期录音、情景模拟,使特殊场景再现,中间穿插相声、评书、影视片断、戏剧等多种曲艺形式,使节目更加形象生动;在内容编排上将新闻内容故事化,以讲故事的形式传达信息,让受众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受到感染和启发等,都不失为创新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猜你喜欢
建设性品位民生
钟情山花烂漫 品位幸福时光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金堆城钼矿床硫元素分布规律研究
建设性舆论监督:让公共治理的“大树”免遭“虫蛀”
推进社会治理:建设性舆论监督新探索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莱钢3200 m3高炉低品位冶炼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