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甫 方 向
摘要:本文简要描述了网络语言这一新兴语言形式的类型、特征,并对网络语言现象进行社会学的反思,提出了网络语言本质上是文化的反映,其具有文化堕距性以及低俗、暴力的网络语言存在越轨行为。
关键词:网络语言;文化堕距;社会学反思
一、问题研究的背景
网络是个虚拟世界,“网络语言”是以网络为载体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语言,它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当今时代,网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语言也迅速地成为了广大网民网上交际的工具,得到迅速发展。但同时网络语言也引起学者们的广泛争议,它犹如一把“双刃剑”,网络语言一方面显示出它初具发展潜力的语言雏形,是对传统语言的创新,它以简洁、生动、有趣的形式甫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另一方面,它也显示出对传统语言规范的破坏性以及网络语言暴力。
二、网络语言概述
网络语言的起源来自于“网虫们”为了节约时间和费用,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某一些特殊的需要而采取的方式,随着时间的积累,用户范围的扩大,最后发展形成为“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具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网络语言主要包含三层含义:一指网络媒体所使用的语言,如网易、搜狐主页所使用的语言和词汇,其语法结构形式与现代汉语大体一致;二是指网络领域的专业用语,如“TCP/IP协议、IP地址、D-link网络路由器”等;三是指网虫在QQ聊天或BBS上发帖、跟帖时所用的语言形式。狭义的网络语言仅指广义的第三类涵义,本文从狭义的角度研究网络语言的类型及其特征。
(一)网络语言的类型
1.拼音或英文单词缩写语言
用汉语拼音或者英文单词的缩写方式来表示特定的涵义。如上例学生作文中的“GG”代表汉语拼音中哥哥的意思,“PMP”指拍马屁的意思。除此之外,还有英文缩写单词,如学生作文中“GF”是英文单词“Girl Friend”女朋友的缩写方式。
2.阿拉伯数字
用阿拉伯数字来表示特定的涵义。如学生作文中的“200”、“7456”指的是动物园和气死我了的意思,网络语言中通过数字表示特定涵义的例子还有很多,如“456”=是我啦,“1437”=你是神经等。
3.符号型
多以简单符号表示某种特定表情或文字,以表情居多。如“o(∩_∩)o”表示心情高兴, “:(”表示心情不高兴。
4.复合型
由汉字、数字、英文、符号等杂糅的而成的网络语言。如3ku=Thank You,泡MM=谈女朋友,Me2=我也是,XD们=兄弟们。
5.旧词新义
假如你被“网友”称为“天才”,千万不要沾沾自喜。网络中的词汇和现实中的意义可能是不同甚至完全相反。“天才”在网络中指 “天生蠢才”的涵义。如上例学生作文中的“恐龙”丑女的意思,“打铁”指“打贴”也是就是上网发帖子的意思,那“酱紫”那“样子”的意思,“大虾”指超级网友,“菜鸟”指新手,“烘焙机”指主页,“灌水”指发帖子。当然网络语言中这样的词语很多很多,例如楼上楼下:前一个帖子和后一个帖子;讨厌:讨人喜欢百看不厌;可爱:可怜没人爱;天生丽质:天生没有利用价值等等。
6.错别字语言
由故意写的错别字、拆字和拼字等组成的网络语言,如上例学生作文中的“弓虽”指的是强的意思,类似的“女子”指好的意思。
(二)网络语言的特征
1.简捷直观化
网络语言表意直接、明白、清晰,不晦涩,语言没有太多的装饰和修辞,不浮华藻饰,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涵义。网络语言用几个符号就能表达相当复杂的意思,甚至利用更简单的谐音。如“GG”表示哥哥的意思,简洁明了。
2.风趣、幽默化
网络语言风趣、幽默,能让人忍不住要笑的感觉。如学生作文中的“大虾”指网上高手。据说此词最早的形式是“大侠”,后在使用中逐渐演变为“大虾”,“大虾”相对“大侠”更具有幽默的效果,“大虾”很能表现弓背于电脑前的网络高手的形象。
3.个性化
网络语言的个性化主要体现于其创新性,这些个性化的新词语,虽然感觉很陌生,但确能很好地表达作者心中的意思。例如:贵州瓮安事件的“俯卧撑”对于真相无从了解的无奈与嘲讽;《老鼠爱大米》一炮走红的网络歌手杨臣刚的“赖肛肛”指剽窃、抄袭他人作品的无耻行为;艳照门事件的“很冠希”指事件很黄很暴力。
4.形象生动化
网络语言的形象生动化主要表现在符号上。比如“:)”、“:(”符号模拟人高兴和不高兴的表情,非常生动形象。
5.对传统语言规范的破坏性
网络语言的破坏性首先体现在错字、别字层出不穷,如学生作文中把“强”字拆为“弓虽”。其次语法错误,名词、形容词做动词用以及语序颠三倒四,不符合传统语言规范的逻辑。如今天你“百度”了嘛?记得“伊妹儿”给我!这里“百度”是网站名称,“伊妹儿”即“E-mail”是电子邮件,但全部用做动词。还有诸如 “今天晚上谁和我一起去吃饭的说?”,语序混乱。
6.低俗、暴力化
网络本质是虚拟的空间,网民在其中处于匿名性,对网络语言的使用缺乏规范性,以致于出现了一些像“TMD”(他妈的)、“WBD(王八蛋)、P(屁)、NQS(你去死)、SHIT(狗屎)这些低俗化、暴力化的词语。
三、网络语言的社会学反思
(一)网络语言本质上是文化的反映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直接、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和沟通方式,是人类文化传承的载体,同时语言也是文化的反映。网络语言正是伴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而形成的一种语言方式,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正如顾晓鸣所言:“网络语言及其书写方式正深刻地影响着当前年轻人的日常生活……现在,在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白话文又在电脑网络和多媒体的激励下,派生出了新颖的‘网语及‘网话文。”网络语言也被看成是“后现代”的文化现象,如网上流行的“蜜糖体”,其标志性表达“亲耐滴,偶灰常稀饭你”,翻译过来,意思就是“亲爱的,我很喜欢你”。
(二)网络语言体现了文化的变迁性与文化堕距
语言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时刻处于变化之中。在研究文化变迁的特性时,美国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提出“文化堕距”理论。该理论认为:由相互依赖的各个部分所组成的文化在发生变迁时,各部分变迁的速度是不一致的,结果造成文化各部分之间的不平衡、差距、错位,从而导致各种社会问题。其中物质文化先于非物质文化发生变迁。(威廉·奥格本:106~107)80后年轻一代伴随这网络和改革开放时代成长起来,追求自由,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见解,不愿受传统的束缚,他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已发展成一套自觉的文化,与传统文化迥异。相对来说老一辈生活和成长于物质文化不丰裕的时代,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以及行为习惯更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而“网络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可以归纳为非物质文化,由于文化变迁性以及文化堕距的影响,老一辈新一辈之间产生文化差异,不易沟通,形成“代沟”,出现了上例老师不能明白学生文章涵义的现象。
(三)网络语言中存在越轨行为
越轨行为是社会学的专业词,指社会个体、群体和组织偏离或违反现存社会规范的行为(郑杭生:412),越轨行为有以下特征:一,越轨行为是对特定社会规范的违背;二,违规者清楚他们所违反的规范具有合法性,但他们认为这种违反是必要的手段或是一时冲动。网络的匿名性会导致网络语言的低俗甚至网络语言暴力,语言暴力往往指诉诸于口头或书面语言的暴力行为,施暴者直接或间接地对他人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歧视性语言,致使对方的人格尊严、精神和心理健康遭到侵犯和损害。
参考文献:
[1]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01。
[2] 威廉·奥格本.社会变迁:关于文化和先天的本质[M].浙江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3]东方新闻网. 顾晓鸣、陈村说“网语” [EB/OL]。http://
news.eastday.com/epublish/gb/paper10/20001116/class001000014/
hwz244490.htm, 2006-04-01.
[4]雷默.关注网络语言[N].光明日报,1999-01-20(6)。
[5]李星辉.网络文学语言论[M].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