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跨国公司第三季度的机构流失现象大大改观,流动指数骤降至30%
毫无疑问,跨国公司们仍然押宝于中国重归繁荣,其背后是中国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央行最新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显示,2009年8月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余额为18.1万亿,环比新增1187.54亿元,新增幅度创近9个月来新低,相比7月新增外汇占款2205亿元则大幅下降近50%,但值得欣喜的是,外商直接投资环比则呈现增加态势。
在经历连续10个月的负增长之后,中国实际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同比增速终于在8月份开始转正。9月15日,商务部公布数据显示,8月份实际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为74.99亿美元,同比增长7%,一举扭转了FDI连续10个月下滑的局面。
本刊以北京为样本的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第三季度,跨国公司虽然仍然面临着动荡和不确定性的境况,但相比于第二季度,流动指数略微下调。
根据我们编制的“外企员工流动指数”——指数变动以百分比显示,如果数值越高,说明变动状况越剧烈,人员流失情况比较严重,或者是需求市场不佳,人员增加缓慢;数值越低,说明变动幅度比较小,人员需求呈现上涨趋势。(2009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的外企流动指数发布请见本刊2009年5月号、7月号)
如图一所示,2009年第三季度,跨国公司在北京地区的人员变动指数为83%,相比较于第二季度,出现了企稳态势。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人才流动还没有较大恢复,但是企业招聘凸显出储备人才的味道。
在我们的采访过程中,一家德国医药企业的人事总监透露,该公司自2009年以来,对于中高端人才有着极其旺盛需求,主要原因来自于公司总部对于中国区加大投资战略的确定。因此,人才流动的高变动率在某种意义上,也说明了市场供需的活跃性。
从总体上看,2009年第三季度,跨国公司在北京地区的人才需求量,出现了增长趋势。根据统计,第三季度的新增员工总量为4万余人,相比第二季度增长了17%,其中8月份的新增量近2万人;在人员流失方面,今年第三季度,跨国公司在北京地区的员工缩减总数为35000余人,比第二季度增加了15%。业内人士分析,目前,跨国公司在人员使用上出现了一些新迹象,即提高了实习生的数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员的流动速度。
在今年中国经济率先复苏的大背景下,中国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进一步提高。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7月22日发布的《世界投资前景调查(2009-2011)》,接受调查的241家跨国公司在FDI目的地选择上,中国仍然成为对外资最具吸引力的国家,其次分别是印度、美国、俄罗斯和巴西。
在我们的调查中,2009年第三季度,跨国公司出现了投资回流现象。根据我们编制的“外企流动指数”,如图三的“2009年(1-9月)外企流动指数”以及如图四的“2009年跨国公司流动指数”,跨国公司的机构流失现象出现了乐观局面,并且呈现下降的态势,尤其是进入2009年7月份以来,机构流动呈现拐点,这也使得第三季度整体流动局面大大改观,该指数仅为30%,这意味着新增企业和撤离企业的比例为3:1。
比如在中国扩张速度一向不算太快的沃尔玛,今年开始疯狂扩张,仅截至今年9月,其新开店数量已经达到35家,较之往年年平均开新店10多家到20多家,其今年的扩店速度起码提升了40%以上。分析表示,全球经济复苏的趋势,使得跨国公司巨头们补充了元气,并拥有了进一步扩张的野心,这也使得他们具备了再次扩张的资金实力。大部分的跨国公司都表示加大对于在华市场的投入,并积极在如北京、上海等重要城市设立分支机构。
从图四的数据看出,2009年第三季度的外企流动指数仅为30%,震荡幅度远远低于第二季度的75%,与2009年的第一季度流动情况接近。业内人士分析,进入2009年第三季度以来,企业的流动情况有所减弱,主要的流失原因来自于:一是企业并购,二是企业为节约成本而收缩业务地域范围,导致一些数量不多的分支机构的关闭。
尽管世界500强在华投资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子及通信设备、机械、交通运输设备、化学制品等资本密集或技术密集的行业。但从我们的调查数据汇总显示,如图五,2009年第三季度,消费、传媒以及房地产等人员密集行业的新增人员最多,占到了外企总体新增人员的30%。
相比较2009年于第二季度,能源行业的人才需求量在第三季度出现了迅猛涨势,而被人们视为热门的金融和IT行业,在第三季度的人才需求量分别为10%和15%;在2009年上半年需求最旺盛的医药行业仍然是最热门行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