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服务的推手

2009-11-04 09:23冯嘉雪
中国新时代 2009年10期
关键词:会员协会人力资源

冯嘉雪

在北京外企服务集团成立30周年之际,中国对外服务工作行业协会迎来了自己20岁的生日。30年前,北京外企服务集团凭借勇敢的开拓精神,成为我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NO.1;20年前,包括北京外企服务集团在内的几家专门向外商驻华企业和机构提供雇员服务的企业联合起来,在全国范围内缔造了一个崭新的服务领域——中国对外服务工作行业

与国内大多数行业协会是在机关、部委调整过程中“派生”而出不同,中国对外服务工作行业协会的成立从一开始就与众不同。

“我们是真正自下而上、自发组建的协会。”坐在协会位于北京城市宾馆21层的会客室里,中国对外服务工作行业协会秘书长赵乃真对《中国新时代》说。

在客厅南侧的墙上,挂着一张巨幅照片,那是协会1989年12月15日成立时举办庆祝大会的纪念照。在北面的墙壁上,挂着几幅领导题字,其中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题的是:“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改善我国投资环境”。

改革开放之后,为了满足大量来华拓展业务的外国商社的需求,中国各开放前沿城市相继成立了对外服务公司。随着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各地对外服务公司的数量也不断激增。这些散落于各大城市、从事特殊人力资源服务的企业希望彼此能加强联系与沟通,因此便有了中国对外服务工作行业协会(以下简称“外服协会”)的诞生。

谈及协会的宗旨,赵乃真说:“服务会员单位,促进行业发展”。在这样一个协会中,需要的不是官本位思想,而是积极为会员服务的真诚与热情。

在过去的20年中,外服协会和对外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共同经历了别样的成长过程。在与会员企业一起应对挑战和竞争的过程中,外服协会自身也在发生转变:从传统的服务型组织转化为学习型组织、会员的顾问、国际同业组织的战略合作伙伴以及改革的倡导者。

面对时时变幻的市场形势和日益加剧的竞争压力,赵乃真充满信心地说,“我们会员企业所从事的服务行业是个朝阳产业。”

今年9月5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公布了2009年中国企业500强名单,外服协会的会员单位也榜上有名: 北京外企服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排在第429位、世博集团(上海对外服务有限公司是其直属单位)名列414位。

对于协会旗舰企业的首次上榜,赵乃真在欣慰之余表示,“我们也应看到国内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与国际同行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现在国内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依然存在规模小、服务产品单一化、服务缺乏规范化、标准化等问题。“我们的会员企业应该更多地接受国际先进理念,学习国外同行的先进经验。”

在目前的外服协会中,还有没有外资公司会员,赵乃真向记者透露,已经有几家国际知名的猎头公司向协会递交了入会申请,他们也在斟酌之中。

“下一步,协会将接纳这些外资公司。”赵乃真说,一方面,他们希望自己的会员企业“走出去”发展,同样,在面对外资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时,也应怀着一种开放的心态。“另外,这些外资公司在加入协会之后,必须像其他会员一样,遵守我们的行业公约——这样才能做到全行业的真正统一和规范。”

20年的变迁

“我们的协会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在经过10年的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开始高速运行,而人力资源服务的蓬勃发展又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赵乃真说。经由北京对外服务公司倡导组建的外服协会,成立之初时的宗旨就是“服务外商、规范运作”。

经过20年的发展,尽管“服务”的宗旨从未变过,但就像一个日渐茁壮的孩子,外服协会也经历了一番由小到大的历程。

起初,协会的会员单位只有十几家,而今天这个数字已经突破了130家,遍布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不仅是单纯的数量增加,会员的服务领域也在不断扩大。从2001年起,北京外交人员人事服务公司、北京外航服务公司的加入,使得协会会员不再只是为外企服务公司服务,又将服务领域扩展至外事服务和外航服务。外事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外国驻华外交代表机构、国际组织和外国驻京新闻机构,而外航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外国航空公司的驻华代表处。

在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引导下,众多会员企业提供的服务产品也在不断丰富,并开始由低端走向高端。从最初只是简单地提供司机、文秘、翻译,丰富到人事服务代理的多种项目,甚至还包含物流等新服务项目。同时,服务对象也不再仅仅针对驻华代表机构,而是开始在市场中寻找更多的目标,从三资企业到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服务的地域也不再囿于一省一市,而是跨地区、跨省际,甚至走向海外。

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业务范围的拓宽,会员企业的规模以及营业额也在不断增长。现在外服协会的三大旗舰企业——北京外企、中智公司、上海外服,每家每年提供服务的员工数量都在40万左右,年营业收入都在100亿元人民币以上。目前全行业的总收入每年都保持着30%的提升速度。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市场的大门日渐敞开,地域限制的藩篱被逐渐打破,同时,各项政策法规也在不断调整之中。每当会员企业面对一些重大问题或面临生存危机时,外服协会都会在第一时间出面组织协调,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市场竞争的加剧,反而使协会与会员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了,会员对我们的期望以及依托感也更强了。”赵乃真说。

服务的本质

面对众多的会员企业,赵乃真表示,协会一直在努力扮演好“代言人”、“组织者”和“协调者”的角色。对于身处激烈市场竞争的会员企业而言,生存是第一位的,因此协会的服务归根结底,就是要不断帮助会员维护发展利益,扩展生存空间。

1989年底,协会成立之初,众多外服公司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即美元兑人民币的比率不断升高,人民币的不断贬值开始严重影响到对外服务公司的生存。对此,外服协会向国家有关部门争取,并最终获得全行业以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作为收费计价标准的批复,使会员企业得以规避汇率风险,保证了合理的服务收益。

但由汇率引发的问题并没有就此完结。在1994年我国外汇汇率并轨期间,外商与各家对外服务企业在收、付费汇率这一问题上产生了极大分歧。此时外服协会出面与外国驻华商会展开交涉,在外经贸部和贸促会的支持下,谈判成功,又一次维护了行业的整体利益。

随着各地对外服务公司数量的不断增加,一个新问题逐渐显现:行业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政府有关部门在监督中缺乏相应的管理、衡量依据。因此在1992年,外服协会协助国家物价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制订了(1992)价涉字96号文件,使对外服务行业有了统一的收费标准。

1998年,在国家物价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指导下,协会组织会员企业讨论、制订并推行行业内部涉外人力资源服务业务经营自律规章、对外商聘用中国员工收费标准以及享受福利服务项目的规范等文件,进一步加强了行业规范。

2003年,协会向国家税务总局请示,解决了会员单位代收代缴“四险一金”以及代发工资、福利等费用被列入收入范畴征收营业税的老大难问题,为会员单位直接增加了经济效益。

除了维护会员企业的商业利益,统一行业规范,外服协会多年来还一直密切关注与会员企业息息相关的劳动法的颁布和实施,并应邀参与了新《劳动合同法》的制定过程。

1995年,协会按照当时国家颁布的《劳动法》组织了专门的行业会议,研讨并制订了统一的对外劳务合同文本。此后,为适应劳动法实施细则和各项保险政策法规的出台,协会又在1999年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了聘用中国员工的合同。

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根据《劳动法》的规定,起草了《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由于该司法解释的有关条款与对外服务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外服协会特意组织、听取各会员企业的建设意见,并邀请最高法院的有关人员出席研讨会。

当外服协会了解到新《劳动合同法(草案)》送审稿的调整力度较大时,又立即组织了由北京外企等公司法律部人员参加的讨论会。在2005年5月形成了针对劳动合同法(草案)的《送审稿意见》,并递交给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此外,对新《劳动合同法》中涉及派遣企业条款的修改和完善,协会更是投入了大量精力。在广泛征求会员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意见后,协会向国家有关立法部门提交了协会的修改建议。2006年2月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专门来到外服协会,认真听取了协会对《劳动合同法(草案)》的意见和建议。

“对于新《劳动合同法》的制定,我们花了3年的时间展开大量调研,多次组织各类研讨会,听取会员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意见。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法制办、全国人大法工委都主动与外服协会联系,征求我们的意见。”赵乃真说,而最后“劳务派遣”能出现在劳动合同法第五章第二节之中,也是协会和所有会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这意味着劳务派遣被赋予了法律地位,我们会员企业的生存空间得到了合法的保障。”

及时的应对

除了密切关注相关政策法规的变化并及时向会员企业传递信息,任何将影响会员企业生存状况的“风吹草动”都不会被协会忽略。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就是对外服协会应对能力的又一次考验。

此次全球性的危机使以对外人力资源服务为主业的企业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外服协会在这场危机爆发之初,就保持了高度的敏感性。

“在2008年9月份,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不久,我们就提出要‘集中行业智慧,引导会员单位,克服金融海啸。”赵乃真说,协会决定,将分析金融危机下的人力资源服务作为当时协会的工作重点。

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初,外服协会分别在北京、上海、深圳组织会员座谈,针对几个月的连续讨论和分析,协会最后将此次危机给行业带来的问题归纳为招聘需求下降、裁员情况增多、整体效益减少、资金风险加大、业务开发困难和运营成本提高六个方面。

同时,协会为会员企业开出了八条对策,包括强化风险管理,例如对客户实行按行业分类,加强走访分析,建立客户信用等级,特别对客户在当前形势下的资金状况与支付能力随时注意了解和评估,以避免亏损,降低风险;适应政策变化,由于国家已出台不少改善民生、促进就业的政策,而其中很多内容都与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经营相关,因此会员应灵活利用,不断增收节支;此外,会员还应调整产品结构,不断吸纳人才,为企业发展创造条件,开发诸如法务代理、法规解读、物流代办等新项目,围绕各自的战略整合资源,通过产品结构的调整来冲抵影响,扩大效益。同时,协会还提出主动寻找商机,密切客户关系,加强联手保护,抓紧自身建设,主动建言献策等建议。

竞争与规范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推进,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尽管国家没有出台新的政策规定,但涉外服务市场还是打破了由少数对外服务公司“专属经营”的局面。有些地方已不再只有一家指定公司独家经营对外人力资源服务,有的城市由各部门批准建立的外事服务公司甚至多达十几家。与此同时,国外常驻机构私自设立和聘用中国雇员的现象也越来越多。面对市场一度出现的混乱局面,外服协会曾向有关部门反映当时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尽管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对外承诺中,不包括涉外人力资源这一块,但外服协会却认识到,市场的开放、外资公司的进入,已是大势所趋。在协会常务副会长安成信看来,随着投资环境的优化,外资公司大量进入中国,也给我们的企业提供了机会。因此,外服企业应积极扩大服务领域,发展壮大。同时,还要加强联合与合作,包括与国内外人力资源机构的合作,以增强力量、优势互补。

“过去,外服企业依靠政策保护形成了垄断经营,但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外服企业就要开始市场化、规范化、标准化运作。”赵乃真说。

其实,随着外资公司对中国市场的逐渐熟悉,他们对外服公司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协会建议会员“明确业务重点、调整产品结构、丰富服务手段”,同时还要适应新经济形势,沿着多元化、集团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其中,多元化包括向旅游、物流、贸易方面的业务渗透;集团化主要向分公司、子公司、跨行业、跨地区发展;国际化则要求企业具备“走出去”的战略眼光。

目前,北京外企、上海外服等几家领头企业已积累了20-30年的外服经验,在市场上树立了品牌和声誉,但由于人力资源概念在我国存在的历史不过30年的时间,因此与那些全球500强的国际同行相比,我们的企业还存在天然的“代差”。

虽然受政策限制,目前外资人力资源公司在中国从事的还主要是高级猎头业务。但在雄厚的资金实力、领先的信息技术支撑下,他们充分发挥了服务流程严谨、规范的优势。近两年通过投资或收购一些民营公司,这些外资公司也加快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有业内人士预计,在未来的十几年内,中国将出现以跨国猎头公司为背景的全新的国际化、综合性人力资源大型公司,形成覆盖全中国甚至全球的一站式工作平台。

相对而言,“我们还没有一家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型企业。”赵乃真认为,这其中,人才问题是制约对外服务企业技术、服务、管理水平提高的根本原因。而外服协会当前能做的,就是帮助企业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涉外人力资源服务体系。

为了完善对外人力资源市场体系,规范对外人力资源市场经营秩序,全面提高外服行业的服务质量和竞争优势,外服协会在2004年9月制订并出台了《中国对外服务工作行业协会公约》作为全行业的行为规范,随后还建立了“公约实施轮值工作小组”以监督公约条款的落实情况。

为了推动人力资源服务标准以及外服行业标准的制定,从2008年起,外服协会曾多次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有关部门进行会谈,表达了愿意参与相关服务标准制定的意愿,并得到了对方的肯定和支持。

赵乃真告诉记者,协会认为目前制定行业服务标准的时机已经成熟。为了尽快加入中国人力资源服务标准技术委员会并承担任务,他们已成立了标准化建设工作小组。

“制定与实施人力资源服务标准的根本目的是促进行业的规范发展。”赵乃真表示,通过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协会希望能促进会员经营的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诚信化,从而实现会员追求的“完善管理水平,提高服务质量,扩大经济效益,增强竞争优势。”

猜你喜欢
会员协会人力资源
娄底市翻译协会简介
会员之窗
会员之窗
会员之窗
会员之窗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
人力资源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