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燕
汉语拼音是认读汉字字音、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这些枯燥的符号常常让学生们感到很吃力,为此,笔者不免担忧起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与同事聊这个话题时,他无意地丢下一句话:“唉!如果能发明一种磁石,一上课就把他们的注意力吸过来,那我们上课就轻松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话提醒了笔者:磁石?不就是兴趣吗?看来得花花心思去挖掘教学,创造有兴趣的“磁石”,使教学实现事半功倍。为了让孩子们学得有滋有味,在拼音课上,笔者大胆尝试了新鲜有趣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吸收知识和快乐的营养。
一、贴近学生,激发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为此,笔者着重从兴趣入手,先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信赖自己,然后再让他们爱上笔者的课。
为了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课堂上,笔者常常将自己变“小”,以学生的思维方式来想象和表达。比如,在周一的第一节语文课上,孩子们普遍精神不佳,课堂也有些死气沉沉的,笔者一踏进教室,就先展开谈话:“小朋友们,昨晚朱老师做了一个梦,梦见我们在玩跳绳的游戏,玩得可开心了(开心地表情)!玩着玩着,闹钟就把我吵醒了(皱眉头),瞧!老师还没有睡醒呢!(伸懒腰)不过,我还想将我的梦实现,等会儿下课后,我们来玩跳绳游戏怎么样?(孩子们的手举得老高,纷纷要求一起跳绳)不过,我只想跟几个特别认真的同学跳,你们等下要怎么表现呢?”自然,孩子在课堂上就集中了注意力,这种平等对话的过程让学生敞开了心灵的大门,并对笔者投以热情的拥抱。
孩子是纯真的,我们的教学其实也可以变得富有童真童趣。教学中,笔者试图将自己“变”小,从他们的视角去发现一些可爱、可笑、好玩的事,并将这些东西嫁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如教学en时,儿歌是:摁门铃,en、en、en。笔者引导孩子翘起食指,做摁门铃的动作,并用力地去读;教学un时,儿歌是:蚊子蚊子un、un、un,笔者皱着眉头说:“蚊子叮人真讨厌!咱们就用很讨厌的语气去读吧!”看着孩子们那种可爱的表情和赶蚊子的动作,真令人忍俊不禁。这样,枯燥的字母变成了活生生的形象,孩子们都
非常感兴趣。
二、迎难而上,弱化难点
在拼音教学中,难度较大的就是音形相同或相似字母的教学,学生学习起来容易感觉枯燥、乏味,在使用过程中也会由于辨析不清而产生混淆。针对这些情况,笔者专门花了几天时间,找出典型的例子,还琢磨出了一些自认为不错的记忆方法,并抄写在教学笔记上。此外,笔者还看过很多文章介绍学习拼音的方法,虽然有趣,但总感觉很费脑筋,又不实用,如儿歌记忆太长,游戏活动太复杂,操作起来难度大。因此,笔者尽量用简单又有意思的教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以使他们认真地投入其中,并用心铭记。现举两个例子加以说明:
例一:b、d、p、q这四个字母都是由一竖和半圆组成,只是在竖与半圆的组成方式上有所不同,学生在记忆的过程中就容易混淆。这时,分析字形就很重要,课堂上,笔者采用简单的儿歌加动作来记忆:小b和小d,肚子对肚子;小p和小q,脑袋碰脑袋;bd分别为左右手拇指朝上翘起,四指朝内握拳,pq分别为左右手拇指朝下,四指朝外握拳。通过手与脑的协调合作,加上可爱的声音和表情,最终很好地帮助学生准确地记住了这“四胞胎”的字形。
例二:由于南康方言里没有翘舌音,有的孩子光翘舌的动作就练习了好久。因此,对于平舌音和翘舌音的教学,笔者采用了想象和动作的结合来区分和记忆。如z和zh的区别是后者多了一个h,所以,就让学生想象h上面的一竖就是舌头翘起的样子,以后一见zh、ch、sh,舌头就立马翘起来,这样一点拨,孩子很快就掌握了平翘舌音的区别;而在发音时,笔者则总结了以下方法:学习平舌音时,手平放于下巴前,五指并拢,手心朝下,跟着读的节奏上下运动;学习翘舌音时,手心朝脸,五指并拢,指尖朝上,发音时,随着发音节奏,四个手指朝内弯曲,这样,学生借助手势,形象地将舌尖的位置记住了。另外,笔者还尝试在发音时加上夸张的表情,收到了更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笔者也很注意运用丰富多彩的激励语。如“别着急,再拼一次,大家都在为你加油呢!”“你的发音真标准,都快赶上播音员了!”“你读得真棒!掌声响起来!”孩子们从这些亲切的话语、热烈的掌声中找到了自信,消除了畏惧,个个都跃跃欲试,争相发言,课堂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在快乐的气氛中,孩子们不但掌握了看似难、却又有趣的拼音字母,同时,他们还受到了人文素养的熏陶,更激发了学习拼音的兴趣。
三、情景引入,趣味书写
拼音难记,也难写。有些孩子的拼音记得比较牢,但书写字母时总是错位。为此,笔者总会穿插一些有趣的儿童情境进去,让孩子在开心一笑中领悟了其中的书写方法。
如在教学a、b、d、p、q、g时,笔者说:“这些字母宝宝都有什么?”学生齐声答道:“半圆!”“对了,他们身体的半圆只爱住在中格,你们可千万别乱写啊,找错了家它们可会生气的哦!”“小j是字母王国里长得最高的一个,瞧!她一个人就住了三层楼(三格)呢!你们书写时可别忘了她的身高啊,不然,小j可会生气的。”这以后,每当学生在本子上写错了位置时,笔者都在上面画个生气的表情,他们一看就会想起笔者所讲的小故事。这样,师生之间的默契使书写规律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此外,笔者还让同桌扮演小老师,每次写完后,都要求同桌互相检查,并且打上一个分数,对于写得特别好的,还加朵小花表示鼓励。所以,每次认真写完后,他们总要多检查几遍,然后再给同桌批改,希望能得到一个好成绩。看着孩子们精益求精的态度和严肃的表情,笔者心里感到非常欣慰: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了,而且还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
四、游戏复习,巩固新知
一年级学生的无意注意往往占了优势,他们的注意力不持久,容易分散,但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很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我国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所以,每次新授部分拼音知识后,笔者总会在其中穿插游戏,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复习旧知。比如:
1.你问我答。在教学d、b等形近拼音字母时,笔者常常采用有节奏的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如“左下半圆是什么?右下半圆是什么?” 学生通过观察,就会发现左下半圆是d、d、d,而右下半圆是b、b、b。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很快就掌握了“孪生字母”的音和形。
2.摘果子游戏。课前准备一些教学卡片,卡片的一面绘有“桃子、李子”等图形,而另一面则标有这些水果字词的拼音。在游戏中,教师将有图案的一面对着学生,要求抽到卡片的学生按照拼音读出卡片背面的字词,若读正确了,就将卡片送给他;若读错了,则送一张加油的图片给他,以鼓励其继续努力。
3.赛拼名字。如在学完所有的字母后,笔者就让学生试拼自己的名字,并写下来。如果不会写,还可以翻查字母表。这样,每个学生都十分认真地去完成这项作业,做对了的学生都不禁喜形于色,做错了的也表示要继续努力。
一年下来,同事们一致认为,笔者的“磁石效应”创造了奇迹:班上学生的拼音水平不仅得到了很大提高,而且孩子们也变得很开朗,很活跃,不再像刚入校那会儿一样羞涩、扭捏。笔者也将这些经验在全校进行推广,学校很快申报了相关的省级课题并让笔者参与研究,笔者感到非常自豪。总之一句话,虽然拼音枯燥、乏味,但书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能积极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枯燥也会变成别样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