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焕
初中生的厌学症在近几年里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一个令社会、学校、家庭都十分担忧和关心的问题。同时,这也是初中生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危害性的问题。我校曾对9名痴迷电脑网络游戏的学生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这9名学生痴迷电脑网络游戏的原因都无一例外地是因为厌学而引起的。作为学生的教育者和监护人,我们应深入地探究学生厌学的根源,寻找对策。
一、学生厌学情绪产生的内在因素和外部原因
首先,内在因素方面:有的学生缺乏对学习难度充分认识的心理准备,对发现知识、了解知识、掌握和运用知识的难度估计不足或认识不深,一旦遇到困难便知难而退,由此滋生厌学情绪。有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或学习方法不当,经过多次努力得到的却总是低分和失败,并长时间受到社会的偏见、家长的漠视、教师的批评、同学的歧视,逐渐形成学习无效果、自己是学不好的“差生”等观念,感到自卑、无能和失去信心等,如此恶性循环,不可避免地产生厌学情绪。部分家境贫苦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也是易产生厌学的原因之一。有些学生原来成绩较好,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内容的加深和生活学习环境的改变,心理适应能力差,在挫折和失败面前无法正视自己,逐步丧失自信心,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其次,外部原因方面:
1. 社会的负面效应。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和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新的“读书无用论”死灰复燃。“分配不公”“大学生就业难”“国企破产”“失业率上升”和媒体曝光及民间传闻的腐败案件等,从不同角度给初中生以负面影响,动摇其学习动机和信心,诱使其产生学习无用和厌学的情绪。而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不能有针对性地加大宣传力度,只是乏味地进行传统空洞的说教。学生对社会的抵触心理导致逆反心理,进一步发展为厌学情绪。
2. 教学的滞后性。二十一世纪是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信息铺天盖地令我们措手不及。而我们的教学在某些方面却没有前进多少,仍停留于原有的水平。有位老教师在调研中感叹“十多年前这样讲,十多年后还是没有多少变化”。这种脱离实际的教学显得枯燥乏味,难以打动学生的心,不易引起他们的共鸣。另一方面,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和教师自身素质的限制,有些教师只教书不育人,只重知识的传授而轻思想品德教育,重文化素质的提高而轻心理素质的培养,久而久之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3. 教师教育方式不当。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意无意地产生一些失误,如考试分析时对排名次的过度强化、个别辅导的亲疏之分、课堂教学中的否定倾向、日常教育中的言辞偏颇,导致对学生自信心、自尊心的伤害,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4. 学习负担和压力过大。现在的初中生,学习压力和负担之大是无须讳言的。一个认真的初中生,每天的学习时间不低于11个小时。这种压力和负担,对于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期的初中生来讲是不适当的,极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
二、有效矫治学生的厌学情绪
(一)激发兴趣
1. 优化教学手段。尽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模型、标本、录像、幻灯、投影、多媒体等提高直观效果。
2. 结合实际。教学中尽量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自然现象、工农业生产实践、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等,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
3. 体验生活。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小课堂与大社会结合起来,让学生认识书本知识、基本技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把他们的兴趣转移到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上来,使他们学有所得,学有所益。
4. 树立大学习观。引导学生树立大学习的观念,让学生明白唱歌是学习、打球是学习、练字是学习、画画是学习。只要用心,一切皆可学习;只要快乐,一切皆可学进。这样使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长处,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二)减轻负担
1. 重思维方法,轻题海战术。我们必须放弃题海战术,应着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上扎扎实实下功夫。我们不能只满足教学生会做一道道题,关键要教会他们思维的方法,掌握解题的思路、方法、步骤,提高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2. 重能力考查,轻频繁考试。单元考、大小考、期中考、期末考、会考,名目繁多,考得学生晕头转向,加大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收到的实际效果却不太理想。我们必须改变频繁考试的做法,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摆在首位,真正地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样才能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3. 重书本基础,轻课外杂书。现在很多教师搞题海战术,要求学生购买很多的课外杂书。其实这些书在内容、编撰方面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缺陷,并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主要知识食粮。如果学生和教师在这方面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只能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并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所以应以书本为基础,吃透教材 ,教透教材,学透教材。
(三)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引导学生积极的交流。与老师交流,一方面能够学习知识,另一方面让老师对学生有所了解,从而在“暗示”心理的作用下调整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与激励,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的效果。与家长交流,可以让家长真正了解子女在学校的各项情况,从而使家长不断调整对子女的要求和评价。与同学交流,能够让学生在群体中体验各种各样的快乐,从而使本我与自我和超我相适应。
(四)鼓励学生自我努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克服困难的能力,培养意志品质,树立远大理想,在挫折中取得经验,不断成熟起来。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挫折时,告诉学生应当把挫折看做是一种磨练自己的机会,面对困难敢说“太好啦!”“我能行!”一旦发现学生在挫折面前有所退却时,就让他们提醒自己:再坚持一下就是胜利。也可以指导学生用英雄形象、名言警句(激励性的)、歌曲来勉励自己,从而战胜挫折,做学习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