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世泰
推手究竟是如何取胜的呢?前人已经说了不少,王宗岳的太极拳论里有个精彩的说法,就是“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这是太极拳界相沿已久的传统说法。不错,但是不确切,不完整,容易引起误解,造成“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后果。
先说“引进落空”。许多人就误以为是要把对方的手放进来,越敢放,越贴身,越好。这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是对的,即双方的实力相差悬殊,所以功夫大的一方敢往里放,他心里有底。如果不是这种情况,那么就是在玩空,就是引狼入室了。对方打破你的防御圈后,已经占了先机,抢到了中门,威胁到你的根本。此时,彼居中而你居外,彼前进而你后退,双方的形势已不对等。后退的速度和稳定是绝对不如前进一方的,这是明摆着的事实。所以,一旦让对方突进到自己的腹地纵深,再想让其落空,难矣。故,引进绝不是放进,落空绝不是玩空。引进绝不是放进来到自己的身体上,而是把对方引进到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我顺彼背,彼完全处于我的作用场之内。注意这个“引”字,引导也。是让对方按照我的意图进来,而不是相反。这就要求,首先要有防御,而不是无防御任其长驱直入,有防御就要有抵抗,要顶着对方往后撤,拳中的拥劲也。而若是顶不住让对方打进来的,就不是引进了,而是败退了。有人说,太极拳不是提倡不丢不顶吗?你怎么在这里大谈顶住呢?不顶,是不硬顶,不死抗,但是要柔顶,要活抗。例如,对方用100斤力打来,我只有80斤力,我至少用50斤的力量做防御性的抵抗。顶一下,但不是御敌于国门之外,而是边顶边后撤,在撤的过程中运动对方,改变其力的方向,改变敌我双方的态势。在兵法上有“诱敌深入”,“以空间换时间”的说法,都是战略防御中应用后撤来转变形势,在太极拳推手中道理也是一样的。打仗不能大开门户任人进来,总要不断设置障碍,不断阻击,迟滞其前进,在太极拳中也如此。
“用意不用力”,对初学者来说,若不用力,则永远无力。大凡未练拳的人,浑身是散的,初练拳的人,刚刚有了些规矩,还不能熟练时,则浑身是僵的。只有经过长期训练,把浑身的僵硬虚浮之气慢慢(逐渐,而不可能一下完成)去掉,才能由僵而刚,再由刚而柔。只有到了这时,才谈得上用意而不用力的问题。如果一开始就强调不用力,那你学一辈子也不知道怎么用力。初学必须动作到位,放长放远,太极拳也有明劲暗劲之分,上来就要求放松而不用力,则永远是一盘散沙。所以,力是要用的,问题是怎么用。不用拙力。什么是拙力?拙者,笨也,不巧也。什么是巧力?恰到好处也。不多用一点力就能完成,甚至还可以讨巧少用些力,何乐而不为?打拳就如同雕塑,只有到了最后,把所有多余的部分都去掉了,作品就完成了。在拳中把所有多余的拙力都慢慢去掉了,拳也就练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有的动作都是恰到好处的,举一个装满水的杯子,一定是既不多也不少地用力,少了举不起,多了水就撒了。上楼梯,一定是刚好把脚放上去,既不会多抬,也不会少抬,多抬了做无用功,震自己的脚,少抬了上不去。向上迈步时也同样,多用力了人会蹦起来,少用力人上不去。综观我们所有习以为常的动作,都是熟能生巧,恰到好处的典范。而婴儿在学步,学动作时就不是这样,他们的手脚是没有准头的,常常跌跌撞撞,抛洒摔丢。这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要用多大的力合适,使出来的都是拙力。练拳也与婴儿学步一样,要逐渐适应,逐渐学会使用恰到好处的力量。这只能是在训练之后,而不是在开始。谁要是一开始就要求初学者不用力,那不是糊涂,就是别有用心。以为不用力就可以轻轻松松出功夫,不流汗就可以舒舒服服练好拳,那是自日做梦,天方夜谭。归根结底,意要用,力也要用,力要随意走,用得越少越好。但是谁也不能不用,完全不用就是骗人的。
“四两拨千斤”。有了前一个误区,自然就产生了这个误区。不用力既然可以练好太极拳,那么用很少的力量就可以漂亮地把人发出去了。这又是一个美妙的太极神话。应该说,太极拳是有其神妙之处,有其深奥之处,但绝不是天上掉馅饼,可以不劳而获的。太极拳的深奥与神秘是在道理之中,意料之外(即常人的思维范畴之外),而不是谈玄,不是故弄玄虚,不是唬人骗人的把戏,更不是“法轮功”之流的精神迷信。太极拳打人是打在道理上,是实际锻炼的结果,是可验证可检验的,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太极拳的发人原理绝大多数是可以用牛顿力学的公式算出来的,少部分高层次的东西属于非线性领域(诸如耗散结构理论、混沌理论等),虽然不可以用普通数学公式来表达,但也是明显有序运行的。所以,把太极拳吹得神乎其神,不是在爱太极拳,而是在害太极拳。四两能够拨千斤吗?绝对不能。这是用一个简单的例证就可以说明的。50斤的一袋面粉放在地上,谁能够用一根手指把它拨动起来?如果不行的话,那么四两也就绝对拨不了千斤。所以,这个说法只是形象化的比喻,而不是真实具体的训练目标,不具备可操作性。倒是在《打手歌》中的说法是正确的——“牵动四两拨千斤”。两字之差,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前者是浪漫,后者是科学。何也?四两当然拨不动千斤,但千斤之体不是处处都有千斤,必有凹凸处,有薄弱处,有关键处,有要害处,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方,这些地方可能只要四两就会被牵动。兵法上说“冲其虚”,就是指的这里。“集中优势兵力,造成局部的以多胜少”。你有千斤,我只有800斤或500斤,但我找到你的薄弱点了,而在这里你只有50斤或100斤,于是我集中全部的500斤去打击你这里的100斤,进而造成你整个系统的失衡,甚至崩溃。
“舍己从人”。若是理解为自己全无主张,全凭别人摆布,全跟着对方走,那就大错特错了。你打我我就缩,你领我我就走,那还不被人一下打瘪,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舍己,不是舍出自己的身体,而是舍掉自己的主观意识,心静如水,神圆似空,不要有丝毫的想法,我要想怎么去动,要用什么手法等等。一旦有了思维定势,等对方发动时,却与自己的预想不符合,再改变就慢了半拍,落了后手。所以,舍已是舍意识,而不是别的。只有舍掉了主观意识,才能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后发先至。有人说“太极如摸鱼”,相当有道理。摸鱼时,不是靠预想的方案,也不是靠眼睛看,而是靠手上的感觉,靠触觉,靠本能的反应,一触即发,不容有想的余地,推手也同样。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既然要随机而动,那就必须在任何时间,任何状态下都能够发力。因为,对方一定是感觉你在处于别扭时才决定出击的,而不会是在你正觉得舒服时发力。所以,在对方没发力时,要尽量把自己保持在一个比较有利的态势,而不能任对方运动使自己被动。总之,千万不可把“舍己从人”理解为任人摆布。也就是不能全舍出去,只是在借力打力。让对方先动,我则随机应变,在这一点上舍去自己的主观意识。
责任编辑乔汉