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华
〔关键词〕创新能力;提出问题;物理教学
提出问题是对事物的发展进行综合分析的过程,是多种认识能力的综合表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首要一步,也是创新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环。经过多年的物理教学工作的探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发现问题的前提,达尔文把自己完成科学巨著《物种起源》的成功归结为观察力的运用,他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要创新就要给学生一双慧眼,培养其敏锐的观察能力。
1. 激发观察兴趣
物理学家牛顿正是凭借极强的好奇心和敏锐的观察能力,提出“苹果为什么落地”的问题,进而发现了万有引力。中学生正处在求知欲旺盛的年龄,好奇很心强。从本质上讲,好奇心是人们对不了解的事物所产生的一种新奇感和兴奋感,是潜在创造力。因此,教师要精心爱护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观察事物的机会,促使其养成爱科学、乐于观察的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实验教学方案,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和探索性,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或安排教材中没有的趣味家庭小实验,都会大大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其探究能力。
例如,我在讲授电功率时,针对教学难点“比较灯泡亮度”设计了一个演示实验:拿两个“2.5V/1W和2.5V/3W”的小灯泡并联,让它们正常发光,当看到3W的小灯泡更亮时,有几个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出“不论串联还是并联,是否总是2.5V/3W的灯泡更亮呢”这一问题。结果全班学生兴趣大增,随后进行了分组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和公式推导,得出了“串联时电阻大的亮,并联时电阻小的亮”这一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提出问题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均得到提高。
2.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在进行实验时,许多学生不知如何观察,不知往哪看、看什么、怎么看。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观察时机,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如对比观察法、重点观察法及过程观察法等。只有如此,学生才能透过现象观察到事物的本质。
3.观察实际生活,扩大提出问题的范围
我经常利用活动课、课外活动指导学生去观察事物,提出问题并解释问题:例如,汽车轮胎、人的鞋底上为什么要做上花纹?夏初的冰雹、秋天看到的霜、冬天看到美丽的树挂、冬天人嘴里呼出的白气是什么现象?为什么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一进室内就因为镜片上有水气而看不清物体?冻豆腐切开后为什么会有些小孔?电话和手机有什么区别?等等。以上问题都可以用所学物理知识进行很好的解释。
二、营造问题情境
营造气氛宽松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1.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步骤,运用探索式教学模式,巧设疑问,以趣激疑、以疑导思,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如在讲光的反射这节内容时,学生在通过实验研究得出光的反射定律及了解了反射类型(镜面反射、漫反射)知识后,我进一步启发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引导学生提出:(1)看电影时,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银幕上的画面,这是光发生了什么反射?(2)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发生了什么反射?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探索着,随着一个个问题的解决,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得到了增强。
2. 改革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提出问题
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多为照方抓药式,虽然可提高学生的熟练操作能力,但创造性思维能力得不到培养。我在教学中尝试着进行改革,变测量、验证实验为设计实验和探索实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某些实验进行小小改动,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例如,我把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演示实验改成分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单刀双掷开关去设计楼梯间开关电路;自己动手用钟、表去粗测电冰箱一个月消耗的电能;让学生针对“灯泡亮度比较”这一疑难问题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去比较不同情况下灯泡亮度情况,找出一般规律。这样学生们尽管在实验过程中会碰到、提出一个个的问题,但大都能通过反复实验、讨论自行解决,提高了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十中。电邮:zhanghua009@126.com)
编辑/于 洪 终校/李益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