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伯翱
尚长荣1991年春正式办好手续调入上海京剧院,使上海京剧院名声大震。他由于演出新编历史剧《曹操和杨修》而震动戏剧界,夺得当今“活曹操”盛誉;他三度获中国戏剧“梅花奖”,成为中国戏剧界首位“梅花大奖”得主。
新近当选的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祖籍河北南宫,乃中国京剧史上最负声望的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之三公子。这种菊坛世家,从小便听惯了锣鼓和胡琴声,看熟了父辈的唱念做打,耳闻目染的家庭艺术熏陶,使五六岁时的尚长荣就能登台学着演出了。他10岁就正式入科花脸行当,师从陈富瑞、苏连汉和侯喜瑞等名家。解放后一直随尚剧团在陕西和全国其他地方演出。十年“文革”浩劫中他和父亲一起遭禁演和受到残酷批判,又被数次抄家。
粉碎“四人帮”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使尚长荣获得新生。1989年《曹操和杨修》在北京人民剧场公演,受到大多数观众称赞,后又调此剧进入中南海演出,很受中央领导人欢迎。邓小平同志偕夫人卓琳观看后不但大为称赞两位角色,对言派传人杨修的扮演者畜兴朋尤其欣赏,小平同志甚至还把自己比作杨修。主管文艺的胡乔木同志还称赞演出:“剧本好,导演好!”尚长荣1991年春正式办好手续调入上海京剧院,使上海京剧院名声大震。他由于演出新编历史剧《曹操和杨修》而震动戏剧界,夺得当今“活曹操”盛誉,他三度获中国戏剧“梅花奖”,成为中国戏剧界首位“梅花大奖”得主。
我记得在京剧史上始有“活曹操”之说,那是在二三十年代,同辈分的郝寿臣、侯喜瑞两位应当之无愧。郝先生和言菊朋的《捉放曹》和侯先生的《战宛城》,尤以“马踏青苗”一折以及《群英会》、《长坂坡》、《阳平关》中的曹操,享誉菊坛,所唱曲目更是流传至今,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曹操戏。五六十年代以后的一代名净架子花脸,当属曾任中国京剧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的袁派创始人袁世海。我有幸目睹过他的舞台风采,他的曹操戏让我如醉如痴,看过多遍。说来也巧,当时袁老女婿和我同一个部队,我常到三里屯袁宅拜访,吃饭、饮茶、谈戏,得益匪浅。80年代初我病了住院,他忙令夫人亲烹美味鸡汤又令大女儿亲自送往病房。他知我是位袁迷粉丝,竟一本正经邀我:
“你来京剧院当我的党委书记,咱爷俩轰轰烈烈大干一场。”当然最后未能实现,此时豁然想起也算一段往年趣事了。第三代“活曹操”我认为非宗侯学袁的尚长荣莫属了。
记得在20世纪80年代末,我应他和著名言派创始人言菊朋的孙子言兴朋邀请,在上海欣赏了两个人珠联壁合的《曹操与杨修》。常看戏的人都知道,新编历史戏和现代戏大多缺乏生命力,有时叫好不叫座。看起来各种媒体大力宣传一阵子轰动一时,似乎震动了京华菊坛,但是没有生命力,在舞台上不能长期立住脚,也就是说不能成为保留剧目。有时甚至经过吹捧和走门路也能获个什么奖,但就是不能成为经历风雨考验的、代代观众喜爱的传世经典节目。这样的夭折剧目不胜枚举。以《打渔杀家》为基础而改编成的《江汉渔歌》、《猎虎记》、《兵圣孙武》、《柯山红日》等都是费尽了编剧、导演、演员和舞美的大量心血,但就是保留不住、传不下去的典型。
其中建国初期从蒙古歌舞剧移植而来的现代戏《三座山》的导演是著名戏剧家马彦祥,主演云燕铭、张云溪也都是名家,毛主席、江青都到剧场观赏,也可谓轰动一时,却未能传之于世。但《曹操和杨修》则不然,尚长荣在这出新编历史剧里和编剧密切配合,大展京剧传统手法和运用自己学就的深厚功力,成功刻画了乱世枭雄曹操。这位三军统帅、大政治家、大诗人为统一国家,过着艰苦卓绝的军旅生涯,求贤若渴。尚长荣用大段洪钟般淳厚和慷慨激昂的唱腔,独特的铿锵千斤之力的念白及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身段表演,充分表现出了曹丞相对谋士杨修的爱恨交加的极其复杂心情。如最后也就是第七场。长荣兄扮演的曹操实际上表现了中国京剧史上两个高傲不让的角色在无情的戏剧冲突中不可避免的激烈碰撞一经历艰辛永不言败的曹丞相、一贯求贤若渴的曹孟德和被重用而且屡建奇功的一代名士高参杨修,终于不能再共事。通过长期学习积累,长荣兄将“内功”和“外功”融会贯通于舞台表演上。通过自己的唱念做打和身眼手步法,把一个有骨有肉有深刻思想的曹操演活了、演绝了!舞台上的曹丞相,多么佩服杨修,多么不想杀他,又不得不杀之。他扮演的曹已不是传统脸谱化的曹,而是有着超人毅力远比刘、孙还能凝聚天下贤士高才之三军统帅的曹。曹的爱和恨,敬和嫉交织难分。如果曹不善于招纳天下奇才,如何能盘踞一方,为最后统一三国打下坚实的基础呢?!
值得一提的是,我认识到在京剧中的对手戏十分重要,长荣兄也认为他十多年来共和五个“杨修”演过对手戏,最优秀的仍是头一个杨修的扮演者言兴朋。我认为言兴朋的杨修与尚长荣的曹操称得上是将遇良才、棋逢对手。言的嗓子得天独厚,可称一位难得的言派奇才演员,和剧中人物一样,论才,和曹孟德真是难分伯伸呢!这难道不是“知曹者非杨修莫属”么。杨修聪明过人,悟性极高。剧中曹操和杨修平叛汉中时,又遭败仗,心中甚为烦闷。年仅38岁的编剧陈亚先将此处情节处理得很合情理,这里剧作家加上了一个人物——鹿鸣。曹操的这位养女,手捧鸡汤予相父,昼夜难眠紧锁眉的曹操盯着这碗鸡汤时,军中有人入帐,请示夜间口令,曹操随口说出“鸡肋”。杨修闻知“鸡肋”当口令时,自作聪明,让军±们收拾行装准备“起锚”拔寨,说魏王不能取胜,不如早归,班师回朝就在当下了。实际上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尚表演出曹操被杨修看破内心机关的吃惊变成嫉恨,从面部到内心的透视变化,演出了曹操一代枭雄桀骜不驯的特殊性格。当然正如鲁迅先生当年所说:
“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也是一个英雄!”当然曹操是三国时期的统帅人物。其挟天子以令诸侯,称霸一方。而杨修虽“才高八斗”亦不过是高参和谋士而已,在封建王朝中你不能处处显示出“功高盖主”啊。
尚长荣非常崇尚他父亲的“戏大如天”、
“救戏如救火”、
“舞台如战场”的理念,每次演出完都用尽全部精力,十分辛苦劳累。优秀演员每一出戏都是用全身的热血来演,他的前辈老师架子花脸袁世海先生不但少年时代无比刻苦学戏,成为名家后,更是一丝不苟,由于唱曹操等戏的高腔时候要用尽气力,每每收拾衣裤的时候,都会发现有屎尿残留在裤裆中,可见他对艺术的追求是拼了老命的,这对尚长荣的教育和影响都很大呢!
台下的尚长荣完全是两样了,似乎没有了曹操的八面威仪、总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度了,也不见“皇兄”姚期的忠勇,窦尔墩的草莽,猛张飞和黑旋风李逵的粗犷豪迈了,完全是一个谦逊而又可亲可敬的仁兄了。他实际上年长我两三岁,却口口声声尊我为“伯翱兄”,也许是想让“万大哥”尝一下龙头大哥的滋味吧!我到上海出差时,他热情邀上曾在《智取威虎山》中扮演小炉匠的名丑孙正阳和上海青年京剧团团长李军以及正在上海执教青年演员的北京京剧院马派名须安云武等艺术家雅聚上海京剧院餐厅,大家又是谈戏又是谈人生。当我看到墙上挂的中国戏剧人物栩栩如生很是传神时,对大家说:“此画家必是戏剧行家里手。”长荣主席马上允诺,帮我求一张写他的“蒋干盗书”的画作。去年他在繁忙的南北演出活动中,还特别邀请我参加了在著名京剧文武老生李少春故乡——河北霸县举办的戏剧节,和我一起挥锨铲土为这个燕州大地上的中国戏剧大观园奠基,真使我这个戏迷三生有幸了。回去不久,他又给我发了手机短信,请我在北京再看他的《曹操与杨修》。毫无疑问,他现在真是京剧界的领军人物,但他总是长者风范,从不在背后乱说某某演员的是非与过错,而是常常谈起他们舞台上的长处和为人的优点。他时常虚心学习别人长处,常和晚辈同台演一个“曹操”。如他多次和后起之秀、袁世海的关门弟子杨赤等后辈人才搭档演出就是如此。中国传统美德讲究学艺先学做人,一个真正的优秀演员应该是艺德双馨,人品要高尚,演技要高超,才能成为真正的梨园骄子,后代楷模。旧艺人当年还不时争着义务演戏赈灾,何况新中国的人民艺术家呢!这正是梨园常说的正人先正己,背后少论他人是与非。
8月份的《中国京剧》刊出了中宣部、文化部举办的“国庆60周年献礼演出”名单,在名家云集、精品荟萃的大型演出名单中,尚主席被列入各艺术门类的领军人物第一名,上演剧目为他成功排演的历史剧《廉吏于成龙》,他在电话里兴奋地告诉我,已拍成电影了,效果很不错呢!
长荣兄文艺兴趣很广泛,他说戏剧只是祖国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怒放的菊花,不能孤芳自赏,要尽量吸收其他文艺之精华来丰富、充实自己,所以他古典和现代小说以及诗词都常读诵,在繁忙的演出中,还尽量抽时间看各种电视剧。他告诉我很喜欢电视剧《保卫延安》、《人间正道是沧桑》以及谍战电视剧《暗算》、《潜伏》等等。这真是:
台上争春秋无上光荣,
台下让尺寸同舟共济。
2009年大暑完稿于北京苹花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