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后院增兵”?

2009-11-09 06:42
现代军事 2009年10期
关键词:拉美地区查韦斯拉美

胡 欣

胡欣,男,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现任职于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要从事国际安全、国际战略问题的研究,在《世界经济与政治》、《太平洋学报》等刊物发表文章多篇,是《现代军事》杂志国际安全问题专稿撰写人。

自“9·11”事件之后,超级大国美国的战略关注点高度集中于反恐战争之上。历来被称为美国“后院”的拉美地区在美国总统的议事日程上,始终排在不显眼的地方。不过,作为美国的传统势力范围,拉美始终在美国的监视和掌控之中。近年来,拉美地区风云变幻,美国担心如不及时调整政策,局势可能会超出控制。为此,奥巴马政府迅速修正了对拉美的“忽视”政策,就在2009年8月14日晚,哥伦比亚政府发布公告称,哥伦比亚与美国已于当天完成了旨在加强安全与防卫合作的双边军事协议谈判,协议文本将提交给两国政府审查并签署。由于该协议涉及到美国使用哥境内七个军事基地的问题,因此这一举动引起了拉美国家迅速且强烈的反应,一向以强硬著称的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已经宣布冻结委内瑞拉与哥伦比亚的外交关系,并下令暂停向哥伦比亚供给燃油,以示抗议。

“门罗主义”笼罩拉美

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向国会提出国情咨文,其中包括了美国外交政策的三个原则,即反对欧洲国家在美洲争夺殖民地、不许欧洲国家干涉美洲事务和美国不干涉欧洲事务的“不干涉原则”以及“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这就是著名的“门罗主义”。“门罗主义”的出台,有着两个重要原因:第一,美国对当时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强权势力在美洲的不断渗透深感不安,认为将对美国的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第二,美国希望以此排挤欧洲国家在美洲的影响,将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划为美国的势力范围。因此,“门罗主义”一方面的确有利于拉美人民的反殖民民族解放斗争,但是另一方面,它也成为美国拉美政策的指导原则和扩张工具,为美国日后在拉美进行扩张和控制打下了基础。到了19世纪40年代后期,美国夺走了墨西哥一半的领土,19世纪50、60年代,美国相继入侵尼加拉瓜、乌拉圭、巴拉圭和哥伦比亚。

美国内战结束之后,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被彻底扫除。在工业革命的驱动之下,美国国力飞速增长。到了19世纪末,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工业强国。1903年,由于哥伦比亚政府无法给予美国运河开凿权,在美国一手策划下,巴拿马共和国成立,美国终于获得运河的开凿和垄断权。此时,美国已经正式建立起在西半球的霸权地位,世界列强也不得不尊重美国在拉美地区的利益和势力范围。

美国长期将拉美看成其不可侵犯的势力范围,犹如自家“后院”。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美国对拉美国家实行了“大棒加胡萝卜”政策。一方面,美国利用拉美国家内部矛盾,扶植反动政权,镇压民族民主运动,并多次进行武装干涉。另一方面,美国在拉美地区的经济渗透使得这些国家不得不在经济上依附于美国。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针对拉美提出了“睦邻政策”,希望以此改变以前大棒政策的负面效应,通过经济手段发展与拉美的关系。但是,美国的政策,其核心始终是要加强对拉美的渗透和控制,巩固美国的势力范围。曾有记者问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为什么标榜自由和民主的美国要支持拉美某个国家杀人如麻的独裁领导人,罗斯福对此直言不讳地说,那个独裁者“也许是狗养的,但他是我们的狗养的”!

冷战期间,美苏全球争霸的斗争也蔓延到拉美地区。从美国的全球战略来看,拉美地区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直到古巴爆发革命,引发拉美掀起一股革命浪潮,使得美国开始担心“后院起火”。1961年4月17日,美国中央情报局策划了“猪湾事件”,结果遭到惨败。肯尼迪总统不得不在美国大众面前公开承认“猪湾事件”是一件绝不能再发生的错误,然后声称对该事件负全责。前苏联乘此机会向美国的“后院”进行渗透,不仅向拉美的革命和起义斗争输送军事人员和装备,还着手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这一行动挑战着美国在该地区的霸权地位,并由此引发了举世瞩目的“古巴导弹危机”。肯尼迪政府在此问题上表现出极为强硬的立场,派出战舰拦截前苏联去往古巴的船只。两个超级大国间的战争一触即发。这次危机也让苏联人看到了美国捍卫其拉美势力范围的决心,随即放弃在该地区与美国进行直接对抗。

20世纪中后期,拉美民族主义、共产主义和反美主义不断兴起,为控制局势,美国在军事上的干涉越来越频繁。1963年,美国成立南方司令部,管辖美国的“后院”,而南方司令部总部设在了巴拿马运河区。充分显示了美国控制巴拿马运河的战略意图。这也是为加强对拉美威慑而设立的前沿阵地。美国在拉美国家积极扶持代理人,这也导致一些拉美国家长期由军人执政。此外,美国还向亲美势力出售军火,帮助其剿灭游击队和反抗武装,并对独裁者在国内的残暴统治视而不见。美国还积极参与颠覆拉美民族主义和民主国家的领导人。1954年美国在危地马拉推翻了阿本斯民主政府;10年以后在巴西支持发动军事政变推翻古拉特政府;1973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在智利策划政变推翻社会民主党人阿连德总统,由皮诺切特取而代之,而皮诺切特随之在智利建立了一个军事独裁、白色恐怖的极权国家;此外,美国还在支持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企图推翻人民政府。1983年10月,格林纳达发生了军事政变,美国以应加勒比国家“紧急要求”和“护侨”为由,发动武装入侵。美国宣称此次行动是为了对抗前苏联和古巴在中美洲地区的“渗透”和“扩张”,实质是为了维护其在加勒比地区的霸权地位。1989年,美,巴因在提名运河管理委员会主任问题上发生争端,关系急剧恶化,为了防止丧失对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权,美国寻机于12月20日入侵巴拿马,并逮捕了其总统诺列加。这是对一个国家主权赤裸裸地践踏。可以说,美国为了独霸拉美,无所不用其极。

美国地位遭受挑战

冷战结束后,出于对全球战略布局的考虑,美国的对外关注点集中于欧洲和亚太,对拉美地区采取了一种“忽视”政策,直到小布什第二任期才有所转变。2007年,小布什在华盛顿发表演讲,公布了一项援助拉美国家的计划。同时,小布什还先后访问了巴西、乌拉圭、哥伦比亚、危地马拉和墨西哥等五个拉美国家。这两件事情表明,美国开始调整对拉美地区的战略,希望通过更多的援助和接触,扭转与拉美关系的被动局面。但是,美国传统的帝国思维和霸权心态使得美国与拉美国家间的关系并没有因为美国的“慷慨”而得到好转。

这些年来,以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为代表,拉美掀起了一股左派反美浪潮。对于被称为拉美“邪恶轴心”的委内瑞拉和玻利维亚等国,美国表现出强硬姿态,并不断利用在其在拉美的友好国家干涉拉美国家内部事务。为了增强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军事力量,2008年4月24日,美国宣布将重建美国第四舰队,负责美国海军在加勒比和拉丁美洲地区的行动。美国

媒体认为,重建第四舰队的举措是为了加强美国对加勒比和拉丁美洲地区国家的影响力。这也反映出美国对拉美部分国家近年来在军事建设上的投入忧心忡忡,试图加大对拉美国家的海上威慑力。

同时,美国采取分化政策,通过在能源和贸易等领域积极发展关系,并加强外交和军事等领域的合作,试图拉拢巴西、阿根廷这样的温和国家,并借此制约拉美激进左翼力量的发展。为了削弱左翼力量的影响,美国还通过各种手段,加强了对拉美国家的干预力度。美国的干预政策,直接引发了与拉美国家之间的“外交战”。

2008年,玻利维亚多个省份接连发生骚乱。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认为,这是一场美国在幕后操纵的“民间政变计划”,并于9月10日以“卷入分裂破坏活动”为由,驱逐了美国驻玻大使。作为报复,美国随即于11日驱逐了玻利维亚驻美大使。随后,拉美强人,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也在11日宣布驱逐美国驻委大使,以此作为对美国驱逐玻利维亚驻美大使的回应。查韦斯此举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因为委内瑞拉的反对派在美国的暗中支持下正在酝酿候选人以参加大选。查韦斯政府担心美国借此机会干涉内政,颠覆现有政权,因此也借此机会将美国大使驱逐出境。美国在拉美的地位和形象遭到严重削弱。

美国之所以要不断干涉拉美,是因为美国认为拉美地区正在发生的重大变化,美国的国家利益正遭到巨大挑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拉美左翼势力影响增加,削弱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从政治上来看,以委内瑞拉的查韦斯为代表,不少拉美国家左翼政党上台执政,影响日趋强大,甚至有蔓延扩大的势头。古巴、委内瑞拉,玻利维亚等国组成了“反美阵营”,削弱了美国在该地区的政治影响力。目前拉美共有14个国家的政权由左派掌握,这些国家的人口占整个拉美地区的70%;

其次,拉美国家还在经济上谋求独立。由7个南美国家出资筹建的南方银行于2007年底宣告成立。南方银行的成立,旨在促进南美国家间的金融和经济合作,减少对外部的依赖性。更引人注目的就是,巴西和阿根廷已从2008年10月开始在双边贸易中逐步弃用美元:

最后,在军事领域,拉美国家也在寻求建立独立的军事防务政策,以排除美国在该地区的军事影响。巴西、阿根廷和委内瑞拉等国积极推动建立地区性防务组织“南方防务委员会”,以协调南美国家的防务政策。同时,厄瓜多尔等国则宣布今后将不再允许美国使用其军事基地。如今在拉美地区,除哥伦比亚等少数国家外,和美国结盟的国家越来越少,美国

俄、伊势力向拉美扩展恐引发不利于美国的战略后果

另一个让美国迫切想要控制拉美的刺激性因素就是敌对势力在拉美的扩展。最让美国担心的首要对手就是俄罗斯。拉美左翼政府为对抗美国的压力,希望在国际上寻求支援,特别是希望能同俄罗斯进行军事和能源合作,借助俄罗斯的力量来制衡美国。自2008年夏季俄格冲突爆发后,俄罗斯便开始以强硬政策反击美国。尽管双方的主战场在欧洲,但是俄罗斯也没有忽视美国的“后院”。普京曾多次表示,俄需要恢复在古巴以及世界其它地区的地位。在此思想指导下,俄罗斯加快了发展与拉美主要国家关系的速度,希望加强在这一地区的影响,以此“反制”美国。2008年9月10日,俄罗斯空军的两架“图-160”战略轰炸机在委内瑞拉“解放者”军用机场降落。这是自“冷战”结束以来,俄罗斯战略轰炸机第一次在西半球着陆。“图-160”轰炸机可载12枚带有核弹头的导弹,航程可达1.3万千米,是俄罗斯武器库中的“杀手锏”。更让美国难以忍受的是,俄罗斯和委内瑞拉还于2008年底在委内瑞拉附近海域举行了联合军事演习。这也是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在美国本土附近举行的第一次类似演习。这些举措都被看作是俄罗斯对美国的报复和示威,让美国如芒在背。尽管这两件事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作用,并不代表俄罗斯会坚决支持拉美反美势力与美国对抗到底,但是,从俄罗斯的多边外交角度来看,俄罗斯显然希望通过与拉美国家在军事、能源,经贸等领域加强合作,在重大国际事务中赢得更多支持,同时也能提升和强化俄罗斯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

除了对俄罗斯的强势介入头痛不已外,美国现在还面临新的挑战,那就是伊朗。从国家实力角度来看,伊朗显然和美俄不在一个层面之上,要想在拉美地区搞出较大的动静,有些力不从心。但是,伊朗与委内瑞拉等国在抵制美国问题上有共同点,两国总统内贾德和查韦斯都是反美阵营中的旗帜性人物。两国在国际上互相声援,力挺对方“反美”。在今年查韦斯访问伊朗期间,两国政府签署了一系列双边协议。在伊朗大选结果一出来之后,查韦斯立即致电内贾德表示支持和祝贺,并强烈批评西方对伊朗内政的干涉。更让美国担忧的是,两国在军事领域也开展了合作,以色列甚至声称委内瑞拉和玻利维亚正向伊朗出口铀,这无疑是往美国伤口上撒了一大把盐。

新兴大国在拉美影响力日渐强大

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一件事也让美国坐立不安,那就是新兴大国在拉美地区的影响越来越大,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国。长久以来,同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与许多拉美国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随着共同发展,双方的交流和合作日趋频繁,成绩斐然。2004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访拉美,同拉美4国签署了39项合作文件,涉及贸易、投资、航空,航天,旅游、教育等领域。如今,中国与很多拉美国家建立了共赢的合作关系,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拓展,特别是中国与拉美国家《如委内瑞拉》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日趋密切。此外,中国成功的发展模式,吸引着拉美国家,也为他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而中国在国际事务上的政策和态度,也符合绝大多数拉美国家的利益。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合作,是国家之间正常的交往,并不针对第三国。但是,美国出于长期敌视立场和冷战思维,认为中国是在拉美建立势力范围,目的在于削弱美国在该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影响。中国和拉美的交往,时刻牵动着美国的神经。近年来中国在拉美的投资,贸易等活动也频频成为美国媒体热议的话题。在美国国会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西半球事务小组召开的听证会上,一些议员表示,中国在拉丁美洲拓展影响力对美国外交政策带来了新的挑战。不仅如此,美国还对中国和拉美之间的军事交往指手画脚,危言耸听。在2006年,时任南方司令部司令克拉多克将军在参议院听证会上表示,中国正在包抄美国的“后院”。他说,“中国与拉美之间的军事互动越来越频繁。我们眼睁睁地看着该地区越来越多的高级将领、中下级军官,甚至士官前往中国接受教育和训练,越来越多的中国军事代表团抵达拉美地区”。克拉多克对此忧心忡忡,他告诫说:“我非常担心再这样发展下去,拉美各国的军事高层会被烙上深深的‘中国印,我担心有一天我们的后院会被中国军事势力占领,从

而让我们‘不战而屈!”。

有鉴于此,美国不愿看到拉美超出自己的控制之外,积极未雨绸缪,想方设法在拉美地区进行渗透,确保能够从军事上威鼹、从政治上影响,经济上控制拉美。

霸权主义威胁拉美

奥巴马上台后,虽然将对外战略重点放在大国关系,伊拉克、阿富汗等问题上,但是他也看到美国近些年来在拉美地区控制力的衰落。为此,奥巴马对拉美采取的是一条“双轨”政策:首先,美国频频向拉美国家示好,以重塑美国形象。奥巴马先从拉美地区美国的两大“刺儿头”入手。在今年4月的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就在与会的各国领导人等待着入场之际,奥巴马主动走向不远处的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两人互致问候,微笑握手。奥巴马此举赢得查韦斯的尊重,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两国之间的对抗情绪。此外,奥巴马还在古巴问题上做文章,宣布解除对美国公民前往古巴探亲及向其在古巴亲属汇款的限制,并支持美国企业打入古巴电信网络和卫星广电服务市场。针对奥巴马的这一决定,古巴也发出善意回应,劳尔·卡斯特罗表示,古巴愿意在“条件平等”的基础上与美国就民主,自由和人权等问题进行对话。此外,奥巴马在拉美国家最为关注的经济合作方面也取得成绩。他告诉拉美国家,美国将帮助美洲开发银行提高借贷和调整资本结构。他同时还建议制定美洲能源与气候伙伴计划,加强本地区在此领域的合作。奥巴马还宣布建立一个总额1亿美元的小企业贷款成长基金,为美洲的小企业提供贷款,帮助其应对经济衰退。奥巴马这一系列政策赢得了拉美国家的普遍赞扬,后者认为,这表示美国将更加尊重拉美国家的利益和意见。

在使用“巧实力”的同时,美国也不忘在拉美重建硬实力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加强在拉美地区的军事存在。美国长期以来在拉美保留有军事基地和军事影响。自上个世纪后期以来,美国根据国际形势变化,调整了在拉美的军事部署,1999年底美国撤出了在巴拿马运河区的军事力量。目前美国在拉美的基地主要包括在古巴的关塔那摩海军基地和海军航空站,这是美军大西洋舰队的主要训练基地;在波多黎各的布坎南堡陆军基地和罗斯福路海军基地。1999年,美国以打击国际贩毒活动为由,与厄瓜多尔签订了租赁该国曼塔空军基地的协议,该协议有效期10年。由于今年7月中旬厄瓜多尔拒绝与美国续签美军使用曼塔空军基地协议,美军不得不离开该空军基地。为了弥补失去基地的损失,美国加紧调整军事部署,开始更有针对性地扩展其在拉美的军事基地,并将目标放在与美国关系友好的哥伦比亚身上。

美国与哥伦比亚关系密切。长期以来,哥伦比亚政府在反恐和打击毒品走私等领域同美国展开了积极合作,获得了美国提供的大量经济和军事援助,成为美国在西半球的最大军事受援国。美国还帮助哥政府打击反政府游击队。根据此次达成的协议,美国可在2019年之前使用哥伦比亚多达7处的军事基地,并在这些基地部署战斗机和各种武器,派驻军事和反毒人员,而美国将向哥伦比亚提供50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引人瞩目的是,据报道,美国此次与哥伦比亚就新的军事基地谈判一开始便明确强调,这些军事基地的任务不仅是要在太平洋地区开展反毒品行动,还将把“反恐支援”等使命扩展至加勒比海地区。美国强调在基地的使用上“确保高度自治”,新的军事基地还将被用于“意外行动”,这意味着美军利用在哥基地采取超越哥边境的行动时,哥伦比亚无权干预。而据美国《防务新闻》周刊报道,五角大楼已开始认真考虑将佛罗里达州的南方司令部迁回某拉美国家了,目前该司令部驻在佛罗里达州迈阿密,有大约2500名军事人员,专门分管拉美和加勒比地区。

针对这一协议在拉美地区所引起的不安,美国助理国务卿克劳利表示“这是一个严格的双边协议”,这一协议只允许美军根据哥伦比亚安全的需要,在哥境内活动。美国总统奥巴马此前也公开否认美国将在哥伦比亚建立军事基地,表示只不过是“更新了协议”而已。他还抨击说,拉美地区的一些人继续“重弹传统的反美老调”。但是,这些论调不过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尽管这些基地不会冠有“美国”字样,美国只是拥有使用权,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美国能够通过这些基地扩大在拉美的军事存在。由于拉美地区在历史上多次遭到美国军事干涉,人们普遍对此表示担忧。针对美国和哥伦比亚的协议,拉美地区领导人警告说,这一协议将带来危险后果。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称,此举预示拉美将“刮起战争之风”,而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则指出这是“好战之举”。巴西总统卢拉也表示深为关切。

美国的这一举措,很可能会在拉美引发连锁负面反应:首先,美国在拉美的军事存在,对该地区一些国家构成直接或潜在的军事威胁。不仅像委内瑞拉这样的反美国家不得不时刻警惕来自美军的威胁,甚至连巴西都感到了压力。巴西总统卢拉公开表示,美国第四舰队的巡航路线靠近巴西新发现的海上油田,巴西政府对此感到不安;其次,美国对个别拉美国家的军事援助将造成地区局势不稳定。军援一向是美国在拉美扩大影响的重要手段,由于拉美地区军方势力强劲,美国常常以此来影响甚至左右一些国家的政局;最后,美国在军事上的援助,有可能引发地区军备竞赛,严重威胁拉美的稳定与发展。

猜你喜欢
拉美地区查韦斯拉美
“一带一路”视角下中国文学在拉美西语国家的译介研究
浅析拉美过度城市化问题
图片新闻
查韦斯生死扑朔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