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春华, 何建敏, 李守伟
(东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江苏 南京 211189)
2009 - 04 - 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70671025).
叶春华(1963-),男,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何建敏(1956-),男,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李守伟(1984-),男,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水平测度研究
——基于江苏的实证
叶春华, 何建敏, 李守伟
(东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江苏 南京 211189)
本文首先对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建立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得出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综合得分,建立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协调度测度模型。基于江苏2000-2007年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江苏从2000-2007年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处于基本协调和协调水平线上,从2004年以后协调水平有逐步上升趋势。
金融发展;经济发展;协调性
现代市场经济是建立在高度货币化和信用化基础上的经济,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具有较高的贡献度,金融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世界经济近几十年来的发展所提供的经验表明:金融发展作为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构成内容之一的观念已为人们所接受,世界各国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普遍将金融发展置于相当重要的地位,谋求以金融的发展带动经济的高效发展。在我国,金融发展也是必然选择的路径之一。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其他融资渠道,如商业银行、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外资银行、各种直接融资手段和金融市场发展迅猛,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资金,金融发展对经济的发展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科学发展观问题,其内容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国民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体系和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格外引人注意。在这种情况下,怎样理解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应如何做到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相互协调,确保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水平测度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在国外,Goldsmith认为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之间存在着大致平行的关系,经济飞速增长的时期也是金融发展速度较高的时期;反之,经济发展趋于缓慢甚至处于停滞时期,金融发展的成效也是微乎其微的[1]。Shaw认为经济中的金融部分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金融机制会促进被压制的经济摆脱徘徊停滞的局面,加速经济增长。但是,如果金融领域本身机制被压制或扭曲的话,金融就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和破坏[2]。Mckinnon[3]得出与Shaw类似的结论。另外,Greenwood和Jovanovic[4]、Bencivenga和Smith[5]、Banerjee和Newman[6]、King和Levine[7]、Khan[8]、Amaral和Quintin[9]从不同侧面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
国内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关系的研究不是很多,主要有沈晓辉分析了金融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10];丁肇勇等人分析了金融发展、经济发展与金融危机的相关性[11];路磊对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12];韩廷春认为技术进步与制度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最为关键因素,而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极其有限[13];胡岩从贸易的结构分析了金融发展与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比较优势变迁[14];
杨飞虎认为我国经济发
展主要依靠资本边际生产率、投资率的提高与技术进步,与金融发展的关联性十分微小[15];黄健采用典型相关分析的方法,建立我国证券市场成立后的国民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典型相关模型,定量分析国民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各分变量的相互关系及影响程度[16];钱方明等人以浙江省11个地市为研究对象,运用计量模型对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浙江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不仅具有区域性特征,阶段性特征也比较明显[17]。
总体上,目前学术界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研究侧重于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研究基本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性究竟如何呢?如何对协调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呢?目前对此研究甚少。
(一) 相关的理论研究
有关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开创性研究是1969年Goldsmith的工作,他出版了《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一书,在书中Goldsmith以长达百余年、多达数十个国家的统计资料,从比较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了各国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对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较深入的论述,建立了一个研究金融发展的新的理论框架——“金融结构论”。Mckinnon于1973年出版《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一书,其同事Shaw于同年出版《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一书,两人都以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金融问题作为研究的对象,分别从“金融压制”与“金融深化”这两个不同角度,将货币金融理论与发展理论结合起来,全面论证了货币金融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资金短缺,并不是因为真正缺乏能用于积累的资金,而是因为“金融压制”造成了融资渠道堵塞和资金成本的扭曲。在金融深化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资金的不足问题可以缓解。
Shaw提出的“金融深化”的概念,即金融资产以快于非金融资产积累的速度而积累。许多学者对发展中国家在过去二三十年来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实证分析,其研究结果大都证实了金融深化理论的正确性。自1969年Goldsmith和1973年Mckinnon、Shaw开辟了这一领域的研究以来,引起了众多经济学家的兴趣,在其后的20多年中,这一理论不断得到补充、修正和发展。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理论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大派别,即金融结构论与金融压抑论。金融结构论认为金融变量的数量及结构影响经济增长,这样金融发展的有关指标以及总金融资产的结构就构成了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金融压抑论则强调价格变量是影响经济增长的更重要因素,认为实际利率与实际汇率的金融自由化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而低于均衡的实际利率与高估的国内货币等形式的金融压抑阻碍了经济的增长。尽管金融结构论与金融压抑论研究问题的出发点有所区别,但都在寻求金融部门与稳定增长之间的联系。
(二) 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因子分析
首先选取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指标,考虑到指标的科学性、适用性、完备性和可行性,在金融发展的相关理论以及文献[18][19]等研究基础上,建立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
从金融发展的规模、金融发展的效率以及金融发展的深度三方面来反映金融发展。金融发展的规模性指标,选用金融相关比率指标FIR来表示,用全部金融资产总量除以GDP来表示FIR,对金融资产总量利用金融机构的存款贷款之和来表示;金融发展的效率指标,采用金融机构存款贷款比率来表示;金融发展深度指标,用M2/GDP表示(M2表示货币和准货币)。从经济总量、经济结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经济效益四个方面来反映经济发展。经济总量的指标包括年生产总值、储蓄总额、年财政收入、年出口总额、实际外资投资额、固定资产投资额;经济结构的指标包括第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经济发展速度的指标包括GDP增长率、财政收入增长率、出口总额增长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经济效益指标包括社会劳动生产率、人均GDP、对外贸易额、对外依存度、产值利税率。
对各个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量纲的影响。然后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分别对反映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各个指标进行综合,综合为几个因子,并利用各个因子得分以及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计算综合因子得分,从而得到金融发展综合得分x和经济发展综合得分y。然后,可以建立x与y之间的回归方程。
(三) 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协调度测度模型
协调性是一个内涵明确而外延不明确的模糊概念,因此,可采用模糊数学中隶属度概念对其进行描述,利用此方法研究协调性的可参见文献[20][21]、文献[20]研究了金融发展与工业经济增长的协调性,文献[21]研究了区域科技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利用类似的方法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度。
(1) 协调适应度计算
协调适应度包括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适应度u(x/y),以及经济发展对金融发展的适应度u(y/x)。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适应度是说明在经济发展的一定条件下,金融发展实际值与经济发展要求的协调值接近的程度,类似地,经济发展对金融发展的适应度是说明在金融发展的一定条件下,经济发展实际值与金融发展要求的协调值接近的程度。
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适应度u(x/y)的计算公式为:u(x/y)=exp{-(x-x′)2/s2},其中,x表示金融发展的实际值,x′表示金融发展的协调值,可通过回归方程求得,s2表示金融发展的各时点上实际值组成的数列的方差。当金融发展的实际值x与金融发展的协调值x′趋于0时,u(x/y)趋于1,说明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适应度越高;当金融发展的实际值x与金融发展的协调值x′趋于无穷大时,u(x/y)趋于0,说明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适应度越低。经济发展对金融发展的适应度有类似的计算公式。
(2) 协调度的计算
从时序看,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状态是金融与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协调的结果的累积。因此,在评判金融与经济动态协调度时,考虑金融与经济协调状态的连续性,金融与经济间的动态协调度为:
其中,Cd(t)表示金融与经济在时刻t的动态协调度,Cs(t-i)表示金融与经济在各个时刻的静态协调度。设t2>t1(任意两个不同时刻),若Cd(t2)>Cd(t1),则表明金融与经济一直处于协调发展的轨迹上。
下面,我们在实证中所采用的数据,如未加特殊说明均来自相应年份的《江苏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首先对数据标准化,然后进行因子分析。在金融发展分析中选取两个主因子,此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9.52%。经济发展分析中选取三个主因子,此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2.94%。计算各个因子的得分,利用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计算金融发展综合得分x和经济发展综合得分y,结果如表1。
表1 江苏2000-2007年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综合得分
从表1看,江苏的经济发展水平从2000年到2007年逐步提高,金融发展水平从2000年到2003年逐步提高,2003年到2005年出现波折,2005年以后金融发展水平逐步降低。以经济发展综合得分作为解释变量,对金融发展综合得分和经济发展综合得分进行回归,如图1,可见三次曲线模拟效果最好,于是可得金融发展综合得分和经济发展综合得分的回归方程为:x=0.971-0.153y-0.018y2+0.002y3。
利用回归方程计算出金融发展的协调值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值,从而计算出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适应度,经济发展对金融发展的适应度,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之间的静态协调度以及动态协调度,具体的计算结果见表2。
图1 金融发展综合得分与经济发展综合得分曲线回归图
年份得分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u(x/y)0.92010.47470.99060.46780.26380.98490.99980.3880u(y/x)0.82770.14120.83830.99490.77840.74930.85440.3304静态协调度0.89960.29750.84630.47020.33890.76070.85460.8517动态协调度0.89960.59850.68110.62840.57050.60220.63830.6649
根据江苏2000年到2007年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静态和动态协调度,绘制静态与动态协调度折线图如图2:
图2 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折线图
从图2看,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静态协调性波动较大。2000年到2005年,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变化相对较大,2001年跌至最低点,2005年以后,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协调度变化相对平稳。动态协调度从2000年到2001年变化较大,2001年以后基本稳定。无论从静态协调度还是动态协调度看,从2004年以后,江苏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性处于上升阶段。
如果对Cd(t)范围进行划分,Cd(t)<0.4为极不协调,0.4≤Cd(t)<0.5为不协调,0.5≤Cd(t)<0.6为基本协调,Cd(t)≥0.6为协调,那么江苏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除2001年与2004年为基本协调之外,其他年份均处于协调水平线上,从2004年以后协调水平有逐步上升趋势,但总体协调水平并不是很高。
基于以上对江苏从2000年到2007年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实证分析来看,在江苏经济发展水平逐年提高时,金融发展并不总是逐年提高,而是具有一定的波动,从2005年开始有逐步下降趋势。虽然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处于基本协调与协调水平线上,但总体协调性并不是很高。
因此应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加快金融发展。适度放松金融业的进入限制,进一步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引进外资金融机构,建立和完善私人资本市场、金融中介机构及股权市场、债权市场等,优化金融结构,提高江苏金融机构效率,加速江苏金融业的发展,使得江苏金融发展水平逐步提高。
重视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的关系,经济和金融相伴而行,两者以资金为纽带,经济发展对资金的持续需求会有力地拉动金融业的发展,金融业的发展又以资金供给和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对经济起促进作用。只有经济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提高了,金融的发展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经济金融相辅相成,金融植根于经济的土壤。促进江苏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提高协调发展水平,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 Goldsmith,R.W..Financial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69.
[2] McKinnon ,R.I..Money and Capital in Economic Development.Washington DC: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1973.
[3] Shaw,E.S..Financial Deepening in Economic Development.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3.
[4] Greenwood, J.B,Jovanovic. Financial Development, Growth,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0 (98): 1076-107.
[5] Bencivenga,V., B.Smith,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J].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91 (58):195-209.
[6] Banerjee, A., A. Newman. Occupational Choice and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3 (101):274-298.
[7] King, R., R. Levine. Finance and Growth: Schumpeter Might Be Right[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3(108):717-737.
[8] Khan, A,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J].Macroeconomic Dynamics, 2001 (5):413-433.
[9] Amaral, P., E. Quintin. A Competitive Model of the Informal Sector[J].Journal of MonetaryEconomics,2006,53(7):1541-1553.
[10] 沈晓辉.金融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1996(ZD):8-42.
[11] 丁肇勇,谢地,冉丹.金融发展、经济发展与金融危机的相关性分析[J].经济纵横,1998(7):37-41.
[12] 路磊.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1998(7):22-23.
[13] 韩廷春.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经验模型与政策分析[J].世界经济,2001(6):3-9.
[14] 胡岩.金融发展与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比较优势变迁[J].国际金融,2003(6):45-48.
[15] 杨飞虎.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探析[J].金融与经济,2007(3):3-9.
[16] 黄健.我国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的典型相关分析[J].现代农业,2008(7):32-34.
[17] 钱方明,孙克,汤钟尧.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实证研究——以浙江为例[J].上海金融,2008(6):69-72.
[18] 张薄洋,牛凯龙.金融发展指标的演进逻辑及对中国的启示[J].南开经济研究,2005(1):79-85.
[19] 张效莉.人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性测度及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20] 钟伟,王沈尘.我国金融发展与工业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4(12):39-44.
[21] 王湃.区域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兼析吉林省科技与经济的协调发展[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CoordinationAnalysisofFinancialDevelopmentandEconomicDevelopment——Based on Jiangsu Province's Data
YE Chun-hua, HE Jian-min, LI Shou-we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1189, China)
This paper first sets up index system for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btains the total factor scores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y the factor analysis, builds the measurement models of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 this paper does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Jiangsu Province’s data from 2000 to 2007. The results show that: Jiangsu’s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in the level of basic coordination or coordination from 2000-2007, with the coordination level upward from 2004.
financial developm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coordination
F832.42
A
1009-105X(2009)02-008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