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波
一、引言
河南是农业大省,县域经济的地位十分重要。截至2007年,河南县域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83%,GDP约占全省的68%(该数据不包括市辖区)。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河南县域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县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也在迅速拉大。1988年,河南省县域经济人均GDP的标准差仅为223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到2007年这一指标已经增长到了2560元。本文要分析的是,作为同一省域内的经济体,河南各县域经济有着相近的发展基础,是哪些因素让这些经济体在近些年来差距迅速拉开。讨论该问题的意义在于把握河南县域经济的发展特点和发展路径,为加快河南县域经济的发展和调控县域经济差异提供科学依据。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各地区(经济区或行政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拉大是普遍现象。有不少学者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李桢业(2006)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影响长三角县际经济状况高低的因素是人口密度,人口密度越大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并指出财政补贴在短期内不会有助于县际差异的缩小。欧向军(2005)运用基尼系数和广义熵指数的分解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县域经济差异的演化进行了结构分析,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前影响县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第二产业的差别,90年代后是第三产业的差别,即90年代之前县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第二产业发展水平高度相关,90年代后则与第三产业发展水平高度相关。仇方道等(2004)以GIS技术为基础,分析得出影响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市场化程度、经济政策原因、经济结构因素、文化观念因素和投资软环境因素。樊新生等(2005)分析了河南省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化过程,得出工业发展的水平差异是影响河南省县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原因。雒海潮(2006)运用GIS技术,得出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成因有:区域发展战略、资源条件、区位优势、市场化程度。
这些文献为分析河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有益的思路。本文的研究逻辑是:提出河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因素的三个理论命题,然后用面板数据模型检验这些命题,并得出研究结论和相应的政策含义。
二、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因素的三个理论命题
1978年以来,河南县域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是市场体系的逐步形成和完善、县域经济和市域经济的分工与协作、工业化的推进,这一背景为本文的三个理论命题提供,思路。
命题1:县域人口密度是影响河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人口密度越大,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愈高,反之则愈低。
我国从1978年开始了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因此不断提高。与市域经济不同。县域经济较少参与外界的经济交往,是一个相对内向和封闭的经济系统。特别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县域经济的经济活动主要是为自己系统内的家庭和组织服务。这样,这一经济体系自身的人口密度会影响到本地市场的形成和市场规模的大小,也直接影响分工的水平,进而影响到县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亚当,斯密(1776)指出,市场规模通过影响分工程度影响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来说,市场规模越大,分工就越细,经济发展水平就越高,而人口密度过小会削弱市场一体化形成和阻碍经济扩散。因此,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个人口密度越大的县域经济,其本地市场的形成会较早。而市场规模会相对较大,特别在经济发展和市场发育的初期,这一因素尤为重要。基于此,提出命题1。
命题2:河南各地区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会显著影响辖区内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所辖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反之则愈低。
我国行政区的划分与实际分工协作形成的经济区不尽相同,但在多数地区是重叠的。一般地,一个地级地区都有一个中心城市,其周边会有若干县级市和县、乡、镇,它们之间有非常紧密的经济联系和分工协作关系,形成一个经济系统。县域经济体给中心城市提供原材料和劳动力,以满足市域经济生产发展的需要;同时,由于城市的区位优势和技术、资金、人才优势,市域经济体为县域经济提供生产生活资料、科学技术、商贸流通等方面的支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就业岗位,为农产品提供市场需求,从而实现对县域经济的带动和技术的扩散。中心城市的带动效应和扩散效应,会使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高度相关。在县域经济发展的初期,这个因素非常重要,但随着县域经济外向度的提高和对处联系的拓宽,这一因素的影响会有所减弱。基于此,提出命题2。
命题3:河南各县域经济工业的比重是影响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重要因素。工业的比重越高,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反之则越低。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虽然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但工业化程度和工业发展水平仍较低。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依然处于工业化进程当中。河南属于比较落后的中部地区,工业化发展水平更低,且仍处在工业化进程的初期和中期阶段。根据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来看,工业化初期和中期是工业化比重迅速提高的阶段。也是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阶段。因此,河南各县域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业发展水平:某个地区工业发展快,经济发展水平就高;某个地区工业发展慢,经济发展水平就低。基于此,提出命题3。
根据以上的理论命题,结合河南省的实际情况,我们设立如下变截矩面板数据模型:
Inagdpit=α0+β1popdenit+γln citygdpit+δindustryit+α1+uit
其中,下标i表示县域经济单位,t表示年份;agdp是被解释变量,即人均GDP,用来衡量各县级经济单位的经济发展水平;popden、citygdp、和industry是解释变量,分别指人口密度、中心城市人均GDP和县域工业产值比重:表示非观测效应:为随机误差项。
为了使各年的数据有可比性,我们按1988年的价格水平,对数据进行平减处理,以剔除物价水平变化对各经济变量的干扰。1988-2007年,河南省县域单位数量发生了一些变化,1988年各县域单位为117个,2007年这个数字降到109个。为保持数据的连续性和可比性,笔者的观测对象以2007年的109个县域单位为准。
三、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一)相关性分析
本文首先对研究的几个变量做相关性分析,为计量建模分析做初步的准备。结果见表1。
从表中可以见看出,县域经济人均GDP和所在中心
城市GDP在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人口密度、工业比重和县域经济人均GDP在5%的水平上显著相关。三个解释变量之间,除了工业比重和所在中心城市GDP之间的相关性较强外,其它的相关性均不强。
(二)线性面板模型的估计和结果分析
变截矩面板模型的基本形式是:Yit=γi+X'it+uit。γi被称为个体效应,uit被称为特质误差项。静态面板模型有多种估计方法,最常见的是固定效应估计、随机效应估计、混合最小二乘法和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法,
若把γi视为和观测到的解释变量Xit相关的观测不到的随机变量,选用固定效应模型(FE)是合适的,若把γi视为和观测到的解释变量Xit不相关的观测不到的随机变量,则选用随机效应模型(RE)是合适的。区分FE和RE需要用Hausman检验。混合最小二乘(POLS)估计面板数据模型需要满足较强的假定,当时间跨度较长时,这些假定很难得到满足。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FGLS)主要是为了解决面板模型存在的异方差问题。
本文的考察对象是河南109个县域经济自身,不是从一个较大总体中抽取样本,并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因此,采取固定效应模型估计法是合适的。由于横截面数据相对较多,而且各县人均GDP方差较大,为解决异方差问题,可以采用FGLS方法估计。
一般来说,面板数据模型可以缓解但不一定能够完全消除内生性。在本文所建的线性模型中,各县域经济单位的初始条件和资源禀赋越好,其经济发展水平就越高,但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计量模型把这些因素都归入了随机误差项中去。而初始条件和资源禀赋条件与一个地方的工业比重紧密相关,即COV(industry,u)≠0,这使模型产生了内生性,导致参数估计可能会产生偏差。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需要采用工具变量解决工业比重这个变量带来的内生性,从而得到满足一致性的估计量。这个工具变量要满足两个条件:(1)与工业比重相关性较强:(2)与误差项不相关。在面板模型中,工具变量可以直接采用被解释变量的滞后值,本文用被解释变量的滞后一期的值作为工业比重的工具变量,运用IV-FE方法进行估计。检验工具变量的有效性一般用sargan检验。表2列出了POLS,FE,RE,FGLS,IV-FE五种方法得出的估计值。
从表2可以看出,无论用哪种估计方法,三个解释变量都是显著的,这就证实了我们提出的三个理论命题。从表中还可以看出以下两点:一是当用Hausman检验来确定模型该选用FE还是RE时,拒绝了随机效应假定,这表明,和RE相比,FE的结果更可靠。二是当用被解释变量滞后一期作为工具变量估计固定效应模型时,Hausman检验拒绝了IV-FE与FE的系数没有系统性差异的原假设。同时,Sargan检验也证明了工具变量的有效性。这表明,工业比重是内生的,运用被解释变量滞后一期作为工具变量较好地消除了内生性偏误。因此,IV-FE估计的结果更为可靠和稳健。
实证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其他变量之后,县域单位的人口密度对人均收入有显著为正的影响。同样,所在地区中心城市的人均GDP和县域经济的第二产业比重均对县域单位人均GDP有显著的正影响。具体而言,控制了其它变量,所在地区中心城市的人均GDP每提高10%,县域经济的人均GDP提高2.02%,县域经济体的第二产业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县域经济的人均GDP提高0.443%。
四、结论和政策启示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本文的实证研究结论:(一)人口密度通过影响市场的形成和规模,影响了河南各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二)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状况与其所在地区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高度相关;(三)现阶段河南县域经济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工业差距所致。
要加快发展河南县域经济,需要做到:(一)为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应加速县域经济的城镇化进程,吸纳更多非农人口进入城镇生活;与此同时,还要加快体制创新,促进生产要素在市域和县域之间流动;(二)壮大市域经济,逐步建设一批外向型的现代化城市,扩大城市经济辐射的空间范围,提高市域和县域经济的协作水平,从而提高对县域经济的带动能力;(三)现阶段,通过加速工业化而不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来实现县域经济的发展对河南更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