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水画的笔墨与境界

2009-11-04 02:33张叶露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9年9期
关键词:精神内涵审美价值笔墨

张叶露

摘要:中国山水画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中国文人以笔墨表现自然、表现意境、抒发情怀的载体。中国山水画从唐五代,到宋元明末,每一个山水画作者无不讲究笔墨和意境,二者即是创作的两个方面,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笔墨是山水画的命脉,意境则是山水画的精神内涵,是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 笔墨;意境;审美价值;精神内涵

中国的山水画从诞生时起就渗透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自然、对人性的看法在山水画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中国山水画讲究的是寓意、抒情,追求的是形神兼备、天人合一。它是画家情感和理智跟自然景观撞击而产生的火花,它比自然景观更绚丽、更诱人,更具震撼力。中国山水画创作者极注重象外之意,要求作品既含情又寓理,给人以画外联想。唐代画家张璪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宋代郭若虚说“画乃心印”,“发之于情思,契之于绢楮”。证明历代山水画家都是以抒发自我情怀为目的,在艺术表现上强调借物咏志,倾泄胸中逸气的主观情绪。如,古代逸士的山水画,多以表达“出尘”之意的清高;他们不止歌颂山水之美,重要的还在于以意象的景物之貌表达“不染红尘”的逸人雅士心境,是以景寄意,以毫写心的。每一幅山水画,都是作者综合审美观念的体现。

翻阅清四王、明四家、元四家、南宋四家、五代北宋山水画集……就如同自己的心灵渐渐走进了一条穿越美术史长河的时间隧道,它使你立刻思接千载,进入到一种观察、理解、咀嚼和品悟前辈先贤的环境,并能与你所崇敬的大师促膝对话,或顶礼膜拜或五体投地或悲喜交集,并不时聆听八大的叹息,感受渐江的孤高,领略北宋的雄强,叹服元人的境界。清末民初中国的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其名作《人间词话》一书中雄视万里,乜斜古今,提出“境界说”。并认为“明月照积雪”、“长河落日图”此种境界,可谓千古壮观。静安先生所例举的诗词的体格与气象也正应同了传统山水画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北宋山水层峦叠嶂、长松巨壑的崇高气象;南宋山水的水墨淋漓、平远函深又隐含悲凉之气;元人山水的萧散简远、禅意绵长,都令每一位品读者为之倾情,为之怦然心动,感慨系之,这便是山水画的意境使然。

丰厚的传统给我们带来了自信与荣耀,也使我们感到掌握它的艰辛与不易,更使我们意识到发展它的责任与使命。继承与创新始终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我们既不能因循守旧,也不能我行我素而漠视传统。在过去的100年中,中国传统的山水画经历了中与西,新与旧的矛盾冲突,在内忧外患之中面临着其固有价值的重新认可与定位。在理智与情感、垂死与新生的强烈撞击中,逐渐获取变革的机遇,使原本衰竭的躯体经过固本、嫁接、修枝剪叶而逐步挺拔旺盛起来,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这其中饱含着徐悲鸿、林凤眠等大师的努力与汗水,但同时亦不能忘却固守阵地、捍卫尊严的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等先辈。正是这些大师们在两条战线上并肩作战,既拭去了传统的蒙尘,亦探明了今后的蹊径。做画家不易,做大家更不易,他们的一生都是在拼争与悲吟,奋发与痛苦中艰难前行,在艺术上那个纷繁复杂、泥沙俱下的时代而“独持偏见,一意孤行”。

面对着浩繁的古代山水画史,我们起初感到敬畏,继而感到茫然,最后感到的是一丝惶恐。传统山水画由六朝发端到唐代的繁荣,再由北宋至元初,可谓六法齐备,境界全出,登峰造极。明清的发展也只是这种大势的延续,而逐渐走向固步自封、陈陈相因,呈强弩之末的态势。只有孤行者石涛发出了“我自用我法”、“笔墨当随时代”这等振聋发聩、惊世骇俗的呐喊,而使萎靡不振的画坛呈现出一片绿意。石涛不但没有摒弃笔墨,而且主张“一画之法立而万物著全”,道出笔墨源于生活又高于自然,以其生“搜尽奇峰打草稿”来实践自己的理想。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对自然万物充满智慧和创造性的阐释,是一种独特的追求审美价值的情感活动,这种情感活动留下的痕迹就是笔墨。笔墨在表现自然的同时更是抒发情感、意念、精神的载体,所以闪现着东方文化智慧与精髓的笔墨当为山水画创作的第一要素。董其昌在其《画旨》一书中曾说:“以境之奇怪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决不如画。”宋元以降,确立了笔墨在中国画创作中的主导地位,后经历代画家的反复锤炼,已达炉火纯青之境界,成为今人难以逾越的高峰。但越是成熟的东西越需要创新,笔墨的进化也是如此,笔墨也要显示出与时代同步的精神特征。只有不断地丰富完善,只有以新的思路观念,对蕴含民族智慧和文化的传统笔墨形式结构研究深透,才能把握其中合乎现代社会发展的因素,将它引向现代层次和形态上来,才能赋于笔墨以新的意义。荆浩隐居太行洪谷,范宽亲历终南深处,董源卧游潇湘奇峰,黄公望领略富春佳景,以及梅清、渐江遍览黄山等,皆是以造化为师,山川为训,不为前人所囿而创自家笔墨以开新风,令后世敬仰。

而山水画的境界则是画家永恒的追寻。说它永恒,是因为境界高无止境,变幻无穷,是画家追求的灵魂所在。山水画创作能够感染人的地方很多,这其中当以笔墨为核心,以境界为灵魂。而境界的追求则需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丰厚的积累才能完成由量变到质变的转换。品悟境界则是靠敏锐的感觉,它是笔墨、学养高层次的灵感显现。因此,追求高境界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及。

中国的山水画以笔墨表现境界,以笔墨抒发情怀。笔墨与境界既是创作的两个方面,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笔墨的提高靠苦练与悟性,而境界则全靠学养与人格。笔墨之妙有迹可寻,境界之高高不可攀。但境界又不是虚幻的,它确是由皴擦点染的具体笔墨升华而成,笔墨的精妙、超逸与否直接影响着境界的高下,因此,超越古人不能仅仅停留在笔墨方面,要发掘山水画传统的精粹,并在此基础上完成精神上的超越。笔墨当随时代,只有用新的思路观念,用更宽阔的胸襟与胆量,用今人正确的眼光去看待自然,看待世界,用传统笔墨精粹去表现今人的思想,脚踏实地,才能将中国山水画推向新的高潮。

猜你喜欢
精神内涵审美价值笔墨
舞台灯光的“光语效应”
论钢琴教育中的艺术审美
浅论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及意义
浅析传统艺术互渗性的当代审美价值
中国门神画之美
西方油画肖像画的精神内涵
试论动漫艺术的审美价值
“作好作恶者皆龙友也”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