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杰
摘要: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财务部门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会计信息的质重问题也就越来越突出了。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建立起了会计法规体系的框架,形成了由《会计法》为主导,以会计准则为主干,以会计制度为基础的一整套会计法规体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现行的会计法规体系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地降低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关键词:会计信息 失真原因 危害及治理问题 几点思考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会计法规不完善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法规的不完善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是指会计人员在遵循会计规范、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由于会计系统本身的局限性,会计法规要求提供的会计信息与企业实际情况不相符合,使会计信息未能相对真实地反映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的内容,这样的不一致是由会计法规本身所造成的。首先,会计处理过程中包含了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如固定资产折旧年限、预计残值,这些预计有很大的主观成分,会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其次,会计假设决定了会计在一定程度上必须依赖估计和判断,这就包含了主观因素。再次,对于相同的会计事项,往往可以有多种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可供选择,这种可选择性虽然也有一定的原则以供遵循,但也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如存货的计价方法,选择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结果,这种选择未必反映客观真实。因此,会计法律、规范的不健全在某种程度上为会计信息的不真实提供了空间。
(二)会计人员执法环境差
我国《会计法》第一章第五条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其他会计资料,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但是会计工作实际中,会计人员除按法律、制度办事外,就是听从领导的旨意。在单位,会计人员从属于单位负责人的直接领导,其经济利益直接由单位负责人所掌握和决定,所以违法干预会计人员工作,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篡改会计数据,假造会计资料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现阶段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及投资的多元化,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人员的工作完全拥有领导权和管理权,如果会计人员坚持原则,往往会受到单位负责人和来自其他方面的阻挠、刁难甚至打击报复、会计人员的个人利益就会受到严重损害,严重的甚至可能丢了饭碗。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信息就会严重失真。
(三)会计人员自身素质低下
一般而言,会计人员是虚假会计信息的直接制造者,如果会计人员具备了较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平,就能够自觉抵制来自于各方面的诱惑和压力,拒绝制造虚假会计信息。但是目前我国会计人员中业务素质普遍较低、法制观念较弱,缺少作为职业人员应有的职业道德和独立能力。个别会计人员在个人利益的驱使下,违背原则,放弃职守,利用职务之便,监守自盗,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大肆贪污、挪用公款,以身试法,致使单位、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四)会计资料信息的监管不严
如果说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直接生产者,那么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各类大型企业及外商投资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则须经过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认可。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水平进行监督和验证,这些中介机构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把最后一道关。某些中介机构对明知虚假的重要会计信息仍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致使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无法保障。因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无形中助长了会计造假之风。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一)会计信息失真扰乱了我国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就整个社会而言,会计资料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会计资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资料使用者的各种判断。会计资料是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形成的、记录和反映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的资料,是记录会计核算过程和结果的重要载体,是政府管理部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进行宏观调控、改善经济管理、评价财务状况、防范经营风险、作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失真不仅会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导致宏观调控和微观决策的失误,还会为经济犯罪活动提供方便,滋生腐败,甚至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最终扰乱社会的经济关系、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二)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地影响了会计行业的诚信
诚实守信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公民的最基本道德规范,而作为经常与钱财打交道的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更应诚信第一,真实客观地反映经济活动事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诚信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如果没有诚信,企业要想能在市场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简直是痴人说梦,其最终的结局就是破产关门。而会计造假者弄虚作假、见利弃义,不但违背了基本的职业道德,又使投资者、管理当局、社会公众无法想信他们的会计资料,使会计行业和会计人员得不到社会的尊重?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
(一)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内部会计控制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科学的核算和监督。在履行这一职能的过程中,通过制定并执行适当的业务控制程序,科学合理地划分职责范围,建立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机制,可使会计活动得到有效控制,尽量避免差错的发生。通过实施以职责分工为基础的各种内部控制手段以及制约和协调经济业务活动的各种方法和措施,可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健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对内能够向管理层提供经营管理信息,对外可以向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用于投资等决策的信息。可靠的信息报告为单位管理层提供适合其既定目标的准确而完整的信息,支持管理层的决策和对营运活动及业绩的监控;同时,保证对外披露的信息报告的真实、完整,有利于提升单位的诚信度和公信力,维护单位良好的声誉和形象。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减少会计信息产生的违规机会。这就要求各单位从会计控制和财务控制两方面做好会计工作。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和制约,严格的会计核算程序,健全的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对外投资、资产处置等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审批制度,财产清查制度,内部稽核和审计制度,会计人员任职资格和考核制度等。
(二)加强会计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升会计人员素质
1.要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做好会计基础工作,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第一道关。要求会计人员从会计账户的设置、科目的运用、账簿的记载、单证的流转、费用的分摊、指标的考核以及各种资料的积累等,每一过程都必须有一套规范的作业程序,才能形成有价值的会计信息。同时,还要尽可能采用先进的方法,提高会计信息的精确度。
2.要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减少会计信息的非故意造假。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体,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应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抓好在职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帮助会计人员更新会计知识,熟悉会计处理程序和核算办法,精通会计法规和会计制度,准确判断会计事项,恰当进行会计处理。使会计人员素质能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管理与国际接轨的不断发展的需要。
3.要全面实施道德教育,坚持会计诚信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论遇到何种情况,不丧失原则,不图谋私利。这就要从思想认识、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上对信息提供者、注册会计师乃至投资者实施全方位诚信教育,强化道德自律意识,保持职业良知,从根本上消除虚假泛滥。真正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坚持原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
(三)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严格控制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
1.要建立和完善内审机构和内审制度,加强内部审计的作用,实现对会计控制的再监督。充分认识内部审计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积极做好内部审计机构与审计队伍的建设工作。一方面要建立完善内部审计机构及监督体系,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同时要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充实审计力量.加强人员业务培训,保障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确保内部审计独立行使职权。通过内部审计的审核,保证企业经营活动合法合规,减少故意性的虚报、漏报错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2.要加强企业外部会计监督,维护会计法规的严肃性。社会审计监督主要是会计事务所对企业年度财务报表进行真实性、合法性、全面性审查,对承包经营者期满检查以及对资产的评估、经济纠纷的调解和重大经济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等,避免伪造、粉饰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情况,避免财务报表虚报、误报、重大遗漏等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保护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四)加大政府监督检查力度,全面实行社会监督
根据《会计法》有关规定,政府有关部门可依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部门的职责权限,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行为、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对单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情况的检查,会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的检查,会计核算情况是否合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任职资格情况的检查以及会计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的程序和内容的检查。
(五)加大法律制约和处罚力度,治理会计信息失真
1.要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进行严格规范,尽量减少会计准则中可供选择的程序和方法,以缩小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范围,减少对同类或相似业务处理方法的多样性和选择性。
2.要在制定会计法规、会计准则时,对会计的不确定事项做出规定。要健全法规,为监督提供法律依据,对管理方法、管理人员的责任与权力给予明确规定,尽量克服或减少其本身的不确定性。
3.要加强法律监督,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对于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惩处做出明确规定。要明确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建立、健全和有效执行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本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保护本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等负有的责任。既要加大行政和刑事处罚力度,又要加大民事赔偿力度。不仅对违规企业实行制裁,也要追究自然人的刑事责任,充分发挥法律对造假行为的惩治。
(作者单位:沈阳铁路局长春社会保险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