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波
[摘要]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总结的执政60年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呈现出:针对性、全面性、深刻性、时代性和规律性等几方面特点。这些基本经验,凝聚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探索党的自身建设实践的智慧和心血,具有深厚的历史依据和实践基础,具有丰富的思想理论内涵,充分地体现了60年来中国共产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鲜明时代特点,将作为我们党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自身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执政60年;自身建设;历史经验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9)10-0005-02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全面系统总结了党在执政60年的实践中探索形成的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这就是: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
这些基本经验,凝聚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探索党的自身建设实践的智慧和心血,具有深厚的历史依据和实践基础,具有丰富的思想理论内涵,充分地体现了60年来中国共产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鲜明时代特点,将作为我们党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自身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全面地总结党执政60年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并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进一步发展,这是我们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的一个重要使命。
一是基本经验的针对性。中国共产党执政60年自身建设基本经验的概括,既立足于实践,又来源于实践,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60年执政波澜壮阔的生动实践是形成基本经验的源头活水,基本经验又是不断深化和推进党的自身建设的科学指南。也即是说,没有60年执政的伟大实践,就不会有“六个坚持”的基本经验。进入新世纪之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国内改革发展也进入了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而且。党面临的这些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又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作为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的执政党,面对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要保持社会稳定和谐、摆脱贫困、加快现代化进程、巩固发展社会主义,必须具备很强的执政能力和很高的领导水平。由此,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正因为这“六个坚持”的基本经验来源于党执政60年的实践,因而对于我们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十七届三中全会决议提出,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邃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二是基本经验的全面性。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了思想、政治、组织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六个坚持”是对党执政60年自身建设基本经验的全面总结。从基本内容上看,“六个坚持”的基本经验全面覆盖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政治建设、组织队伍建设、作风形象建设和实现途径等方面的总结。在思想理论建设方面,强调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旨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在思想上建党,这是中国共产党党建思想的特色之一。在政治建设方面,强调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在组织队伍建设方面,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在作风形象建设方面,强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实现途径方面,强调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从逻辑上看,“六个坚持”的基本经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以全面的、普遍联系、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的基本要求。以全面的,普遍联系、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要求,是我们党认识问题、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思维方法。“六个坚持”。从逻辑上共同构成了党的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每个“坚持”本身也反映了全面性原则的贯穿始终。基本经验要求,党必须认真研究自身建设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领导改革发展中不断认识自己、加强自己、提高自己,在不断解放思想中统一全党思想,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中推进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在增强党的阶级基础的同时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在继承党的优良传统的同时弘扬时代精神。这种理论认识的全面性、系统性,对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新推进至关重要。
三是基本经验的深刻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6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巨大,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十七届四中全会决议明确指出,党要适应新形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党的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首先,从具体内容上说,“六个坚持”的基本经验,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的真谛,很好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在执政60年的伟大实践中是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等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重大课题。其次,从本质上说,“六个坚持”的经验总结,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根本特征。在执政60年基本经验的“六个坚持”中,贯穿始终的、最本质的坚持,就是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也即是说,只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才能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世界瞩目,加强自身建设取得的成效也为各国政党共同关注。因此,基本经验作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从本质上说,就是要通过执政党建设的自身完善和发展,就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基本原理运用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体现在理论创新和方针、政策的调整和制定中。不断解决在前进道路上遇到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不断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四是基本经验的时代性。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历史与时代的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在执政60年加强自身建设的进程中,始终把握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执政原理同中国共产党自身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建设发展的成功之路。“六个坚持”的基本经验,既概括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又明确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生长点所在。首先,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建设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中国共产党建设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进程中推进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绝不是照搬马克思主义,不丢老祖宗绝不是完全回到老祖宗,而是要密切结合当代中国的实际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实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基本原则为指导,创造性地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建设道路。执政60年来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历程,正是这样鲜明地体现了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统一。在坚持中推进丰富发展,在丰富发展中更好地坚持,从而确保党的建设的正确方向。其次,把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同改善党的领导有机地结合起来,顺应时代发展变化,在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着力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中推进党的建设理论创新。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成为执政60年来党的建设理论创新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推动着我们党在执政实践中不断总结加强党的建设的经验。不断探索加强党的建设的规律,从而不断创新党的建设理论。60年执政的实践证明,坚持党的领导,既是引导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前进的强大力量,又是坚持事业正确方向的根本前提。党要适应时代的伟大变革,就必须以创新的精神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
五是基本经验的规律性。中国共产党执政60年之所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就是在于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执政党变化规律的深刻把握和认识。这种规律性认识既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自于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思想路线,更来自于执政60年的伟大实践本身。党的自身建设基本经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规律性认识,深刻揭示了执政60年取得成功的根本规律。始终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要位置,既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这是从执政60年中得出的带根本性的规律性经验。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我们的事业始终坚持正确方向、不断获得强大力量源泉的关键。党执政的时间越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越深入,越要抓好自身建设,越要管好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体现在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的各个方面,落实到对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的各个环节中。基本经验同时也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根本规律。党既善于从其他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中吸取营养,又善于通过总结自己执政的经验教训不断走向成熟。我们党执政以来,对执政党建设问题进行了不懈努力和长期探索,其中尽管有过曲折,但总的来说是逐渐形成了加强执政党建设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全面加强执政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是从根本上加强党的建设的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