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和谐氛围 构建理想课堂

2009-11-05 08:53陈德名
甘肃教育 2009年19期
关键词:生物课堂氛围互动

陈德名

〔关键词〕 氛围;生物课堂;探索;互动;兴趣

〔中图分类号〕 G421〔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10(A)—0021—01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调。”这就说明充满丰富感情色彩的课堂教育活动,总能打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心理交往的渠道,形成真诚、信任、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

一、营造和谐的课前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舞。”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认知规律等方面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焦点,根据学生认识“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物、实例入手,采用做实验、讲故事、听音乐、做游戏、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营造和谐、生动、有趣的课前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思维的能动性。

二、进行和谐的教学互动,让学生感受学习的意义

努力构建和谐的教学互动环境,让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真正感受学习的意义,从而共同成长。在课堂上,教师应站在学生的中间,变为学习的参与者,让学生成为整个学习过程的主宰者。学生按4~6人分组活动,共同研讨,解决教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在这期间,学生学会了接纳他人。例如,在教授 “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一节时,教师先请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两栖动物的生态环境”,然后让学生带着以下思考题阅读课文:①看:青蛙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②听:青蛙在什么季节鸣叫?鸣叫的是雌蛙还是雄蛙?③思:雌蛙与雄蛙抱对有什么意义?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对两栖动物产生感性认识,亲身感受到两栖动物和其他生物在自然环境中和谐生活的美景,学生融于自然之中,理解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生生、师生在愉快环境中的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用赞许、宽容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让每位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组织和谐的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指出:“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在于体会到智慧能统帅事物和现象。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述,这样能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授“植物种子的萌发”一节时,教师组织了如下自主探究活动:①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根据学生生活经验和已学知识提出问题: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外界条件?学生自主结合成探究小组,交流讨论,进行大胆猜想,提出假设。②确定探究主题,制定探究方案。探究小组根据猜想,设计对比实验,教师指导学生从实验内容、探究目的、材料用具、方法步骤等方面完成实验报告。③学生自主选取培养皿、吸水纸、标签、清水、各种植物种子(花生、黄豆、玉米、绿豆、西瓜子、松子、莲子)等材料为实验做准备。④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利用1周左右时间,由各小组组长组织完成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完成书面实验报告。这样,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线,以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为核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猜你喜欢
生物课堂氛围互动
学习共同体视域下高中生物课堂的“问题教学”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奥巴马与劳尔本周“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