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图书版权贸易逆差成因及对策

2009-11-06 09:17于晓燕
对外经贸实务 2009年10期
关键词:逆差贸易逆差代理

于晓燕

版权贸易是服务贸易的一种,属于许可证贸易的范畴,主要是以版权为标的物的贸易形式。目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全球,成为一种重要的国际贸易形式,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和文化发展都具有深远意义。我国从20 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进行对外版权贸易,而图书版权贸易是我国版权贸易中发展最快,交易数量和交易金额最大的重要版权贸易形式。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已逐步适应了国际版权贸易规则,对外版权贸易能力明显提高。然而,目前我国在国际版权贸易中长期处于巨额逆差的劣势地位,2007年我国的图书版权贸易逆差金额高达17318万美元,图书版权贸易不平衡成为我国版权贸易发展的极大障碍。因此,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图书版权贸易产业, 增强我国在版权贸易方面的国际竞争力,对中国版权走向世界甚至整个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图书版权贸易逆差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版权贸易的发展,图书版权贸易的数量和效益大幅度增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贸易规则和模式也更加规范成熟。然而我国图书版权贸易总体逆差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进出口种类逆差和金额逆差两个方面。

根据国家版权局的相关数据计算,1995-2007年这十三年间中国内地出版社年均图书引进种类与输出种类之比为9.4:1,十三年来我国图书版权贸易连年处于巨额贸易逆差状态。根据国家版权局显示统计数据计算可知,1995年我国图书版权贸易金额逆差达到2110.4万美元,输入与输出种类逆差为1319种。随后,我国图书版权贸易逆差逐年增大,直至2003年达到十三年间版权贸易逆差的最高峰,这一年我国进口用汇达16880.91万美元,共引进图书版权12516种,占当年图书版权贸易总数13327种的93.91%;中国出版物出口创汇2469.34万美元,共输出图书版权811种,占总数的6.09%,两者之比是15.5:1,贸易逆差额达到14411.6万美元。自2004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推出了“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等一系列鼓励图书版权输出的宏观政策,有效地促进了图书版权输出的快速增长,版权贸易逆差随之略有下降,至2005年贸易逆差额降至13131.2万美元;但2006年又略有回升,达14462.1万美元;2007年版权贸易逆差额达17318万美元。在输出种类方面,2003-2007年五年间我国内地出版社图书版权输出种数年均只有1791种,这还不及发达国家的一些大型出版集团年均输出种数。通过这些数据,不难看出我国版权贸易中输出图书的种类和金额虽然连年增加,但版权输出的发展很不稳定,输出数量时涨时落,而且输出的绝对值也很低,造成我国图书版权贸易总体处于逆差状态,而持续的贸易逆差表明我国版权输出能力还相当弱,输出的图书缺乏国际竞争力,版权输出能力仍然不足。目前,这种巨额图书版权贸易逆差在短时间内难以彻底消除,在文化安全、文化软实力建构等方面都存在不利影响。因此,研究我国图书版权贸易逆差形成原因,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意义重大。

二、中国图书版权贸易逆差的成因分析

(一)输出产品的对口适应性较低

版权贸易的交易产品是文化产品,它传达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是极具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具有较强的异质性与多样性。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间有截然不同的文化,成为文化产品贸易的天然壁垒,其差异程度决定了版权贸易的流向以及贸易量。目前大多数中国出版商在缺乏对国际市场充分调研的情况下,忽视了中外间文化观念、价值取向、意识形态等方面的重大差异所造成的海外市场需求同中国市场需求间的异质性, 最终导致出口图书的内容和形式上在海外市场上不对口、不适应,成为目前我国版权贸易巨额逆差的主要原因。

首先,从内容上来看,我国的很多优秀的传统作品到了国外呈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性。 比如,西方特别强调人体的独立和主体的作用,普遍推崇个人主义。与之相反,中国人以集体利益为主导,强调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而个人的愿望与发展对于群体来说处于次要位置,当两者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必须服从于国家和集体利益。当版权贸易把一种文化带入到另一种文化,这些价值观念上的差异势必会对所进入的文化造成深层次的阻碍,所以在输出图书的策划选题上应慎重,避免文化差异引发的不对口和不适应。

其次,在版权贸易中图书的版面设计方面中外存在很大的差异。欧美读物在版面设计上具有异常轻松甚至有空荡的特点,有时一页书里只有简单的一幅画或几个字,字号大而且醒目,而且色彩丰富、画面简单。与之相比,我国图书具有知识性强,覆盖面广,但知识传授以“填鸭”方式为主的特点,这些特点集中反映在出口图书的版面设计中。中国对外出口的图书,版面设计紧凑,每一页纸都被最大限度地加以利用,密密麻麻地挤满了文字,却压抑了外国读者的想象空间和阅读乐趣。国外引入的图书具有令人赏心悦目的外观,多样化的开本,精美的印刷工艺,鲜艳而柔和的色彩,这些都折射出出版者的做书理念和人本思想,吸引了国内大量读者。而我国出版的图书,用色普遍较为晦暗,视觉形象不鲜明,不易形成冲击力,因此在对外出口中不易赢得国外市场的认可。

(二)高素质翻译人才相对匮乏

相对其他贸易形式而言,语言因素是版权贸易的基础,目前高素质翻译人才极度匮乏所造成的语言障碍是我国版权输出贸易发展中遭遇的瓶颈。

汉语是一种以语义为根基的文字语言,西方世界的语言都是以语音为根基构成的拉丁语系语言,两类语言融会互通本是一件难事。同时,中西方文化背景差异极大,版权贸易中的翻译要求把汉语翻译成英语的过程中既要使语义完整准确,又不能破坏原作的美感和意蕴,还要使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阅读趣味差异的海外读者充分领略到原作的奥妙之处。因此,版权贸易中一件作品的翻译几乎等同于进行二次重新创作。高素质的翻译人才不仅要精通外语和母语,还要对不同文化有深刻的认识,应具备良好的中外文学、语言学、民俗学、社会学、哲学等的综合素养,同时能够充分尊重各国语言习惯和风俗、宗教信仰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使译文“信、达、雅”,实现版权的顺利输出。

目前我国高水平翻译人员短缺,中国许多具备输出潜力的文学作品之所以不能同海外读者尤其是西方读者见面,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翻译。高水平翻译人才之所以相对匮乏,一是缺少对图书翻译人才的专门培养,高校开设的外语专业课程大多是以培养外交和外贸人才为主,即便是外语专业的学生,更多强调学习的实用性,忽视文学和其他专业素养的教育,更少有侧重中外文化语言的教育,这是版权贸易专业翻译人才匮乏的主要原因。二是图书翻译人员收入不高,与优秀翻译者付出的劳动量不成正比。我国翻译图书稿酬多年来停留在每千字五六十元左右,这对于好的译者来说远不敷用。翻译人才培养重心的偏离和高负荷、低收益的工作加速了图书翻译人才的流失。

(三)版权代理业发展不成熟,业务内容雷同且附加值低

版权代理业的发展程度和版权贸易的增长息息相关,是对外版权贸易市场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我国版权代理机构却被严重冷落,这也是我国版权贸易连年逆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据国家版权局2007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相对于全国560多家出版社、200多家电子音像出版社、8000多家杂志社、2000 多家报社、数百家网站和其他版权相关产业而言,目前我国经国家版权局批准的版权代理机构仅有31家,其中25家图书版权代理公司,图书版权代理机构从数量上看起来显得十分薄弱。与美国的版权代理企业约有600多家,英国200多家的现状相比,中国的版权代理企业与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也极不相称。而且,中国版权代理机构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中华版权代理总公司、上海、广西万达、北京等四家大型版权代理公司,集中度在80%以上。版权代理机构的数量不足和高集中度,由此在总体上大大限制了我国版权输出的迅速发展。

另外,版权代理业务雷同化现象严重且附加值较低。目前,我国版权代理机构大多规模较小、服务档次较低、创新不足,尚未充分开展多元综合代理及附加价值大的纵深服务项目,大多只是完成洽谈-签约-版权税金收取-合同跟踪落实这一单一流程,业务内容严重雷同且附加值小。多数版权代理机构在提供法律咨询和代理解决著作权纠纷等复杂业务上仅仅是扮演一个联系人的角色,能够真正解决版权纠纷和代理诉讼、解决新技术条件下的新兴版权问题的代理机构寥寥无几。这在某种程度上严重阻碍了中国版权代理行业发展速度和综合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三、我国图书版权贸易逆差的对策探讨

(一)通过政府扶持和经济手段促进版权贸易的输出

我国应运用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采取促进出版业和对外版权贸易发展的经济措施,主要包括税收、资助、投资、信贷等。首先,利用税收减免和优惠的措施可促进我国版权贸易输出,改善逆差现状。现阶段我国对出版业已有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例如增值税税率比其他行业低4%等优惠措施,但与国外出版业相比,我国出版企业的税种偏多且税率较高。因此,我国可以利用政府税收手段降低版权输出贸易产品成本,扶持出版产业的发展,促进版权贸易的发展。其次,我国政府可借鉴其他国家政府拨款等优惠补贴措施来扶持和鼓励出版业。特别是应制定相应的政策,采取规范和简化版权贸易程序,在制度和资金上给予版权输出企业或产品相应补贴,优先引入建立奖励表彰等激励机制,设立专项资助基金或专门贷款等措施,提高中国图书版权企业及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出口竞争力,改善我国版权贸易长期逆差的局面。

(二)提高输出产品的对口适应性,打造特色品牌

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有很大差异性,我国版权贸易企业应通过对外合作的方式开展针对国外图书市场需求的市场调研,把握住目标大众群体的社会心理、文化心理以及阅读习惯、阅读兴趣,对不同国家版权贸易市场进行实地的调研和市场细分,对输出作品做出明确切实的市场定位,减少出版风险,有针对性地生产适应国外市场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同时,我国出版企业还应走创新之路,在满足正确需求方向的同时,从输出产品的表现形式、装帧设计、印刷质量等方面尝试创新,提高输出产品的对口适应性。尤其要在版权贸易品种的细分化、系列化上形成具有特色的系列品牌,发挥自有品牌的最大效应,以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向世界展示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

(三)注重高级翻译人才的培养 开拓海外市场

为改变我国高素质翻译人才紧缺的现状,我们可以从现有翻译人才中选派水平较高,发展潜力大的人员进行短期培训,以最短的时间提高其业务能力,适应版权贸易翻译工作岗位。其次,可以从高校人才中选取相应的英语专业人才,签订劳动合同,实施长远培养,与校方联合,针对版权贸易专业翻译需求开设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加强其在校期间文化素养和其他素养的培养。同时,各类高素质符合型人才的引入也是促进我国版权业及版权贸易发展的重要措施。除提供较好的待遇和工作条件来吸引国内高素质人才外,我们还可以聘请国外的版权经纪人,或利用海外的专门版权代理机构,凭借其熟悉海外出版市场的特点,帮助中国出版社或版权贸易企业引入海外人才,开拓海外市场。

(四)增加版权代理机构,拓宽业务范围,促进我国版权代理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版权代理机构数量稀少,业务集中度极高,不利于我国版权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国应加快版权代理机构建设步伐,壮大夯实国内各类版权代理机构的实力,使版权贸易业务逐步分散,以改变往日高寡占型的业务市场类型,形成各类版权代理机构在合作中求进步,竞争中求发展的新态势。同时,我国应拓展版权代理机构的业务范围,实现专业化多样化的业务模式,改变只为出版社服务的状态,勇于承担复杂性强、附加值高的相关业务,向版权代理业务纵深挖掘潜力、求取效益。▲

猜你喜欢
逆差贸易逆差代理
1—8月我国服务贸易:逆差收窄,结构进一步优化
代理圣诞老人
代理手金宝 生意特别好
美国2016年贸易逆差创四年新高
复仇代理乌龟君
一个村有二十六位代理家长
日本1月贸易逆差创纪录
7月份我国实现贸易顺差20.4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