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企业开拓新兴市场的现状与建议

2009-11-06 09:17朱启松
对外经贸实务 2009年10期
关键词:贸易出口

朱启松

一、 开拓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意义

在成为排名世界前列的贸易大国以后,我国进出口形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外部的需求,特别是我国现有的主要贸易伙伴的需求。但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影响下,其主要贸易伙伴的需求呈现持续下行的态势。

据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发布的《2009 BCG100新全球挑战者》报告的数据,在来自14个新兴市场国家中的100家上榜公司中,除了中国的36家之外,还有印度20家,巴西14家,墨西哥7家,俄罗斯6家。由此可以看出,在本轮危机中,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境况要大大好于大多数发达国家,来自新兴市场国家的企业已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一支重要力量,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他们更成为不可忽视的生力军。

以新兴市场经济体中的“金砖四国”为例,其拥有了全球40%左右的人口,约1/6到1/7的全球总 GDP,这个巨大的市场值得全球经济关注。同时,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国际重要商品定价权、国际制度建设、世界主流意识形态生产等领域声音较弱;现行的一些重要国际协调机制如涉及核扩散、环保、气候等都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创造的,各新兴市场经济体能提供的如国际谈判的议程、规则等公共无形产品十分有限,创新能力较差。因此,采用抱团突进的策略对新兴市场经济体是十分必要和有利的。

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金融危机之后,新兴市场经济体各自产业结构的弊端暴露无遗。单一经济体俄罗斯便是典型的代表。国际油价一路走低,能源出口大国俄罗斯经济遭受重创。“西进”遇阻之后,俄罗斯自然把注意力放到了中国,互补性极强的两个国家找到了新的契合点——开拓新的能源市场;而以科技合作为代表,中国的航空航天产品、巴西的支线飞机等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正在双边贸易总量中增加比重,因为巴西需要通过扩大多元化的产品进出口降低对原材料出口的依赖;此外,具有高附加值的印度服务业和IT业,也成为新兴市场经济结构互补性强、比较优势明显的典型代表。

可见,各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进出口贸易应更多地将注意力转移到彼此的市场中来,从而降低对欧美等传统外需大国的依赖。从中国的视角来看,印度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巨大;巴西有着为数可观的中产阶级,消费能力较高;南美和非洲等也蕴藏着尚未开发的市场潜力。可见,新兴市场经济体之间完全可以利用当前的历史条件,通过互相间的贸易合作实现有效的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进而有助于帮助全球经济进入更均衡稳健的增长通道。

二、 中国与各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贸易现状

1. 与俄罗斯

中俄两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拉动了本国需求,为扩大双边贸易创造了条件。过去十年,中俄双边贸易年均增速近30%,2008年在两国贸易中贸易额超过10亿美元的特大宗商品较2007年明显增多,总贸易额已达568亿美元,同比增长近20%;双向投资更趋活跃,今年一季度中国对俄投资已超过去年全年总投资的40%,俄罗斯公司在华投资的积极性也显著增强。但自9月份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双边贸易呈逐月下滑态势,无论是中国对俄出口还是中国自俄进口均同步下降。这里既有国家市场商品价格回落的因素,也有两国各自内需下降的影响。

但值得注意的是,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大幅下跌引发卢布贬值。而人民币则进入升值周期,导致中国对俄出口商品价格上升,从而降低了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竞争力;另外,由于卢布已经实现自由兑换,目前中俄边贸中卢布的使用比例要远远高于人民币。对我国企业扩大对俄出口不利。

其次,俄罗斯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俄罗斯政府已明确表示2009年将通过关税和非关税手段保护本国各重要产业。如汽车进口关税已由25%提高到30%,并采用更为严格的质量技术认证规则,增加认证手续费,进口成本更为增加;另外水泥进口关税提升至10%-15%,还对部分进口食品实行配额管理。

和中国相比,高度依赖石油出口的俄罗斯受到的金融危机影响要大得多。随着国际市场的石油需求锐减,油价大幅回落,俄罗斯经济陷入10年来的首次衰退,2008年俄国内生产总值较上年增长5.6%,增速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中国对俄投资类商品出口,如机电产品、钢铁制品和建材产品等将明显下降,而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类商品,如纺织服装类商品、食品和家具出口所受的影响则略小。但中俄在能源、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科技、金融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合作前景,特别是在能源领域中的天然气、核能、电力、煤炭等方面双方互补性较大,随着一份价值250亿美元的中俄“贷款换石油”协议的签署和漠河石油运输管道正式开工,中俄贸易已步入合作的快车道。

2.与中东欧地区

2008年,中国与中东欧12国的进出口贸易比上年同期增长约40%。从贸易机构来看,中国自中东欧地区进口的商品主要有机械设备、有色金属、化工产品、医药品等,对该地区出口的商品主要包括纺织品、服装、鞋、食品、玩具、家电、工具等,双方贸易互补性较强。

长期以来,中国与中东欧各国的贸易基本上都为中方顺差,且贸易差额占双边贸易额的比例大都超过50%,贸易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同时,中东欧国家产业结构与中国相似,双方出口产品比较雷同,在国际市场上彼此竞争激烈,因此近年来各国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明显。

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相比,中国与该地区进出口商品结构单一,缺乏支持性的拳头产品,部分曾经的优势产品失去原有的市场份额,互补性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因此,中国出口企业应努力调整对该地区出口产品的档次和质量,提高技术含量,在品牌、款式、包装和售后服务上下功夫,树立中国名牌产品的形象,改变把价格作为占领市场唯一法宝的一贯作风。特别应针对中东欧国家商品贸易中小批量、多品种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贸易方式和支付方式。

3.与南亚

自2003年突破百亿美元大关后,中国与南亚的双边贸易一直保持着30%以上的增幅,发展势头十分迅猛。2008年,中国与南亚国家贸易发展总体状况较好,大量机电、纺织、化工等产品销往南亚,并购回砂矿、钢铁、棉花等重要资源产品。其中印度和巴基斯坦是中国在南亚地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去年中印贸易额同比增长了46%左右。

中国与南亚国家同为发展中国家,但在经济结构上却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中国的制造业水平较高,可以为南亚国家提供物美价廉的生活用品;而南亚国家的资源丰富,能够为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解决原材料供应的问题。而且印度的服务业尤其是软件业发展迅猛,而中国在计算机硬件方面具有优势,双方可以取长补短。

虽受世界经济、政治等众多因素影响,但随着2009年底通往南亚国家的重要陆路通道——中尼公路的大规模道路改造工程的完工,中国与尼泊尔、印度等南亚国家的贸易往来通道变得更加快捷,可以预计,2009年中国与南亚国家的贸易总额将达到650亿美元以上,实现进一步增长。

4.与非洲

2008年是非洲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慢的一年,中国对非洲的实际进口额预计将出现下降;中非贸易不平衡状也将加剧。目前,矿产品占中国从非洲进口额的最重要份额,是近年来拉动中非贸易快速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由于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蔓延,中国国内对矿产品需求减少,加之矿产品价格不断走低,将使中国与多数非洲国家的贸易不平衡问题更加突出。

但只占中国外贸比重约4%的中非贸易显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其一,拥有53个国家,8亿人口的非洲,普遍存在经济结构单一、工业基础薄弱等问题,工业制成品的需求比例很大,其中又以轻工、家电、电子等产品需求最大,而这里领域正是中国企业的强项。其二,在全球最重要的50多种矿产中,非洲有17种储藏量具世界首位,这对处于经济快速增长期的中国来说也十分重要。目前非洲已是中国最大的海外份额石油来源地。中非双方在资源、工业、贸易、市场、资金、设备、技术等方面互有需求,可谓优势互补。

5.与海湾地区

海湾地区是世界主要能源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储量分别占全球的45%。海合会国家宏观经济较为稳定,国民收入高,购买力强,人口增长速度快,自然环境条件差,很多产品更迭的需求始终都很旺盛;目前海湾五国已正式批准实施货币统一,这为该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海湾国家正在致力于各项庞大的基础设施和能源项目建设,这些都给双边经贸合作带来了很多机会。另外,中国和海合会国家之间关系友好、政府高层人员往来频繁,也为这种合作提供了更加平稳和广阔的舞台。

三、对开拓新兴经济体市场的建议

1.做好市场调查

新兴经济体市场并不等同于新市场。新兴经济体市场必须具备一定条件,首先要符合一定的人口密集度。其次是当地的人要具备相当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能力。如中东市场,十几个国家就拥有约5亿人口,石油储备十分丰富,富有消费者人群占比较大,消费观念超前。

中国企业在准备开拓新兴经济体市场之前应该到当地进行实地考察,熟悉该市场的民族宗教信仰和消费习惯。另外还需要着重了解法律制度、外汇政策、外汇银行资金汇入汇出自由度和速度、海关进出口货物的税率以及两国之间的政治外交关系等等。

在选择目标市场之前,对自身产品的定位和该市场的供需潜力的调查也十分必要。以造纸行业为例,2007年广东产的新闻纸刚开始批量进入东盟市场,而今年东盟市场已成为我国新闻纸第二大出口市场,并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另外,越南的打印纸、书写纸、新闻纸的需求已无法得到满足,2008年越南纸进口量上升到100万吨;印度目前造纸企业的平均产能才2万吨左右,超过10万吨的造纸企业很少,人均纸及纸板消费量远不及世界发达国家,但这个人口超过10亿的国家的市场需求潜力却十分巨大;在中东,由于该地区缺少造纸产业的原料和水等基础条件,无法投资建造大型造纸工厂,但该地区人口众多,对纸及纸板的需求潜力也十分可观,预计今后这一地区的纸及纸板的净进口量将继续扩大。如果我国企业制订出具有前瞻性的贸易策略,一定能抢占商机,前景广阔。

2.实行差别化贸易策略

在深入研究当地国情、政情、民情、社情和商情的基础上,合理选择贸易地理方向,形成有层次的多元化市场格局,摸索创造最有效合作方式。例如,具有资源开发优势的企业,可结合当地资源情况,合作进行资源开发与生产;高科技企业可考虑在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国家投资生产处于前沿技术的产品,如新型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在纺织、轻工行业中具有领先技术的企业,可考虑投资设厂。通过双边货币互换、成立双边贸易代理结算公司,中国可将汽车等装备的组装与出口市场放到俄罗斯;扩大与印度的家电制造业组装和建材卫生洁具厨具等产品的对外贸易。关键是要利用中国的资金信贷优势、人民币比较坚挺和双边互换的人民币影响力优势、制造业技术领先及熟练工和配套产业链齐全的优势,从各国具体情况来为双边贸易出口量身制订相应的贸易策略。

总之,大力开拓南亚、中东、中亚、南美、东欧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出口市场,无疑是我国外贸企业保持进出口稳定增长,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值得出口企业认真思考其对策和方式,稳步推行该项工作。▲

参考文献:

[1]新兴市场承托中国出口希望. [N] 国际商报.2009, 1,16.

[2]张锐. 实行差别化的新兴市场贸易策略. [N] 国际商报.2009,3,26.

[3]孙楠.金砖四国能否抓住先机. [N]国际商报.2009,6,17.

猜你喜欢
贸易出口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小虫找出口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中美贸易磋商再起波澜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给情绪找个出口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