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庭园艺术看日本人的自然观

2009-11-10 07:33蒙雪雯
教师·下 2009年9期
关键词:自然观

蒙雪雯

摘要:日本列岛处于优越的自然环境中,植物种类繁多,四季景观各异。生活在得天独厚环境中的日本人,深深热爱大自然,并逐渐形成了崇尚自然和顺从自然的原始自然观。从文化艺术到宗教信仰,从建筑风情到庭园设计,处处渗透和闪现着日本人热爱自然和崇尚自然的思想。本文主要从日本庭园艺术构思的两个流派的庭园设计特色中分别探讨日本人的自然观,从中可以看出艺术创造与人的自然观密不可分。

关键词:日本庭园艺术;自然观;崇尚自然

日本民族自古受到美丽岛国自然环境的恩惠和培育,对自然怀有深切的爱和特殊的亲和感情。崇尚和顺从自然是日本民族最原始的自然观,对自然变化和自然美的感觉特别敏锐和纤细是日本人自然观最重要的特征。佛教传入日本后,受佛教禅宗思想的影响,日本人的原始自然观也渗入了禅意,形成了“空寂”“枯淡”等审美意识,并对日本艺术创造产生了深远影响。庭园艺术便是其中之一。在日本的空间艺术中,庭园艺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日本的庭园模式繁多,遍布全国各地,因此,日本素有“庭园之国”的称号。日本庭园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源于神社和皇家建筑的需要,后来逐渐走向民间,形成一种建筑艺术,并不断地吸收、融贯其他艺术的精髓,发展为具有丰富内涵的庭园文化。这种庭园文化形成了其独特的民族风格,体现了民族的审美意识,折射和反映出民族的自然观。

一、庭园艺术创造与人的自然观密不可分

日本民族的艺术美观强调:艺术之道遵循自然之道;艺术借自然物的形象姿态来抒发主体内心的情感世界;艺术美须蕴涵禅意、禅趣。这之中蕴涵着日本人的自然观。日本人自然观的形成是民族审美心理的积淀成果。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日本人的自然观与中国人的自然观有异曲同工之处,但与西方人的自然观则迥然不同,这从庭园艺术中可窥见一斑。自然的造化造就了日本人民对自然的理解并成为日本庭园艺术创作的源泉,如海岛景观和丘陵景观就已成为日本自然风情的内容和庭园构思的主题。日本作家室生犀星在其随笔《庭园》中曾说过:“纯日本美的最高表现是日本的庭园。”庭园的形象可以说与人的自然观密不可分,在庭园建设中就很能反映民族的自然观。

中国的宗教、哲学、艺术等传入日本后,在日本得到了变形的移植,并融化在其独特、执著的精神铸模中。这种民族特有的“复合变异性”,生命力极其旺盛,使得日本文化与艺术并没有流于同化,而是在千姿百态的世界文化艺术中独树一帜。日本园林艺术深受中国园林建筑的影响,但其形态更加简洁并蕴涵了禅意。正因为如此,日本园林艺术虽源于中国,最终却能形成独具魅力的艺术特色。自然风景园林的极端写意和富于哲理的趋向,是日本不同于中国园林的最主要之处,也是日本园林的主要成就之一。园林艺术之一的日本庭园也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可以说是中式庭园一个精巧的微缩版本,细节上的处理是日式庭园最精彩的地方。日本庭园的基本特征是概括地表现大自然,以有限的空间表达自然山水的无限意境。日本庭园中的建筑、池泉、岩石、植物等成为建园的基本要素,其美学原则是顺从自然、师法自然,要与自然融为一体。另一方面,佛教在日本兴盛,也使日本人认为大自然是超脱凡世的,于是在日本庭园的自然美中也融入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因而,日本庭园常被概称为“宗教园”“僧侣园”。

日本庭园各式各样,千姿百态,从模式上主要分为池庭、露地厅、石庭三种模式。这几种庭园模式的共同点是通过多种多样的具象或抽象的建筑艺术,表现出崇尚自然的审美情趣,也体现出对自然的凝思。从庭园建筑的构想来看,日本庭园大致可分为两个流派:自然主义派和宗教色彩派。自然主义派的代表是被称为“日本三园”的水户的偕乐园、金泽的兼六园、冈山的后乐园。宗教色彩派的初期代表是京都宇治的平等院凤凰堂庭院,末期代表是京都的金阁寺庭院,它们把净土庭院和住宅庭院融为一体。这两种庭园艺术构思折射和反映了日本民族的自然观。

二、自然主义派庭园:热爱和尊崇自然的体现

日本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自然崇拜的国度,山川草木、风雨雷电,乃至鸟虫走兽,无不是其崇拜对象。对于日本人来说,自然既包括宇宙中的根本原理,同时又包括具体的生命体现。最重要的一点,日本人不把自然看作自己的对立面,而是认为人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因此日本文化艺术的美学原则是尊敬自然、顺应自然,置自己于自然之中,与自然共呼吸、同生存,在这方面最典型的体现便是庭园艺术。而其中的自然主义派庭园可以说淋漓尽致地反映出了日本人热爱自然和尊崇自然的原始自然观。

自然主义派庭园的景观是一种以一方庭园山水容千山万水的景象。这种庭园模仿自然,但不是原原本本地照搬自然,而是将自然景象缩小,纳入庭园之中,使小小的庭园成为万物竞生的自然界的缩影。日本国土较为狭小,所以日本人自古以来就对自然美的客观属性尤为欣赏和强调,并更加注重事物的细部,高度评价甚至崇敬无生命的美。日本人对自然资源的珍爱可以从他们对任何自然材料的特性挖掘中看出:草是经过梳理精心种在石缝中和山石边的,它要突现自然生命力的美;树是经过刻意挑选、修剪过的,如同西方艺术雕塑般有表情含义,置于园中,它是关键,要以一当十。太多的人工的痕迹,反倒衬出了浓缩的自然体验,纯净化的景象留下了大片思想的空白,这也是东方景观的特征。日本人相信,大自然本身已非常之美,不需加人工的雕饰。与欧美国家整齐犹如几何图案的庭园不同,日本自然主义派庭园是再现自然的风景式庭园,流水、池塘、叠石、树木、假山等配合在一起使之变幻莫测,显示出自然界原本的风景。日本的庭园设计与西方相比,更讲究不对称的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日本作家川端康成1968年在斯德哥尔摩授奖仪式上宣读了题为《日本的美与我》的答词,其中历数日本文化崇尚自然的“无常”之美,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其中这样讲到日本的庭园:“日本的庭园也是用以象征大自然的。西洋庭园多半营造匀整,相比之下,日本的大抵不够匀整。然而正因为其不匀整,象征的含义才更加丰富而且深广。当然,这种不匀整,有赖于日本人纤细微妙的感觉得以保持均衡。试问哪种园林营造法,能像日本园林布局那么复杂、有趣、细致而难能?”

日本传统的自然主义派庭园艺术就是这样巧妙地把自然景色中的一部分融汇在一起,体现了一种热爱和尊崇自然的思想。

三、宗教色彩派庭园:凝思自然和抽象化自然的体现

在中国众多哲学思想中,佛学对日本文化及其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佛教经中国、朝鲜传入日本,对日本人的精神生活和人生观、自然观产生了很大影响。日本人识破红尘、泰然处世的观念和无常感,不是世代相沿而来,而是通过佛教的传播才懂得的。无常也就是变化、生死轮回,它被日本人描绘为成长和衰灭的圆轮,存在于大多数日本人的心灵深处。佛教有很多派别,其中对日本影响最深远的是禅宗思想。禅宗所主张的纯粹依靠内心省悟,排除一切言语、文字和行为表达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将日本园林的创作从各种物质条件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神僧们运用非常单纯的材料、极为简练的手法,营建禅寺园林:一种观照式的庭园,表现广大无垠的自然世界和内心幽幻的宗教世界。宗教色彩派庭园中的枯山水庭园是其代表。

枯山水,可以说是现代日本庭园的精魄与灵魂。枯山水,顾名思义,就是没有水,是干枯的庭园山水景观;就是用石料寓意大山、瀑布,用白砂象征流水大川、海洋,甚至云雾,即不用一草一木,以追求抽象美。日本之所以保存、发展了枯山水庭园,是因为日本人生活在四周被海包围的岛屿上。大海养育着日本民族,因此人们总想与大海同呼吸、共命运,所以发明创造出寓海于石、砂的庭园,赋予无生命之物以生命,给不动之物以动之感,用以满足精神上的需求。日本艺术讲究精致,追求内涵胜于外表,知道这一点,就不难理解日本独有的枯山水为何被誉为日本庭园艺术的最高峰了。原本和中国一样,日本的庭园艺术离不开水。在日本,水有生命、丰穰、清静之意。有了水,庭园因此润泽生辉。当6世纪佛教传到日本,崇尚虚无的僧侣们开始在意境中觉悟出枯山水的味道来了,学着用石头堆砌出一些意境。在这样的庭园中,见不到碧水细流,只有白砂与石头的各种组合,从中人们可以感受到海、岛屿,还有云海、孤峰、小桥、流水。京都龙安寺中的庭园布景是日本枯山水的典型代表作之一。日本枯山水庭园能够在极小的范围内,运用极少的造园要素,幻化为高山大壑、万顷海洋的壮阔景观,把中国园林对大自然写意化的缩移、模拟的创作方法,发展到了极致,也抽象到了极致。它貌似简单而意境深远,耐人寻味,能于无形之虚处,得山水之真趣。它是禅宗文化在造园艺术上的凝聚,开拓了日本园林的新领域,把日本造园艺术推向了一个更高的水平。

从宗教色彩派庭园可以看出,日本园林在吸收中国园林艺术的基础上,又不断向民族化和宗教化方向发展,创造出一种以高度典型化、再现自然美为特征的写意庭园。它追求的与其说是宗教思想,不如说是美学的境界。它的产生和发展与日本人的民族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体现了民族的自然观。

四、结语

庭园艺术作为一种空间艺术,是自然美、色彩美、艺术美的综合。日本人对空间艺术美的追求,强调在简洁自然的形式中寻求精神实质的东西,既追求自然美,又追求抽象化的美。日本的庭园艺术注重自然、简朴、单纯的美,这是日本人的美意识和文化形态的特质。从日本庭园艺术创造风格中不难看出艺术创造与人的自然观密不可分,自然观影响艺术创造,艺术反映了人的自然观。

民族精神文化是培育、塑造审美心理的沃土,哲学思想、宗教信仰、艺术传统等共同构成的文化氛围丰富、更新着审美心理结构。民族的建筑艺术等对造就民族的心理结构、反映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有着特殊的意义。中国传统的园林、宫殿、寺庙等,都以相对稳定的形态生动地体现出民族的实践理性精神。日本庭园早期虽受到中国的影响,但在经过长期发展后,却也自成一格,是一种洗练、素雅、清幽的风格。作为民族审美心理的一种物质化的凝固形态,日本庭园的设计和布景体现了一种日本文化及日本人的审美意象,民族风格是鲜明、独特的。日本庭园在有限的范围里再现大自然的美,并以象征的方式来表现自然山水的无限意境,从中可以看见自然的生命,领略人生的哲理,汲取宗教的精神,也折射出日本民族长期形成的自然观。

参考文献:

[1] 立原正秋.日本庭园[M].东京:新潮社,1977.

[2] 邱紫华.东方美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 叶渭渠,唐月梅.物哀与幽玄——日本人的美意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寺田寅彦.日本人の自然観[DB/OL].http:/www.aozora.gr.jp/cards/000042.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

猜你喜欢
自然观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与奥康纳自然观的区别
浅谈园林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