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学中出现的误区及对策

2009-11-05 08:54杨学仁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10期
关键词:误区新课程新课改

杨学仁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语文课堂教学正朝着课改的理想目标逼近,发展是健康的,成绩是喜人的。然而,经过笔者多年的认真审视,发现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诸多误区。笔者对这些“误区”从现象与根源两个视角加以深层解析,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来廓清弥漫在语文教改上空的迷雾,以期使语文教学走出误区,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成绩

一是教学观念的转变。大多数语文教师已明确新课程的要求:语文课堂教学主要任务并不是让学生记住多少语文知识,而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教师角色的变化。改变了过去语文教学中教师高高在上发布权威结论的角色形象,鼓励教师“蹲下身子”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交流、讨论,使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亲切感;三是教学模式的转变。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 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大力倡导和形成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新的教学模式;四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新课改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角,过去学生长期习惯了的模仿学习、死记硬背、机械接受现成结论等学习方式悄然发生了转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步形成。

二、课堂教学存在的误区

新课程强调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需要。表现在问题的探讨上,教师要时时鼓励学生敢于说出与众不同的想法,要支持学生在现成的答案之外探寻“新解”的尝试。在这一要求下,一些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操作中出现了误区:

1.把尊重学生等同于无原则的吹捧学生。我们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见解有纰漏也应进行鼓励、赞赏并加以引导。然而,表扬并非教育的唯一途径。现在许多教师使用频率最高的课堂用语就是“你真棒”、“很好”、“你真了不起”。殊不知,一味的赏识也许会变成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温柔杀手”。当课堂上两位激烈争论的学生期待教师明辨是非时,教师所给予的是含糊的肯定:“你们说得都有一定道理”,这样会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自己的观点到底对不对)。这种不分是非、不置可否的赏识,只会对学生正确理解知识造成误导。笔者认为,在提倡表扬、鼓励、赏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赏识的分寸,虚假的表扬不要,廉价的赏识更不足取。

2.在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教师采用一种固定模式,出现了所谓的“新八股”。很多教师上课都会这样问学生:“你学懂了什么?”“你喜欢哪一段?” “你为什么喜欢?” “你有什么不清楚的?”在这种引导下,学生思维活跃,乐于发表自己的感受和观点。但也有不少教师把这一类提问当成“万能钥匙”,不根据课文的特点,不分时间场合,不顾班级和学生的实际,一味地使用。结果学生感受不多,所思所讲十分肤浅,教师又缺乏进一步的指导,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3.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有些老师实施起来,形式化的东西充斥耳目,阻碍了新课程标准的真正落实。有的教师把合作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只用一两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合作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兵;有的将毫无意义和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浪费时间。有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会倾听、不会合作,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教师缺少组织教学的策略;有的课堂气氛似乎很活跃,其实思维训练的含金量很低;有的重视对合作结果的评价,忽视对合作过程的指导。

4.课堂教学手段的使用存在误区。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新课程的推广,多媒体已广泛走进了课堂。运用多媒体教学,在直观化、形象化方面绝非传统教学手段所能比。它所营造的由形象、色彩、声音、视频等构成的综合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倍感真切,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对于如何在中学语文课堂中正确使用多媒体,许多老师的理解还存在着一些误区。有些会用多媒体的教师滥用多媒体,在许多观摩课上,学生看录像、听音乐、谈感想,似乎“有声有色”,热热闹闹,却往往成了中看不中用的“作秀课”。有些不会用多媒体的教师则干脆不用多媒体。

5.将愉快教学庸俗化。许多教师为了片面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把语文课上成了音乐、美术、体育的大综合,甚至整节表演闹剧。殊不知,学生的身心愉悦决不等于简单的大脑兴奋。

三、新课改中误区的原因分析

1.有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精神的理解还在浅层次上,教育理念存在问题。有些老师一提到“新课程”,就认为必须“否定传统教学”,其实这种理解是极片面的,传统教学中的一些手段方法都是经过长时间的检验留下来的,其存在就意味着它本身的正确性。

2.新课程标准下的评价体系与现实的矛盾——片面追求分数。既然课改是着眼于学生的和谐发展,那么就应该突出强调学习过程。但实际情况则并非如此,教育评价的主流不是走向“过程与结果的”整合,而是片面追求考分。

3.部分教师素质低下,自身经验不足。

4.大班额直接影响新课改的实施。

四、 新课改中误区的解决对策

1.教育理念要变。新课程要作好与传统教学的对接。

2.师生关系要变。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3.教学策略要变。

(1)在自主学习中,尊重和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等于在教学过程中弱化教师的作用。

(2)在合作学习中,把小组中的不同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要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要加强合作学习的指导和监控。

(3)在探究学习中,让学生“动”起来是改革的一个目的,是一个好课堂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4.评价方式要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我们应领会并实施这一精神。

5.倡导终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6.加强硬件建设,优化教育环境。

以上所述课改中诸多误区的出现,不足为怪。只要我们坚持新课改理念,以严谨的、科学的态度去贯彻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实践、探索和反思,积极注意防止种种与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有出入、相背离的不正确的倾向发生,语文教学繁花盛开的春天必将到来。

猜你喜欢
误区新课程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圆锥曲线学习中的六种误区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解析几何常见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