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缤月
摘要: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电影一改以往电影特别是好莱坞电影的宏大、奢华、刻意,以一种更贴近生活的现实的真实的视角来反映人民特别是低层人民的真实的生活状态,以及人民生活中最迫切的现实问题,给人带来更深的触动。
关键词:意大利电影 现实主义 记录性 实景拍摄 长镜头
维托里奥•德•西卡拍摄于1948年的电影《偷自行车的人》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最经典的影片。影片讲述了一个失业两年的工人,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张贴广告的工作,但做这个工作必须要有一辆自行车。于是他把妻子陪嫁的被单送进当铺,赎回了早先当出去的自行车,但第一天工作自行车就被人偷了。他同儿子找了整整一天也一无所获。情急之下,他决定也去偷一辆自行车,结果被人抓住,遭了一顿打。在1950年第22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影片《偷自行车的人》获得特别奖(相当于现在的最佳外语片)。
影片《偷自行车的人》在拍摄风格上不用搭制的布景,而是完全在真实环境中进行拍摄。同时,影片选择了街头的一位失业工人担当主角,而非职业演员。这种“宁肯要现实而不是浪漫故事,要世俗而不是闪闪发光,要普通人而不是偶像”的做法在学术上称为“整体审美”,即将现实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审美的整体,通过镜头来实现对现实的各个方面深入的观察和细致的分析。巴赞认为“新现实主义是通过对事物的整体性认识对现实做整体性描述”。因此,在新现实主义电影中,除去所反映的事件的真实,还需要在布景、演员、情节甚至镜头运用上都尽力追求真实。因此,在《偷自行车的人》中,德•西卡运用了很多长镜头,摄影机随着人物而运动,并没有进行传统的场面调度。影片既遵循了新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又将其风格提炼得更为完善,从而使影片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造诣更上一层楼。
上面讲到的真实与整体审美,正是新现实主义影片创作中的两大特色。
当然,相比于罗塞里尼电影的纯粹真实,德•西卡的电影在创作时会相对重视影片的艺术效果。比如影片中在表现主人公打算偷车时心中的矛盾状态,导演特意采用了同一镜头的重复拍摄,来表现主人公的犹豫不决。在影片结构上,《偷自行车的人》也是完整地讲述了一个故事而非截取生活中的片段。
在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过程中,一直贯彻着真实与整体审美的思想。这两种思潮在电影中可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纪录性。纪录性是指影片的纪实性,也就是在电影作品中忠实于真实事件与人物的再现,叙事状态如同新闻报道。当然,这里所说的“真实事件与人物”是指现实生活的本身风貌,而非绝对真实的事件与人物。
实景拍摄。实景拍摄是纪录性在拍摄手法上的体现。人物活动与真实的社会环境而非人为搭建的摄影棚相结合,忽视传统的场面调度,打破了以往电影的空间观念,真正做到了“扛着摄影机上街”,到街头巷尾纪录发生在街头巷尾的故事。
长镜头的运用。长镜头一直是真实纪录的典型。毕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用眼睛来纪录的影像几乎都是“长镜头”,而极少会有剪接或“蒙太奇”。长镜头的本质在于它所展示的事物是不可分解的,从前台到背景都是一个整体,都是真实而自然的。一个片段的人工雕琢都可能破坏影片的真实性。因此新现实主义影片会采用大量的长镜头,以连贯的拍摄来获取真实的效果。
非职业演员的运用。将非职业演员与职业演员混用,可以使演员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从而获得一种绝妙的真实性。这种真实性巧妙地结合了生活中的真实与艺术上的真实,使得影片在表现时能更好地体现出生活中的真实事件中蕴涵的戏剧性。而且,影片中的很多对白也都是非职业演员依靠他们对于自身生活的深切体验而即兴创作完成的。
线性而松散的结构形式。线性而松散的结构形式是剧情安排的需要。因为新现实主义影片总是尽可能地按事件发展的内在逻辑来自然地展开情节,而并不去刻意编织,所以在剧情结构上很少会有环环相扣、高潮迭起以及倒叙、闪回等艺术手法。最优秀的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结构也一定是简单却动人的。
地方方言的运用。地方方言的运用在《偷自行车的人》中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但仍是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主要特征之一。在维斯康蒂导演的《大地在波动》中,演员均采用西西里岛方言,以致即使意大利人也需要配合字幕才能看懂影片。对地方方言的运用不仅是追求真实性的做法,更隐含着深刻的政治寓意。那个年代的意大利有75%的人都使用方言,其中大部分都是底层民众。因此导演在拍摄中采用方言,便意味着将话语权交还民众。导演是站在民众的立场上,为民众拍摄电影。这也扩大了影片的受众面。
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是电影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电影美学运动,开创了电影艺术审美的新局面,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电影的走向与格局。如果仅用一个词来概括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特征,那毫无疑问会是真实。而采用著名新现实主义理论家西柴烈•柴伐梯尼的定义就是“表现事物的真实面目,而不是表面看上去的样子;使用事实而不用虚构;描绘普通人而不是那些油头粉面的英雄;揭示每天的事件而不是例外的事件;表现人与他的事实社会关系而不是他的浪漫主义梦幻”。这句话,便是对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特征的最好的概括和注释。
参考文献:
[1]【美】大卫•波德维尔、汤普森,曾伟祯译.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版.
[2]【意】基多•阿里斯泰戈.电影理论史.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年版.
[3]陈晓云.电影学导论.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