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深处璀璨的明珠

2009-10-30 08:50刘益善
长江文艺 2009年11期
关键词:草原绿色

刘益善

飞机在海拉尔机场降落,我们就投进了呼伦贝尔草原的怀抱里。啊,这是一片什么样的草啊,无边无际一望无涯,绿色绿色满眼绿色,绿色中点缀着羊群马群,蒙古包如绿地中的蘑菇,偶尔可见。我是南方人,第一次见到这绿色的世界,震撼感官之后有一种恍惚,我在一片绿色里漂浮着,心旷神怡,我是这绿色的一缕,我是这碧波中的一滴。汽车像一叶轻舟,在绿色海洋里游弋。

呼伦贝尔草原,你这蒙古民族的发源地,曾是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各部落的武库、粮仓、练兵场,拥有1.3亿亩草场面积,你是绿色的净土,北国的碧玉。你的浩瀚,你的壮美,令我匍伏在你的土地上,唱一支赞美的歌。

人们却说:这是内蒙古最后一片像样的草原。乍一听到这句话,我内心里深感不安。

我们要去的地方在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县的伊敏河镇,华能伊敏煤电公司就坐落在那里的草原上。从海拉尔接我们的公司领导在车上向我们介绍草原的风景和他们的公司,而我的思绪还在“最后一片像样的草原”这句话上缭绕。我们要保护绿色,要让这绿色永远存在,呼伦贝尔草原,我们不能没有你,内蒙古不能没有你,中国不能没有你,世界不能没有你啊!

呼伦贝尔草原底下的资源财富实在太丰富了,已探明的各类矿产资源有50余种,矿点500多处。其中煤炭储量1000亿吨,远景储量2000亿吨,另外还有石油等多种矿资源。随着各类矿资源的开采,如果没有环保配套措施,环境将遭到破坏。我去过一些矿区,那些山被炸得龇牙咧嘴,那些地被挖得残破不堪,形成一个个的望天大坑,深不见底。特别是煤矿区,煤尘四扬,人们的呼吸都透出黑色。那些地方,天不再蓝,云不再白,绿色没了,花不再香,少数地方连人畜饮水都成问题。人们向自然索取时,也破坏了自然环境。如果对呼伦贝尔草原下的矿资源进行全面开采,而环保措施又跟不上,那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片最后的像样的草原,还能存在么?

伊敏煤电公司做的就是开采煤矿用来发电的事业,他们在为人们提供能源生产财富时,对这片美丽的草原没有破坏么?我问车上正向我们介绍情况的公司领导,他的回答是肯定的,伊敏煤电公司是全国第一家煤电一体化企业,不仅没有破坏环境,还为草原的环境增添了多彩的风光。公司的领导这样说,开车的司机也这样说。他们让我们实地去考察体验,他们决不是吹牛说大话。

汽车在草原公路上飞驰,路上人与车都少,路边的草地牛羊,与时而见到的河流和山丁子树绸李子树都被丢在来路了。我们一路绿色,进入了伊敏河镇。我看到了,前方有高矗的红白相间色彩的烟囱直指蓝天,几座燃烧煤的炉子像造形优美的杯子,口小腰凹底大,搁在草原上,是接天上的圣水还是向客人斟上美酒呢?只是这杯子硕大无比,没有人能端得起。发电厂的楼房高低错落,生活区的居住楼成排有序,整个煤电公司的建筑呈灰色、白色、红色、蓝色,这些色彩的建筑物放在阔大无边的绿色底衬上,再配上瓦蓝的天,洁白的云,我看到的分明是一个美丽而带童话色彩的王国。我看到伊敏河了,一条流在草丛绿树放牧的马群中的美丽恬静的河,绕在伊敏煤电公司厂区的旁边,犹如好客的伊敏献给客人的一条蓝色哈达。

我们在伊敏煤电公司参观座谈采访用了一个下午和晚上的时间。整理我的采访笔记与思绪,我对在来的路上公司领导与司机对我说的话有了由衷的认同。

创业是艰难的,1976年成立了伊敏河矿区建设指挥部。从黑龙江鸡西等矿区来了第一批采矿人。茫茫草原,荒无人烟,冬天冷到零下几十度。他们在草地上挖个坑,坑上搭盖草顶,叫地窨子,他们就是在地窨子里,就着马灯光,规划设计出了今天的伊敏煤电公司。睡觉时,半夜突然一只马蹄子踩到他们的床上,原来是野马奔走时踩穿了地窨子的草顶。建设,吃苦,白手起家,到1999年9月煤电一期工程竣工投入运行,2007年底煤电二期工程竣工投产,伊敏煤电人投入了两代人的青春和血汗。创业,建设,伊敏煤电公司的建设者们所吃的苦所作的奉献应该有专文去写,而我要说的是他们的煤电一体化,他们对草原的保护。

秉承科学发展、循环经济、注重环保的理念,大力加强节能降耗和环境建设,这是伊敏煤电公司的建设宗旨。草原底下的煤埋得不深,把草原表面的一层土与草掀开,就是黑黝黝的煤了。各种大型机械将煤采出,通过3.7公里的封闭皮带走廊直接送到电厂发电,采煤疏干水通过地下管路送到电厂做循环冷却水。露天煤矿那巨大的坑口,像一张大嘴在等待食物,每采完一个煤区都留下一个大坑,像是草原的伤口,长此下去,草原将百孔千疮。但是,伊敏电厂发电燃煤灰渣通过5.2公里的封闭除灰走廊送到这张大嘴里来了,这些已经燃烧过的煤灰渣在奉献了自己的热量后,如果不作安置,那会在草原上堆起一座座的渣山。现在好了,这些煤灰渣被直接送来填埋大坑,大坑填得差不多了,上面再将开采掀开的土层盖上去,铺些腐殖物,再种草。我们在草原上看到这种再生的草地,与周围的草地没有任何异样,只是觉得地面更凸出一些,那草好像显得更嫩更绿。伊敏煤电公司实现煤电一体化生产,实现了煤、灰、水、土之间的科学循环利用,每年可重复利用疏干水1300多万吨,综合利用灰渣50多万吨,利用回填方式恢复植被30多公顷。过去的采煤区,现在都是草绿花香,生机无限。草原那些像伤口的大坑,已经平复如初了。

这就是一体化生产,在全国是第一家,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产物。当时国家有关部门给伊敏煤电人的原则是:立一个项目,建一个企业,企业最终产品是电。而伊敏煤电一体化模式突破了传统行业限制,实现了煤炭与电力作为上下游产业的有机衔接,实现了火力发电与原煤开采在工艺流程上的资源循环利用。

伊敏煤电一体化实现了煤水灰的循环利用,节省了建造煤场和灰场的投资,省却了煤炭铁路运输环节,降低了煤炭生产和发电成本。伊敏发电厂现装机容量为220万千瓦,年发电量为107.2亿千瓦时,伊敏电厂每度电的成本4分钱。伊敏煤电的采煤发电又环保的生产模式,得到了党和国家的充分肯定,党和国家的多位领导人到伊敏公司来视察参观过,公司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国家环境友好企业”等荣誉。

伊敏煤电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是宏大的,煤电一体化还要上三期四期,他们还准备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设40亿立方/年煤制天然气,120万吨/年煤制烯烃,500万吨/年褐煤干馏项目,完成这些项目同样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举,生产与环保一道前进。

伊敏煤电公司厂区与居民区组成了伊敏河镇,过去的牧民已弃了蒙古包,住进了蓝色屋顶的房子。傍晚,我在小镇漫步,街道是宽敞洁净的,街两边是绿树鲜花,电厂厂区里,更是绿草坪,鲜花坛,还有盆景百态千姿。小镇街心小广场,有一组体育锻炼器材,几个男女在那里利用器材锻炼身体,中间有蒙古人,他们和电厂里的汉族兄弟和谐亲热,没有这些汉人的到来,他们能享受到这些文明么?伊敏河镇,或说伊敏煤电公司,这里不像一个大工业产区,倒更像一个略微偏僻冷清些却又干净和美,被绿色包围的小花园城市。伊敏公司这些年来,引进了樟子松、云杉、黄槐、云杉树、小乘黑杨、沙棘等十几种树木,组织职工开展全民植树活动,他们共种植树木127万株,种植草坪75.4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万多亩,截止2008年底,共投入资金近3000万元。

伊敏煤电人,你们没说假话,你们采煤发电,不仅没有破坏草原,而且还为草原增加了丰富与多彩。你们在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深处,生产着光明生产着热电,伊敏煤电,是草原深处的一颗璀璨明珠。

呼伦贝尔是内蒙古最后一片像样的草原,但是我们不用担心这片草原的消失,因为这里有伊敏煤电公司这样的企业,有伊敏煤电人这样的草原保护者。

呼伦贝尔大草原啊,你的草将更绿,天将更蓝,云将更白,而那悠长深情的牧歌,将唱给草原的明珠。

责任编辑易山

猜你喜欢
草原绿色
节俭绿色
绿色低碳
讲解《草原图》
绿色环保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在最美草原自由翱翔
今夏,我和草原有个约定
可可托海的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